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了每一个孩子智慧地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了每一个孩子智慧地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新课程改革的诸多方面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仍然未见明显改善。

在我校,诸多问题引发思考:

我们没有办法教会每一个孩子想要教给的内容,许多老师仍然变本加厉地“教”,却很少探讨为什么难以“教”会;

我们可以相信,只要条件许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学会想要学习的内容,许多老师却没有真正扎扎实实地研究“学”,很少探讨孩子为什么能够“学”会;

学校试图遏止孩子学业负担过重、教学质量持续下滑的态势,解决之道却乏术可陈;

……

怎样使课堂充满美好的理想和成功的希望?有“轻负担,高质量”的良策吗?怎样让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低谷,创出新路?我们在追寻。

定向:众里寻他千百度

行政“走出去”!教师“走出去”!杜郎口风暴、洋思经验、生本教育、后茶馆式教学,我们看到了锐意改革取得的瞩目成绩,那种破釜沉舟、不破不立、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感动,让人“心动”,但是落实到行动上,竟如碎石入水,纵有波澜,却是毫无作用!

东小的改革之路在哪里?

2008年5月,我区教育局组织部分校长赴京参加“教育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我第一次接触“友善用脑”一词,眼前一亮——它可以创造一方教育的艳阳天!

从北京背回来11本沉甸甸的《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带着一份欣喜和热情组织11位骨干教师召开了东小第一次“友善用脑”培训会。以后的两个多月,不同形式的学习、研讨、讲座,激活了老师们学习“友善用脑”的热情,许多老师争相传阅这本书,写下数十万字的阅读笔记,《江宁教育》发表了其中10篇读后感悟,懒散和缺乏活力的校本教研萌发出生机。

2008年暑期,带着对异国风情的好奇,带着深入探讨“友善用脑”教学思想的强烈欲望,带着对办好一所学校的责任感,我赴新西兰向“友善用脑”教育理念的创始人克里斯蒂进一步学习。基督城慢节奏的生活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学习、去谋划学校工作——“友善”、“用脑”是可以让我校走出低谷的两个关键词!于是,在新西兰的一段时间里,我确定了我校今后一段时间的办学设想——以“友善用脑”研究为抓手,促进每一个孩子智慧地成长

尝试:天光云影共徘徊

“友善用脑”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的,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如何把“友善用脑”的思想根植课堂?我们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减少改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学校研究决定采用“骨干引领,自愿参与”的推进策略,并由教科室负责,部署安排研究活动。2008年秋季,正式全面启动“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以“个人课题”研究为抓手,鼓励教师申报“友善用脑”各级研究课题。学校邀请市区教科研专家培训指导、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十多项“友善用脑”个人课题申报立项成功,其中有4项课题被立项为南京市第三届个人课题。《基于“友善用脑”教学的自学导航的设计与运用》《“友善用脑”思维导图的运用研究》《实施“友善用脑”,将音乐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证研究》等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更多教师实施“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2008年10月,我校全面推进“友善用脑”教学改革一个多月,将承办由北京市教科院和我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课堂教学改革“南北对话”(南京—北京)活动,我们把此次全国性的交流活动作为撬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契机。“友善用脑”的课堂没有范式,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科合力研究,打造属于自己的“范式”,接受专家“会诊”。校长分别带组,精心谋划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友善用脑”的思想?“友善用脑”策略的运用是否有效?在“融”字上做文章成为我们践行“友善用脑”思想的追求。语文课上,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带着表情、动作朗读课文时,增加了肢体交叉的活动;数学课上的一个判断也蕴含着健脑操的元素;体验性教学中付诸更多的尊重学生知觉倾向性的内涵……专家们给予褒奖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建议。

2008年12月,我校申办江宁区“践行‘友善用脑’,锤炼有效课堂”现场会;2009年3月,申办“南京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2009年5月,3位老师应邀去安徽望江上课讲学。在活动中,通过多节课的研究,“友善用脑”课堂有了雏形,几位老师的“友善用脑”课堂开始“有模有样”,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快速成长。

攻坚:不畏浮云遮望眼

部分骨干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开始在公开课逐渐娴熟运用“友善用脑”教学策略,但我们期待的“骨干引领,志同道合者逐渐增多”的现象并没有出现。至2009年秋,“走出去”上课的、在本校区级以上展示的教师共9位,占全校教师总数不足10%,更令人担忧的是连大多骨干教师的常态课也依然“涛声依旧”。原因是什么?

有老师说,低年段孩子太小了,我们应该更加细致地手把手地教他们!“友善用脑”课堂“自主合作”的要求有碍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年段英语老师认为,学生没有英语言语基础,口语能力是在听说和模仿中形成的,老师不教、不读,靠学生自学、互助,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可能会退化,发音不够准确会成为突出问题。

有家长通过电话、网站等渠道向学校反映建议和意见。一位家长在学校论坛上写道:学校的实验可以重新来过,可是孩子的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能让孩子们成了“试验品”!

走出东小、走出江宁,老师们的课堂教学难以得到认同。他们不习惯“友善用脑”教学方法的运用,脑健操、冥想、思维导图等有画蛇添足之嫌,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成绩欠佳。

如何走出“瓶颈”期?学校又一次组织全科教师“走出去”。如皋之行,在“活动单导学”中我们看到了“友善用脑”课堂所倡导的“学会学习”的精彩;台湾考察,在“适性教育”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友善用脑”教学中的人本思想;聆听理论前沿,从韦钰院士“做中学”新理念的讲座中,我们领悟到“基于脑”的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