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兰白都市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兰白都市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利用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对甘肃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就兰白都市经济圈对甘肃经济的影响而言,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大,第一产业的影响呈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影响有上升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发挥兰白都市经济圈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兰白都市经济圈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兰白都市经济圈;产业结构;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149-03

兰白都市经济圈地处甘肃东部,居于西北中心区域,位于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省东段,与甘肃其他地区及周边省区在历史上一直都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这种交通通信枢纽和独特的经济区位,使兰白都市经济圈成为联结西北各省区、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积极推进兰州新区、白银工业集中区发展,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把兰白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所以,探讨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对于带动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产业的分工与协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优化是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主要内容。产业结构是指分布于国民经济各产业中经济资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运动关系,是各产业部门之间具有的质的内在联系和量的比例关系,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1]。本文拟从兰白都市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期弥补在对兰白都市经济圈实证研究的不足,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一、兰白都市经济圈概况及产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1.兰白都市经济圈概况。2003年,在《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中首次提出建设“兰州都市圈”的构想。 2005年,在甘肃省“十一五“规划制定过程中,正式提出了《兰州都市圈专项规划》。2007年8月,《兰州都市圈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成为继《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完成后的第二个甘肃省重点规划项目。2009年10月,在甘肃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甘肃省委、省政府依据区域发展实际,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其中,“中心带动”的中心,是指兰州市和白银市,要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兰白都市经济圈为增长极,支持其率先发展,拉动和辐射甘肃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自然条件、地理特征等因素,兰白都市经济圈的范围包括:兰州市的5区3县,白银市两区3县,定西市1区1县,临夏州1市7县,武威市天祝县,总面积为55 825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2.3%,人口818.53万(2008),占全省人口(2008)的31.15% [2]。

2.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产业发展现状。由于近年来兰州市、白银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势互补、经济相联的一些重要特征。而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及定西市的安定区和临洮县、武威市的天祝县的经济发展还不够发达,所以接下来主要选取兰州市和白银市,作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主要城市进行研究。对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G1)、第二产业(G2)、第三产业(G3))和甘肃省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兰白都市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第一产业占比(GR1)、第二产业占比(GR2)、第三产业占比(GR3))进行分析,从下页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呈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从总体上看,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三次产业及甘肃省地区GDP都有大幅的增长,绝对数额有了较大提高。具体来说:1990―2008年甘肃省的GDP由242.8亿元增加到3 176.11亿元,增加了2 933.31亿元,增长了12.08倍,年均增长达到15.35%;第一产业的GDP由7.73亿元增加到58.4亿元,增加了50.67亿元,年均增长达11.89%;第二产业的GDP由60.3亿元增加到536.02亿元,年均增幅达12.9%;第三产业的GDP由18.65亿元增加到496.15亿元,增加了477.5亿元,年均增幅达20.01%。尤其是自2003年以后,各指标的增幅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表明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对甘肃地区的经济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其次,兰白都市经济圈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差距在不断的扩大,第一产业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态势,第三产业的比重呈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占比在2005年以前呈下降趋势,2007年以后呈上升的态势。具体来说:1990年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差距分别为52.57亿元和10.92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08年却扩大为477.62亿元和438亿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1990年差距较大,随着第二产业比重的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的逐年上升,到2005年几乎就没有多大差距,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5.41%和48.54%,而在2007年以后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比重降幅较大,但第三产业的比重仍远高于第一产业,这表明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三次产业均发育较好,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二、兰白都市经济圈产业结构与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设定

基于以上的分析及结合相关的理论成果,为了更好的分析兰白都市经济圈三次产业对甘肃省经济的影响,我们分别用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三次产业的GDP作为解释变量,把甘肃省的GDP作为被解释变量,考虑到异方差的存在,对上述变量分别取对数,从而建立如下的计量经济模型:

lnGDP=αlnG1+βlnG2+γlnG3+μt

其中,随即项μt假设为白噪声误差过程。lnGDP:表示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G1:表示兰白都市经济圈第一产业GDP的对数值;lnG2:表示兰白都市经济圈第二产业GDP的对数值;lnG3:表示兰白都市经济圈第三产业GDP的对数值(其中兰白都市经济圈的第一、二、三产业的GDP分别用兰州市三次产业的GDP加上白银市三次产业的GDP)。

(二)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计量分析采用Eviews5.0软件,为了确定变量的平稳性,先对单个变量运用标准的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最佳滞后阶数由SC准则确定。结果显示,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

2.协整检验。本文采用一种多变量的协整检验方法――Johansen检验法或者称为JJ检验法,协整检验表明在1990―2008年的样本区间内,lnGDP、lnG1、lnG2和lnG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回归分析。从以上的检验可知,lnGDP、lnG1、lnG2和lnG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下面本文就使用Eviews5.0,运用OLS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lnGDP=1.323+0.173lnG1+0.691lnG2+0.136lnG3

(3.707) (1.048) (3.870) (1.408)

AdjustedR2=0.983F=2 712.215DW=1.845

从上面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三次产业对甘肃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具体地,甘肃经济对兰白都市经济圈三次产业的弹性分别为0.173、0.691和0.136,这表明兰白都市经济圈中第二产业对甘肃经济的影响较大,第二产业的波动必然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造成波动。第一产业的基础性作用仍不能忽视,此外应当重视第三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4.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可以描述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和动态变化。其中一个以ΔlnGDPt为解释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为:

ΔlnGDPt=0.059+0.351ΔlnGDPt-1+0.166ΔlnG1t-1

(0.294)(1.280)(0.870)

+0.203ΔlnG2t-1+0.040ΔlnG3t-1-0.059ecmt-1

(1.408)(0.213) (-1.727)

模型中为误差修正项,反映变量间的误差修正关系,所有作为解释变量的差分项的系数反映各变量的短期波动对作为被解释变量的短期变化的影响。从上面的结果看,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变量的符号与长期均衡关系的符号一致,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甘肃经济除了受到兰白都市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影响,还受到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当甘肃经济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以-0.059的调整力度向均衡状态恢复。

三、促进兰白都市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兰白都市经济圈对甘肃经济的影响而言,第二产业的影响较大,第一产业的影响呈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影响有上升的趋势。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将对甘肃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应采取以下对策,促进兰白都市经济圈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包容性增长。兰州与白银相距不足70公里,虽然空间距离短,从行政区划上讲却属于两个地区。因此,打造兰白都市经济圈需要建立相应的、有效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来保证。地方政府往往从自身的利用出发,“各自为政”,这严重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导致了资源配置扭曲等问题[3]。因此,要实现区域内经济紧密联系和合作,就要真正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原则,从兰白都市经济圈或从西北的整体利益出发,营造“包容性增长”的新格局。

2.建立产业互补、分工协作的跨区域市场体系,实现错位发展。打破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强化区域整体发展的观念,使区域内不同地区的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建立一个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兰白都市经济圈内各地的区位经济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产业优势,从而使区域内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佳。兰州的优势在于物流、金融、商贸、服务、旅游等方面,要发展总部经济、省会经济的作用;白银以兰州的科技资源为依托,在承接兰州市部分转移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制造等新兴产业;定西市以马铃薯、中草药,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为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临夏市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发展以民族旅游和清真食品为主的民族特色产业,同时借助其商贸业本身的优势,发展成为兰州与藏区间商品流通的大市场[4]。

参考文献:

[1]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9-170.

[2]聂华林,唐志静.兰白都市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10,(2):139-142.

[3]杨明洪,孙继琼,等.“成渝经济区”:中国经济增长第五极[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33-36.

[4]王燕飞.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产业分工与合作分析[J].区域经济,2010,(4):50-51.[责任编辑 陈凤雪]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