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的高效备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的高效备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效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备课的成功与否是能否成功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先决条件。备课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让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与大家共同探讨高效备课的几个方法。

一、备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只有有了目标,才能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层次、梯度才能鲜明。反之,只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技巧性,就有可能偏离教学中心,就有可能抓不住教学重点,突破不了教学难点。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在具体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我认为:要根据年级段目标、单元目标、学生特点、教材实际来制定。这些目标,上下贯通,互相制约,不可分割。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三维目标”为基点,制定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从低到高若干层次的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

二、备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认真学习领悟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一教学理念,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时刻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如果教师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自然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就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思维。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难度和坡度。当教学内容很容易被学生理解时,可以适当地拔高难度,让学生有更多思考和发展的空间;当学生对教材内容感到理解存在困难时,教师就要考虑是否变换教学设计的角度,转变一些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方法,适当地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来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还应该包括调整甚至删改部分不适合教学要求或者不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有效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完善,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三、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点,才能制定出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备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备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和他们的切实需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有些问题,教师主观认为学生是应该懂的,备课和讲课时不大重视,但学生实际知识基础恰好在这方面有缺陷,造成教学效果不好。有些问题,学生容易误解,因而引起混乱,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了解学生实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课堂提问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同一年级不同的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会有不同,同样的内容和教法,在一些班可能受欢迎,另一些班可能反映内容太浅,信息量太少,吃不饱。因此,教师应了解和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另外,教师在备课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施教,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备教案

教案是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述,是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和联系的纽带。教师设计教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高效学习”为思考目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方式学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教师在进行教案的设计时,应充分预见到师生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中会出现的即兴创造以及可能超越目标和程序的情况,精心预设,有效预约“生成”。教案必须渗透学法,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综上所述,备课,无论从教材的角度、学生的角度,还是目标、教案的角度,都有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地方。我相信只要是在新理念引导下的高质量的备课,就一定能越来越接近理想的教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