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棕编情未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棕编情未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文定:籍贯湖南,1952年生,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全国棕编行业唯一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当40余年的艺术心血被毁,王文定依然放不下手中那一片棕叶。

清晨,湖南群艺馆里一片安静,一位身着大花袄的中年妇女早早地来到“非遗”展厅,她在其中一个展台边坐下,拿起一片修长的棕树叶开始编织,十来分钟后,一只活灵活现的蚱蜢就在她手里显现出来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一定想不到,全国唯一的棕编国大师王文定,就是这样一位样貌可亲的邻家婶婶。

这些日子,王文定经常会到湖南群艺馆的非遗展厅来表演,她说,参加展览活动可以宣传棕编艺术。

棕编,是湖南特有的一项民间艺术,与湘绣、石雕并称为长沙的“民艺三绝”。然而,很多人都难以将它和高雅艺术划上等号。王文定笑笑说,那是人们受到天桥上或旅游景区那些粗制滥造的棕编小动物的误导而产生的偏见,“看了我的作品,人们只有惊叹。”

1966年,在爱好手工艺的哥哥的熏陶下,14岁的王文定开始学习用棕叶编蚱蜢。1972年,王文定以精湛的棕编技艺进了长沙市湘绣总厂。当时,棕编在海外市场非常受欢迎,订单源源不断,但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却不多,为了扩大出口,王文定开始带徒。

“棕编要学会很容易,但要学好太难。它就像一幅立体的绘画,不同的是没办法打草稿,只有当一个作品完工后,才知道造型是否成功。”王文定说,棕编艺术的精髓就是抓形。“不把活生生的动物观察透,编出来的作品就很难有神韵。”正因如此,王文定总是集中一段时间专门做一种动物,做透了才开始研究另一种。“编织说起来不过是撕、拉、绕、穿、刺几种技法,但具体到每一种动物,编织技法都不一样。这门技艺的秘诀就是要天天做,全是手上功夫。”

上世纪90年代,王文定退休了,有了更多时间研究棕编工艺。她开创性地研究出“双肚皮”编织法,一改“单肚皮”编织作品身体扁平的问题,使作品更具立体感。这大大地丰富了棕编作品的题材范围,在她的手下,不仅传统的蚱蜢、蜻蜓等小动物栩栩如生,甚至连现实中谁也没有见过的恐龙、凤凰,她也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得活灵活现。

有一次,王文定在动物园观看丹顶鹤,她发现雄鸟头部朝天,双翅频频振动,雌鸟也头部朝天,但不振翅……刹那间,她萌发了创作百鹤阵的念头。于是,接下来的8年里,她用不同的姿态和神情来展现大大小小每一只鹤,大的1米多,最小的只有1厘米。这些鹤散发着一种傲然于世的美,有一种充满灵性的生命力。它们的外形有一些夸张的变形,脚更细长一点,脖子也长一点,可是看起来更细腻更艺术!特别是鹤冠那点红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编鹤的过程里,王文定不断在寻找最好的棕叶。“棕编的材料中,棕叶最关键,棕叶虽然乡间到处都有,但叶子宽长、质量好的却不多。”每年夏天,王文定一家就四处寻找好棕叶,有时去到湖南一些农村,有时则千里迢迢跑到广州等地。有一次,他们在中南大学校园里找到了一处好棕叶,悄悄跑去剪,结果被学校保安看到了,非“扭送”到学校保卫处不可。解释半天,才让人相信她采棕叶是为了创作,而不是拿回家扎棕叶扫帚。

传统艺人的棕编作品,采用的是新鲜棕叶,容易变形,没有收藏价值。而在王文定看来,棕编作品要从地摊上走出来,首先要解决收藏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王文定总结了一整套处理棕叶的办法,即每次拿到棕叶,都先进行晒、煮、熏等处理,让原料不变形、不褪色、不霉变。此外,王文定改变了对作品上油漆的制作工艺,改用老棕叶和嫩棕叶来表现颜色的深浅,不仅体现了自然的色泽还让纹理清晰可见。

一位工艺美术界的权威人士曾总结,一件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精品要具备四要素,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材质高贵”。然而,王文定却用这并不高贵的棕叶,创造了无数人争相收藏的艺术品。

正是40余年对棕编的执著热情,王文定赢得了无数荣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国务院授予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头衔再多也没什么大作用,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到棕编这项民间工艺中来。”王文定淡淡地说。

记者手记

采访当天,正值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愉的气氛。然而这份欢愉,却抹不去王文定心底最深的伤痛。

“家都没啦!40多年的心血也全没啦!”记者脑袋里一蒙,第一反应是出现了语言障碍,因为王文定的普通话夹着浓浓的湘音,一定是自己听错了。

得到的确切答案让记者无比震惊!没错,那些她收藏在家的、曾令无数人惊叹的2000余件艺术品已经不在了。

2010年4月23日,王文定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那一天,居住20多年的家被强拆了。那些她用尽半生心血编织的棕编动物,被毫不留情地丢进蛇皮口袋,挤压、变形,有些则掉到地上,被践踏得面目全非。那只编了半年的凤凰没有了,那只曾在王文定手心跳跃、最让她引以为豪的1厘米微型仙鹤也没有了。“以前有人出几百万要收藏我的作品,我舍不得,现在,哎……”说到这里,王文定的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当然心痛啊!毁掉的可都是珍贵的非遗艺术品!”

那天以后,国大师王文定一家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她消沉了好阵子,不想再编任何东西。直到一天,她得知湖南的非遗文化作品要到沙特办展……

之后的几个月,王文定在她临时居住的小屋里重新开始创作。当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法赫德国王文化中心,那些栩栩如生的棕编蚱蜢、公鸡、仙鹤引起了无数沙特人民啧啧赞叹、拍手叫绝时,王文定的心豁然开朗了。“我都快60岁的人了,得趁自己还能编的时候,多创作些,留给后世。”

然而,因常年编织,王文定已落下严重的腰锥肩盘突出症,身体大不如前。现在,她白天会参加一些展览活动,晚上就在家编织,那些心爱的宝贝,她想一件件再编回来。“编不动了就把这些经验写下来,这么好的东西,总会有人愿意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