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六问数字家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问数字家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家庭已经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名词,但真正落实到使用和购买层面,什么样的数字家庭产品更受普通用户欢迎?什么样的理念会更能深入人心?本报评测实验室组织的一次体验活动揭晓了这些答案。

第一问:数字家庭是什么?

我们无需再详细描述数字家庭的模样,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闭上眼睛就能够想像得到数字家庭的模样,加上长篇累牍的介绍与不厌其烦的说教,媒体都成了数字家庭的代言人了。问题是,数字家庭真的深入人心了吗?多数人面对这种搭配的时候,是否心存畏惧呢?这样的数字家庭是不是就是我们真正需要和追求的呢?

暂且不回答这些问题,看看现状。我们发现,在数字家庭的拥趸者中,尤以电视厂商最为积极,以至于电视这个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机器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数字家庭的标志。加上数字电视的推广,电视重新成为数字家庭议题的焦点。

但是,数字家庭不是这么简单,从显示到其他的方方面面,有一个很长的产品列表,包含屋内的网络搭建、内容的共享和存储以及各种输出,所有这些都应该成为数字家庭真正的关注焦点。各种需求层面的用户要求并不一致,不同层面的产品制造商,对数字家庭的理解和诠释也完全不同,比如Intel可能更看重信息处理所能带来的种种好处,而显示设备厂商更期待显示是中心的论调,打印机厂商希望人们多输出照片,相机厂商希望人们多消费相机产品……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如果我们把它们汇集在一起,情况会如何?

趁五一长假的东风,我们在假期之前把这些元素聚集到了一起,以我们的同事为调查的样本人群看人们对数字家庭的看法和理解,结果让我们颇有些意外。

在数字家庭的构建过程中,细节方面的考量成了这次小型展览的主要议题,包含显示器的接口、操控、颜色搭配和造型,成了选购的首要考虑因素,价格也自然是重要的议题,而且这不像我原来想像得那么简单。

我以为,大多数人会首先考虑电视的画面品质,外观在其次,价格则是决定购买的重要因素。很显然,我的序列排得并不够准确,貌似其中的很多元素都将成为购买的最终杀手,用户对家庭的重视程度也是我原来没有体会到的,很不错,我被好好上了一课。

这里面,技术含量的要求似乎在其次。我曾经在一个家电卖场观察了大半天,目的就是看看人们面对各色各样电视的反应,结果自然很出乎我的意料,多数人找不到合适自己的电视,最后大多因为某个细节而产生购买决定,并不完全是画质、技术所决定的,而这些细节一般情况下都会被我们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被当做理所当然而忽略掉。这就是问题。

看来,按图索骥是有些不足的,这也是我们邀请厂商加入我们展示的最初原动力。因为在厂商和用户之间的隔阂,只能通过产品这样的桥梁进行沟通,如果有机会把双方放在一块,就产品本身提出问题,是不是更好呢?

想法很不错,同样我也中了计。在家庭里面,似乎技术的重要程度与我们想强调的并不一样,因而我们的同事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适合自己家庭个性的强烈需求,让我们颇感爱莫能助。

在讲究个性的时代,电子产品却往往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为它们的产品设计一般是以普遍的大众消费作为基础的,以平均为设计理念,因而,在无法考虑到众多用户的各种需求之后,只好只提供少数的选择。而在一些接口方面的顾虑,反而成了不少家庭主妇头痛的难题,那么多接口,看上去都眼花缭乱,不要说不太了解产品属性的人们,即便是专业的人士,也许要一点点耐心才能从众多的接口中摸索出来,恐怕这是设计者在最初没有预料到的吧。

第二问:显示真的成了中心了吗?

对很多东西来说,尺寸都是很重要的。对电视尤其如此,费尽思量地跟2英寸较劲,跟因为多了这2英寸多出来的费用较劲,则是购买电视时候的典型心态,因而,多数用户在面对电视尺寸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需求。尤其在卖场演示的场面,都不觉得大,一搬回家,才发现,啊呀呀,上当了,原来不一定非需要那么大的。

实际上,一个家庭中可能真的需要几台电视,包含客厅的、卧室的、书房的,这让使得电视或者大尺寸的显示器承载多种功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玩游戏的时候,希望是一个电视,在上网的时候,希望是一个显示器,而这种需求在购买的时候并不明显,反而是购买到家之后才逐渐清醒。

厂商自然希望能够卖得越多越好。而对起居室的争夺,成了目前数字家庭的焦点,这个地方,往往需要更注意,一方面要让自己轻松写意,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相对公共的空间,也需要与同事和好友共享,因而显示器的尺寸就变得敏感而且紧张起来。

一般来说,观看距离是按照对角线的长度决定的,或者说怎么摆放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尺寸的大小。一般选择电视对角线尺寸的2.5倍作为最佳的观赏距离,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一台40英寸的产品,最好有2.5米以上的观看距离,否则就有些不合适。

由于面板切割的技术不一样,加上基板的大小不同,不同厂商之间的切割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在40英寸这个级别上,就有40英寸与42、46英寸的较量,在30英寸级别上,同样有30、32英寸37英寸等几个尺寸,这是切割方法不同导致的,不影响分辨率。除非达到了全高清,否则技术上的差距并不大。

说到全高清,目前公共播送的内容,没有全高清的信号,只有720P的版本,因而,选择这样的电视,只能是通过播放自己的内容才可能实现1080i级别的输出,对全高清的支持,现在并不是特别重要,到时候购买反而可能更便宜。

人们对电视的关注,并不是电视就能够带来多少变革,主要的是,在现在的家庭中,没有电视似乎说不过去。电视也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缺了电视机,整个屋子就空了一半,因而,从摆设的角度来看,显示成为中心议题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几乎所有东西都与电视的搭配关联,包含数字家庭更细节化的东西,都可能与电视多少有些关联,因而,它的中心地位暂时无法取代。

目前的趋势,是把电视和显示器功能合一,并不完全通过添加一个电视信号接收或者多提供几组信号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这种应用的差异包含文本的显示、对比度亮度差异、信号选择和驳接的方便和安全程度都成了关注的中心。

市面上,也早就准备好了能够两用的产品,就反映了用户这方面的现实需求。包含优派的N3750W,索尼的X40,都是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的需求制定的,特别优化文本显示,通过它们读文本别有一番滋味。

显示中心的论调,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事件来佐证。当年Intel妄图通过自己芯片的制造优势,进入Lcos,发现无法在成本方面与其他对手竞争的时候,悄然退出了这个领域。

即便如此,还是说明了显示输出的重要性,如果不是这种可能性,按照Intel在计算平台方面的优势,根本不需要太在意显示输出领域的投入,如果这是一个引子,我们估计,在合适的时候,Intel也还会重新进入这一行。

对多数人来说,电脑就是显示出来的东西,就是从显示器看到的,数字家庭呢?很大一部分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另外一部分就需要实实在在地体验了。

第三问:图像输出渐成重心?

一直在关注数字家庭方面的读者,一定会看到我不久前做的关于打印输出的文章,其中记载了打印机所能够带来的快乐。的确是这样的,问题是多数人考虑到打印成本的问题,不敢贸然购买打印机,一方面是耗材,另外一方面还是用起来比较复杂,比如碰到一些小问题,墨水、纸张等耗材,处理起来还是有些麻烦,这种技术造成的隔阂,正是我们目前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照片打印机大规模普及是迟早的事情。现在的情况是多数人有大量照片,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输出口径,专门去冲印还没有养成习惯,而自己操作,程序太复杂。我们的这次展示,正好给了他们打印照片的机会,而参与者的踊跃和积极,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这点应该让我们有所警醒。实际上,作为数字家庭的很重要一个环节――记录和输出,一直因为像Intel这样强调计算以及像优派这样强调显示的公司太多了,把记录和输出这个环节给忽略了,这是需要我们重新关注和努力的。

尽管我们也可以在电脑里共享照片,通过各种数码设备看看照片,但是,纸质照片还是我们的不变追求。不要说小孩,即便是像我母亲那种年纪的人,对照片的喜爱依然强烈,她对细节的苛求居然我都没有想到。由此可见,对照片输出的重要性需要我们重新定义。

我们也发现,多数人对于小尺寸的照片兴趣已然不大,大于A4幅面,才是他们的追求。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拍摄得不够好的话,打印出来的效果就会有问题,尤其是一般的数码相机CCD的尺寸比较小,像素增长了反而使得噪点大大增加,从而影响了成像质量,大幅面打印反而不会太好。

引起我们兴趣的不是这个,而是大家对照片输出的需求如此强烈,为何却不积极购入打印机呢?除了上面所述的问题,恐怕对处理照片缺乏足够的自信也有关,毕竟照片打印不像电视那样,打开了就能看,还是需要费一番脑筋,这就是差异。

相比之下,对数码相机的偏好也说明了传统因素的影响。在胶片的时代,就是自己只负责拍摄,拍摄之后的问题别人去负责,比如交给照相馆,让他们去冲洗。数字时代还可以延续这种做法,同样也可以亲自操刀,买台打印机,自己动手,大问题是使用成本还是有些高,让大多数用户避之不及。

我认为这个层面,需要从另外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虽然拿给别人冲洗,那种等待的味道值得留恋,不过自己动手的乐趣同样不是用钱就能够买到的。拍摄如果只有摄影的乐趣而缺乏了那种冲洗的乐趣,少了大半,趣味大打折扣。

实际上,就A4幅面的打印输出来看,自己打印成本要低很多,而且都是可以自己处理和控制的,那种成就感岂非更好?

第四问:DV/DC都要高清?

DV高清无可避免,说不定过那么一段时间,不是高清DV都买不着了。高清DV因为根据成像的需要,改进了镜头和算法,分辨率大大提高,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以前在DV上不可能太注意的疙瘩,这回就能够很清晰看见,使用高清摄像机的电视台都开玩笑地说,现在这些机器带来另外的改变,就是化妆师更重要了,化妆的时间也变得更长了。的确是这样的,如同当DC流行的时候,那种锐利的对比导致脸上的疙瘩毕现的情景,还让好些被拍摄者惊恐不安,我的父母也对我的拍摄技术颇有微词,在追求精确和效果的时候,出现了观念上的偏差。

这种偏差,还将因为DV步入高清时代,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不仅化妆的时间要变长,同样的需要根据DV特性的变化,改进拍摄的技巧。比如拍摄人的时候适当增加曝光,通过这个掩盖一些缺憾,如果为了追求最真实的感觉就只能是多多化妆了。

高清DV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在于多数DV拍摄之后,马上就压缩好了,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还要付出额外的转录负担,不过,如果要编辑的话,对系统的运算和存储压力就变得相当沉重,因而,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增加了。如果还是几年前的系统,可以趁这个理由还算充足的时候更换了。

我们发现,自己拍了很多DV,往往是拍摄的兴趣大于看自己DV的兴趣,除了拍摄的角度没有预先经过思考,剪辑不到位之外,拍摄时候的抖动是大问题,使得观看的时候缺乏足够的舒适度。

这一方面需要三角架这样的设备,另外很重要的是给手持的机器配备一个减震器,能够在运动的时候保证机器的相对稳定,从而拍摄出清楚的画面,这一点可能比单纯的分辨率更重要。

有些人认为稳定器没有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可以来看一个事实,在很多跟拍中,多数人是背着一个稳定器,然后把机器架在稳定器上,所以我们看到跟拍的画面都比我们自己运动中拍摄的要稳定得多。尤其是有些体育比赛的转播,其中的画面质量更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那种跟拍基本上都使用影像稳定器。我们虽然不需要使用那么昂贵的设备,简易的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这应该是DV普及所需要注意的大问题。

DC呢?从分辨率上判断,几乎没有DC不是远远超过高清标准的,我们这次讨论的乃是,DC是否能够通过高清的输出设备实现照片分享。因为高清这个历史概念将随着技术的进步有所进步和发展,现在1080到顶了,谁能预料在未来的什么时候,1000万像素的显示器都普及了呢?因而,考虑DC的高清应用有前瞻意义。

据说索尼的DC都按照高清的要求,添加了分量输出的端子,能够搭配高清显示设备实现照片的分享,要比以前的视频输出接口好多了。但是我认为无线的数据传输更重要,那样就没有这么多连接线,使用起来也会更加方便快捷,如果在显示层面率先实现这个,将会引来完全不一样的应用大潮。

在数码相机拍摄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拍摄出来的照片预览的感觉不够好,不够接近照片本身。显示屏幕本身的不足,使得数码照片的拍摄乐趣少了很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小尺寸屏幕走向高清的大潮。

索尼最近推出了使用了3.5英寸,而分辨率高达92万像素的LCD的相机,目的在于通过这个实现照片的相互传阅,即便是不借助相纸,也能够达到良好的传阅效果。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头,也只有大幅度提高相机自带屏幕的品质才有可能真正让照片在各种层面相互传阅共享成为可能。

第五问:投影机准备好了吗?

投影机应该是显示的部分,但是我们把它拆分开来了,它的应用模式并不完全一样,加上一些条件的天然限制,使得投影机进入家庭的步伐有些艰难。虽然像优派、BenQ都推出了5000元左右的投影机,精明的读者和用户已经开始盘算这些问题,且不问你价格如何,先问问灯泡情况,然后再考虑其他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够把厂商难倒,只有特定而且精确的用户才会有精准的选择。

这就意味着在家庭领域,人们还没有把注意力往投影机转。虽然一些高端的用户购买了大尺寸的液晶电视,还搭配了投影机,这都不是普遍的消费心态,多数人搭配一个电视,还是为了应付不能使用投影机的场合。比如一般情况下,投影机看电视不太合适,因而搭配一个30英寸左右的电视,而把大尺寸的投影机留给观看大片或者举行家庭聚会的时候用。这样分工就很明了,而且不会冲突。

现在人们关心的,依然是厂商担心的。比如举行一个宴会,灯光不能太暗,一般的视频投影机就不会太好,它们的亮度普遍不高,在一般的照明条件下对比度就会大大丧失,加上与电视自主发光这样的设备对比起来,差异太大了。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屏幕来解决,最近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的Planar(平达)宣布推出Xscreen,这个屏幕的目标是让一般亮度的投影机投射在其上的时候,能够实现与普通自发光显示设备相当的亮度性能,表现相当抢眼。现在的问题就是价格还比较昂贵,屏幕的价格几乎与同尺寸的LCD相当,优势在于超过80英寸的层面,还没有人能够做到那么便宜。

这种屏幕使用了玻璃的硬质材料,中间有独特的反光涂层,从而大大提高了反光效率,让各种投影机在屏幕上的投射基本上在白天也能看得清楚,这是相当有意思的产品。针对高端家庭用户以及教育行业会非常有用。

也就是说,现在的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投影机的这个不足,而投影机灯泡方面的问题,估计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只有等到LED技术成熟了之后才可以了。

投影机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使用起来还是太复杂。不够简洁,比如为何没有通用的视频接口来解决视频传输问题,为何没有简单操作让投影机变得更具有亲和力,而让多数用户心惊胆颤呢?我们遇到过不少因为投影机信号线过长的问题导致的无法切换信号以及分辨率的不一样导致的输出支持问题,这些细节不好好解决,投影机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走进家庭。

这也就意味着,在家庭的层面去考虑产品,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这次我们邀请展示优派的产品,就遇到了类似的麻烦,我们的同事首先对投影机的外形更感兴趣,同时,对他们的电视造型持保留意见,认为造型不够时尚亮丽,另外产品宣传页也不足以表达产品的秉性。

我们在推广投影机进入家庭的时候,首先需要找到对这类产品有兴趣的人才能够达到推广的目的。其次才是针对产品的细节进行的考虑,考虑到通过某些细节吸引用户,那么产品设计方面就要有独到的地方,比如能够与iPod搭配的PJ258D,说不定有此一点,就能够抓住很多人。人们对共性的东西已经有些麻木了。

第六问:我们会这样搭配数字家庭吗?

看到以上的描述,如果把这些东西配齐,比一套房子的首付少不了多少,即便捡便宜的购买,价格依然太高了,多数人可能会认为买个车更值当。

这是影响用户购齐一套东西的最原始阻力,另外,它们之间的搭配和里面充满的奇奇怪怪的接口,也让很多人头疼,增加了他们对技术的畏惧感。即便是身为专业人士的我们,在展示之前,也需要提前温习技术,在现代的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东西太多了,为了不显得落后只得多看多学,这实际上降低了展示能够带来的传播效果,说明技术把人分隔成很多类、群了。

正是因为这样,不同的客户,需求就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几乎没有人会把这些东西配套齐备的吧。有取投影者,有取相片打印者,有取电视者,有取DC/DV者,各有所需,取则不同。

这也是我们进行这次展示的目的所在,我们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关注到的问题,也是这次展示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