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家访的实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家访的实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司空见惯的家访成了一种难以企及的奢侈。有人说社会更加浮躁了,老师们的事情更多了,再加上有了电话、网络等新兴工具,“家访”成了举手投足间就能完成的事。通过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等现代化手段既节约时间,又能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这种所谓的“电子家访”实际上是一种对学生家长的敷衍,也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真正的家访,还是要在学生家中完成。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家里与家长、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才能更好地获得有关学生成长的情况,也只有在这种零距离接触中才能求得心与心的沟通。“作为班主任,只有到了学生家里,才能了解到学生不愿启齿的情况,你才可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这些就是班上一个孤儿给我的启示。

案例:开学时统计“两免一补”对象,我简单地宣布了一下,让符合条件的学生到我这里来登记。学生听了通知后,纷纷议论起来,我隐约听见有学生在说一个名字,但因为刚接班,对学生还不熟,所以还不清楚到底是谁,于是考虑到当场登记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我就特意说明课后到办公室登记。两天后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聋哑学生之外,没有其他符合条件的学生来,于是我就把统计表交上去了。

过了一个星期,因为收费的问题,学校下发了告家长书,我让学生回去让家长签好名交给我。第二天,我在整理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叫季某的同学没有签名。为了以后类似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就请她来办公室问个清楚。这一问,却让我大为自责。原来她是个孤儿,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抛下她走了,不知去向,在和父亲相依为命七年后,父亲因为某种原因自杀身亡,疼爱她的奶奶也在她9岁的时候去世了,现在她只能跟着爷爷生活,爷爷今年已经80多岁了。平时就靠亲戚接济一点,这学期的饭钱不够,爷爷让她自己去借的。说着这些,她一点表情也没有。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想到班里居然还有这么不幸的孩子,在我以往的教学中还从来没有碰到条件这么艰难的学生。我很为自己的疏忽而自责,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对她的同情。于是我问她为什么不来登记,她完全符合两免一补对象啊!她低下头不做声,我感受到了自卑和自尊在她身上是表现得特别明显。经过这次谈话后,我对她特别关注。她对学习很努力,虽然基础很差,但她仍然坚持,上课只要是她能回答的,她肯定举手。于是,只要她举手,我肯定喊她,对了,给她一句肯定;错了,给她一句鼓励。可是,她给我的还是冷漠。课后,同学们在谈笑,她默默地坐在一边听着,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偶尔也插上几句。但给我的感觉是她不快乐,很少看见她的笑容。我不知道我该怎样帮助她,我能做的就是给她多一点关爱和温暖。

中秋节的时候,我特意准备了一些水果送给她。等到放学后,我把她单独留了下来,我以为她能接受我的好意,却没有想到她拒绝了:“老师,我家里有,爷爷说不能要人家的东西。”不知道说什么好。面对她这么强烈的自尊,我有点手足无策。于是我尊重她的意见,结束了这次准备不足的接触。但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希望能打开她的心灵。

学校终于把“两免一补”对象的补助发了下来,我决定亲自送到她家里,希望能借此机会了解更多情况。我没有提前跟她说,只是在去之前打了电话给她隔壁的同学,让季某在路上等我。我骑车过去,远远就看见她在等我,看着她小小的身影,我很高兴,因为我想这至少说明她愿意接受我。“这是好的开始。”我鼓励自己。

到了她家,果真让人辛酸。两间矮矮的小房,在一排排楼房别不协调。这是一个贫寒的家庭啊!除了简单的必备生活用具,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了。对我的到来,她爷爷显得很激动,热情地招呼我。老人看上去很苍老,瘦骨嶙峋的,真不敢想象这祖孙俩这么多年是怎么生活的。听着老人家的诉说,慢慢地我了解了更多的情况,更多一些她成长中的细节。她能吃苦,生活自理能力强,从来不要别人施舍的东西……这时,她只是在旁边静静地听着,但我能感到有一种感动写在她的脸上。临走的时候老人家动情地说:“你看,老师对你多好啊。”这时我看见她眼里充满了感激。我猛然间感到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接近了很多。这一次我收获了很多。

回到学校以后,我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她,她也开始愿意接受我对她的关心。课堂上,她变的更认真了;课后,她开始与同学交谈起来了;值日的时候,她仔细地打扫教室,尽自己所能给同学帮助。在开运动会的时候,她也积极地为同学们加油。涌动着的激流,冰开始融化了,春天会来到她的心里,笑容会绽放在她脸上的!

于是我抓住一些细微的机会让她感觉到老师对她的关心是真诚的,同学对她的帮助是善意的,并不是一种施舍。双休日时,尽量抽空去她家里看看,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以后的家访使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也更愿意向我诉说她的心事。比如叔叔伯伯们的势利,对爷爷身体的担忧,对自己学习的烦恼等。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她爷爷生病了,我及时去看望她们并且带去了同学们的心意和关怀,她非常感动。看着老人越来越消瘦的面容和她瘦弱的身体,我不禁动容,告诉她有什么困难跟老师讲,我会尽自己的所能来帮助她。我真诚地希望她能克服困难,坚强独立起来。后来,在日记中她写道:“老师,你给我的已经很多很多了,我没有什么困难,我会坚强的……谢谢你!”读到这里,我感到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别的,而是心灵的健康成长,心与心的交流!

启示与收获:连续性的细水长流式的家访让我尝到了甜头。这种沟通的方式,为我创设了一个走进学生生活的通道,实现了与学生心灵零距离的接触。家访是对“以爱育爱”教育理念的很好诠释,只有走入学生的生活,走入学生的家庭,你才能真正走入他们的心灵,才能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一门永恒的艺术。而家访却是这门永恒艺术当中的一朵“奇葩”。 即使现代通信再发达,电话及网络再普及,家访还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需要面对面、心对心地密切相连,况且学生的许多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是难以“一线牵”的,而教育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则需要借助家访的直接渠道获得,家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我们要努力地用真情和耐心去进行我们的家访,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温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