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及其培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及其培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教师专业精神,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爱岗敬业、充满爱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精神。高校要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创造条件,努力堤高教师素养,增加其内驱力,使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与高校教育改革同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精神;教育改革;教书育人;培育

[作者简介]梁伦邦,广西教育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8-0187-04

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总的来说,其涵义大略相当于我们平时讲的“师魂”。也可以认为,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指从事高校某种专业所需要的特定的思想信念与品质。高校教师应该是“能够超越仅仅为生存而斗争的局限性,从而成为既能意识到自我,又能意识到宇宙的高级存在物”。也可以这样说,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指在工作中表现的认真敬业、主动负责、热忱服务、专心教育研究的精神。在我国教育学著作中,一般是用职业道德来解释这种精神,认为教师的专业精神是一种崇高务实的事业。

一、高校教师专业精神的基本内容

1、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北师大申继亮教授指出:作为现代教师,知识和能力已经不是突出的问题,非学术方面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爱心、责任心、进取心。很多时候,不是能否胜任的能力问题,而是能否对职业的认同而产生的积极的态度问题。

首先是由教师生命价值的内在尺度决定的。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是在传承文化,传扬文明。这种工作又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存,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看似平凡的每一节课,教师虽然只是为学生讲授了相关的知识点、演算了几道习题或解决了一些教学难点,但是也就在这一个个知识点的链接中,培养和造就了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就在这一节节微不足道的课堂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了祖国的灿烂文明!这种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职业,当然需要高校教师具备敬业精神。

其次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所决定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程是最为艰巨的。尊重每一个生命,平视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让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教学就是一种与生命的沟通,与生命的沟通就需要时时刻刻的恭谨!对于尚未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家长和教师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两类人;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教师的言行,教师的知识传授,教学氛围的营造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投入更多的心力,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2、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高尚精神。在高校教师素质的建构中,我们应把爱视为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一种生命力,将其作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爱学生是教师自爱的升华,是人生境界的提升。对学生充满教育的爱,表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学生和自我尊重、关爱、信任和平等的态度”。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然,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最高尚的结晶,爱能给教育带来活力和效率。它是把人类引向美好、团结和成长的积极力量。“爱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它是把人们吸引到成长中去的一股积极的力量。爱是创造生命的一个要素,成长是生命的一个标志”。因此,热爱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接受,每个人都在以各种方式表达这一内在的需要或者愿望。教师对学生的爱要被学生所接受,需要具备一个前提,这就是尊重大学生,把对方当一个有价值、有发展前途的人。布贝尔曾说:“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尊重学生的教师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上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而当自己出现错误时也勇于承认。因此,尊重学生要做到学会低下身子倾听,了解学生最想知道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及时听取学生建议,彼此尊重信任;尊重学生的教师还应学会宽容,美国心理学家J.D.斯托奇在《前瞻与现实的心理虚幻》一书中写道:“不要幻想所有的孩子都是你眼中温顺的羔羊,很难想象一条大河中只有中规中矩的舒缓,没有湍急和咆哮会是什么样,逾越规矩、桀骜不驯是充满亲和力的表现。”大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不太成熟,不要轻易地否定和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教师要学会赞赏,大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一句简单的表扬在教师看来也许不起眼,但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3、积极奋进的进取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前提,对于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校园,进取精神尤为重要。在教育大学生的时候,我们都会强调进取精神,那么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更应具备这样的精神。

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进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形势变化,高校教师职业也充满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只有具备求知若渴的积极心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实践,才能完善自己,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同时,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也要求教师不断进取,以适应新的教育要求,做出更好的成绩。积极进取是对学生负责的正确态度。不断地进取,不停地学习,应成为每一位高校教师的生活方式,这样,教师传承的文化才是经典的、深远的,而不是世俗的、泡沫的。

4、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随着全球经济化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人的探索和创新性素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教育往往只重视人的学术性和职业性,而忽视人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未来学家英格尔斯所归纳的现代人的12条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探索和创新精神。因此,创新是解决问题,提高水平的途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校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并且富有独创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往往比别的教师更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拥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校教师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幽默、热情、乐观、自信,乐于接受不同的学术观点以及对其工作之外的其它事情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教育艺术和机智,善于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大

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讨论各自观点。驾驭教学的能力很强,对大学生的课堂反应有很强的敏感性;在教学中,想象力非常丰实,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划或既定的程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5、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不仅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理念,也是人类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要求。团结协作已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

团结的意识能发展人们的个性,保持人们的多样性,它能使拥有不同天赋、才能、思想的独特个人,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能够建设一个博大、精彩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为大家、属于大家、服务于大家的。对于高校来说,一所好的高校应是一个成功的团队,而教师队伍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整体水平的提高需要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这一理解不完全是一种外部的强制,更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较大的群体应该有一定的组织原则,法治有序,并能依照高校的管理机制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群体力量和整体功能。教师与同事之间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关心教师团队,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尊重同事,求同存异;教师应相互尊重各自的人格和名誉,尊重他人学术自由和权利,尊重同行的意见,主动承担教育责任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功能,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做出好的榜样。

高校教师专业精神对于高校发展有十分的重要意义。高校的发展就是高校教师的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高校教师的教学专业精神是一所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追求高校的高质量、高品位,其核心是教师的高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必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观念先进、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学水平一流、育人艺术精湛、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教师队伍,这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重中之重,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个教师从新手――胜任――能手――专家,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要有教师自身的摸索和努力,又需要高校通过组织培训、开展研究活动等手段,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为教师的成长引领方向,为教师向更高的境界迈进铺路搭桥,从而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和促进高校的发展,最终实现高校和教师的“双赢”。

二、高校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

高校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是指高校教师个体通过对教育活动的深刻认识,形成相应的教育情感并自觉进行专业精神的学习和实践。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素养,增加其内驱力,使他们能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同步发展。

1、优化高校教育教学环境,为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提供良好的平台。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把“场”的概念运用到心理学领域,提出了“心理场”的理论。后来,又有专家把“场”的概念运用到教育学领域,就产生了“教育场”的理念。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学校教育环境也是一个能够传递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独立存在的“场”。因为人与环境之问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与人的外部行为是在特定的生活空间或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环境是制约人的认识、情感与行为的重要外部条件。可见,高校教育场是指能促进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学校教育环境。

我们应当全方位地拓展高校教师的发展观。着眼于教师个体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实现,从人生追求、职业信仰、教学理想、自我发展等教师藉以安身立命的问题拓宽和更新教师的培育内容。

(1)创设人文和谐环境。大学校园是教师工作和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教师最稳定、最长久的生存空间。学校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影响着教师人文精神的发展。营造人文氛围,首先要将高校的自然环境、教学条件等作人文化的设计和配置,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隐性育人作用,把校园建设成一个优雅、安静、舒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育人阵地。其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一种自由、宽松、安逸、温馨的氛围,为教师群体发展营造“气场”。让教师拥有一个成长与发展的好环境,让教师的人文精神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建立和成长起来,洋溢着书生意气,不断在大学平常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寻找生命的本真,努力到达“无所待”的境界。在这里工作、学习的教师能感受到一种舒适、祥和、温馨的氛围。与此同时,这样的氛围还会渲染大学生,让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共同幸福。

(2)制定以人为本的规范。以人为本的规范就是高校制度和规范的制定都要得到教师的参与和认同,并且这些规范和制度要有利于教师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才能理解和接受这些制度和规范,并从中获益。管理就是“造势”,创活机制,以制度形态的教育场来保证教师成长,为教师、干部搭建舞台。“大师”带“新兵”,人人“过河”,让青年教师超越性的发展,一是加压,给重担,通过“传、帮、带”,注重其师德、师能的培养;二是注重整体,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年轻教师与不同年龄、不同学科教师的沟通,拓宽他们思路。通过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进修培训学习,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高校要鼓励全体教师加强读书学习,提境界、塑形象,使^^认识到每个教师都是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树典型、学榜样,在比较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总之,全力营造和谐的教师管理文化,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提供能源,让更多的高校教师找到自信和价值,拥有幸福的人生。将高校教师的发展目标由工作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

(3)倡导团队合作精神。高校教师团队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组”或“群体”,是指有共同愿望、共同目标,能协调一致的和谐的“组”或“群体”。团队是合作的产物,我们强调合作是否就意味着取消竞争呢?不是,应该理解为“合作是竞争的归宿”。赞同教师专业发展生态趋向的学者认为,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不全然依靠自己,而会向他人(如校外专家或同事)学得许多,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这就说明,高校教育改革的实施使教师的合作成为必须,任何高校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间的互补和合作、同伴的互助。

教师要更新观念,团结合作,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团结互助、互相尊重、互相协作的集体是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实施高校教育改革的前提。教师在民主、和谐的集体中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在集体中受到关怀,体会其中的温暖,才能真正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要加强高校教师集体的凝聚力。高校教师队伍在集体核心中不但要有德高望重的大师级的教授,还应有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楷模带头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集体的和谐发展,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高校教师越是信任集

体就越会关心集体,这样便能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发展,从而在集体中培养教师的协作精神。

2、高校教师应自觉地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创造者,应具有自我成长的能力。要形成自觉的发展意识和树立正确的生存信念,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大学生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是相通的,教学过程并不是消融自己、牺牲自己的过程,高校教师要能从中不断完善自己,获得成长,真正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要加强文化经典的熏陶。文化经典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是人文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教师加强阅读经典书籍,不仅可以让我们不断丰富教育思想,准确地定位自己,并对自己的工作得失进行有效的反思,同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促进自身的人文精神发展,也能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实践证明,文化素养是“难以靠‘培训’和‘灌输’来实现的,而只能靠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画家张大千先生说:“作画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这也说明教师的专业提升更离不开读书,有效的读书应该成为高校发展的“源头活水”。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从自身读书习惯的培养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文化的土壤里孕育自己的心性及智慧,带动大学生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博览群书,师生共同走向系统读书的诗意“家园”。

(2)在学习中不断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决定了“学习”必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应成为高校教师的一种生命状态。尤其是高校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教师必须在学习中经历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当然,高校教师的学习不同于大学生的学习,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形成自主意识,明白自己在专业发展处于主体地位,不断地促进教育智慧的生成。

(3)要积极投入到高校教学改革实践之中。高校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要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实践之中,将新的教育理念付诸到实际中去。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大学生的互动中切身体验,真正感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善待大学生,用人文的观点去编写教材、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同其他教师积极合作与互助,促进相互问的专业精神的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成就需要是基本的需要,人们可以从事业上的成就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并发现自己的价值。成就需要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所体会到的爱与热情,看到大学生成才时所得到的快乐和幸福,对自己都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高校教师要逐步形成独立思想,尤其是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思考教育问题,思考塑造人的问题,经常思考为什么教、我怎样教等问题。将教书育人工作当成思想的起点,在高校的教育改革活动中不断追问,理性而充满智慧地进行工作,经常收获新的心得体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这样,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就能不断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