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黔城镇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宣传效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黔城镇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宣传效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评估流动人口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流动人口宣传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宣传教育前、后问卷调查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效果明显,干预措施值得推广。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75―02

城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政府所在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由于流动人口接受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机会不多、可及性不高和卫生知识匮乏,使他们面临艾滋病的严重威胁,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为积极做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我镇在市疾控中心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了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活动,本文根据统一方案进行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以评价宣传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本镇城区内居住或打工的非本地居民,年龄在15-49岁。人群基本特征:干预前、干预后均调查240 人,平均年龄(30.5±5.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占82%;职业以休闲服务、饮食服务业、小商品经营和建筑业为主;性别男女基本各半,婚姻以已婚为主;居住时间均半年以上,1年以上占55%。

1.2 方法: 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辖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逐门入户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作为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调查。调查人数达到240人即停止调查。问卷调查采用封闭式自填方法,问题回答不缺项,即发即收。调查内容:①了解流入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知识问答8 项)。②行为状况调查:主要调查男性非婚和女性者在发生插入时安全套的使用率。

1.3 统计分析:运用 SPSS 12.0统计软件 进行χ2检验。

2 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服务状况

2.1 镇里开展了“关注妇女,抗击艾滋,巾帼红丝带”等一系列以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主要街道制作了25块艾滋病防治知识政策宣传栏、印制艾滋病知识单张挂历500份、艾滋病防治标志水笔500支、艾滋病防治知识纸杯1000个 、艾滋病防治知识小册子2000份,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

2.2 积极组织实施艾滋病免费检测工作。组织开展了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的HIV抗体检测工作,3年共检测流动人口HIV抗体3000人次,无抗体阳性检出。

2.3 加强流动人口行为干预措施。在县疾控中心组织下,深入各类流动人群工作场所实施高危行为干预1500人次,同步对其进行安全套推广使用,共发放安全套4000只,落实防治政策措施,有效预防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危险。

2.4 加大流动人口艾滋病哨点监测。在原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哨点设置的基础上,新增城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哨点,为了解城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以及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提供了更加确切的数据支持。

3 问卷调查结果

3.1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从36.18%提高到干预后的91.64%,其中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认知回答正确率,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2 及安全套使用情况。流动人口干预前商业性比例为12.85%,干预后为10.42%;干预前与临时性伴发生比例24.62%,干预后为16.44%。最近一次发生商业安全套使用率,干预前28.40%,干预后58.55%;最近一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时安全套使用率,干预前33.60% ,干预后52.30%。

4 讨论

艾滋病 AIDS 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当前防治艾滋病惟一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与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方法,使全社会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社区是控制艾滋病的一个核心关键,社区活动能比较经济地使用干预资源[2]。黔城镇社区中心卫生院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加大监测力度和行为干预,力争控制艾滋病在流动人群中传播流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干预前的调查反映,流动人口大多来自农村,多为青壮年,处于性活跃年龄,加之文化程度偏低,生殖健康、避孕、性病及艾滋病的知识匮乏,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很容易发生婚外和性滥交等高危行为[3]。因此,针对流动人口必须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我们在入户调查同时面对面进行宣传教育、开展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艾滋病行为干预,大幅提高了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通过干预后的调查,我们发现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如艾滋病3 条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由45.64%提高到了95.78%,所以在流动人口中进行宣传干预是提高他们艾滋病知识的有效手段。通过调查发现,干预可降低婚外,但效果不明显;干预可提高商业的保护意识,但商业的比例降低不明显。与有关资料报道基本一致[4]。提示艾滋病高危行为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有效地干预,促进健康行为改变。

本次针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效果是显著的,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较大,干预前、后调查的240人中,有相当人数没有接受干预前或干预后的调查,对干预结果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因精力、时间有限,参与度不尽人意。三是宣传干预活动缺乏创新,流动人口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人是被动参与,有些流动人员认为只针对他们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是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因而在调查时非常不配合。因此建议:政府需加大对艾滋病防治经费的投入,提高社区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营造尊重流动人群的社会氛围,通过积极落实政策法规及艾滋病防治策略,保证流动人口和常住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积极创新,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愉快的氛围中宣传艾滋病知识。

参考文献:

[1] 曾祥丽,李萍,冯义,等,卧龙区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效果评价,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658-1659

[2] 应勤荣,郑国林,羊小辉,等,樟树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宣传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 (5 ):524-525

[3] 潘池梅,张学锋,吉渝南,等.社区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339-3343.

[4] 谢奎平,杨爱学,张东江,奎屯市社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效果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1, 26(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