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雾霾,伤肺亦“伤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城市空气污染已明显危害公共健康,也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其中,PM2.5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者注:2013年2月28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正式将PM2.5的中文名确定为细颗粒物,下文将统一使用此称谓)。华夏大地(尤其是北方地区)驱之不散的雾霾,最直观的后果之一,便是呼吸科门诊患者的激增。
雾霾天带来细颗粒物,有诸多危害,而这并不只有呼吸系统受损,心血管系统也难以置身事外。早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室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以及肥胖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并在2005年对世界卫生组织大气质量基准提出的全球主要大气污染物做出修订,尤其强调了大气颗粒物。
研究证实,雾霾不仅可能升高血压,也可能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指出,雾霾不光是对呼吸系统危害巨大,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都有影响。
数据,触目惊心
早在2004年6月,美国心脏学会便首次证实空气颗粒物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专家观察了1974-2009年间美国6大城市人口和同期天气状况,发现长期暴露于细颗粒物时,细颗粒物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分别上升26%和37%。专家对全美112个城市的死亡数据分析后发现,细颗粒物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均分别升高0.98%、1.18%和1.68%。细颗粒物浓度与其健康损害作用明显相关。专家对4467例急性心肌梗死者追踪其同期空气污染情况发现,细颗粒物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我国邱红等专家在香港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的急诊住院率与前两天细颗粒物的浓度增高明显相关。
机制,多管齐下
细颗粒物是如何引起心血管效应的呢?目前认为,原因在于它们有改变血管紧张性,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自主神经效应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等。短期暴露于细颗粒物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力衰竭、中风、外周动脉疾病的加重以及猝死。长期暴露更可增加高血压和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引发多种反应
细颗粒物可引起机体发生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颗粒物表面携带有多种重金属和毒性物质,亦能产生自由基,形成氧化损伤,同时细颗粒物可刺激白细胞分泌活性氧增加;动物试验发现,吸入细颗粒物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明显增高,而该物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发生均有一定相关性。另外,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可引起血压增高、心脏内环境紊乱等,促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改变心脏神经功能
细颗粒物可改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自主神经主要调节机体的心率变异度(指心率节奏快慢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静息心率(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以及血压波动情况,其中,心率变异度与众多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短期(1~2小时)暴露于污染颗粒物质,心率变异度表现为下降,而心率变异度的下降与冠心病、心源性猝死以及致死性心律失常(如室速)等的发生都有关系,在老年人和具有明显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心梗后的患者)中,心率变异度的下降预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危险度都上升。
打破钙“稳态”
钙离子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细颗粒物表面吸附多种重金属,部分重金属与钙离子有类似的化学及生物特性,可以与其竞争位点而导致细胞内钙稳态失衡。而细胞内钙浓度过高,可抑制ATP(三磷酸腺苷,为体内的主要能量物质之一)的合成、促使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从而加重氧化应激损伤。
预防,减少吸入
细颗粒物的危害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它与人群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就普通人而言,目前预防细颗粒物的危害的方法,主要为减少吸入。这就要求大家一是选好防护物(如口罩),二是避开污染较重的时候外出。
先说口罩。其实,普通市售口罩对防治细颗粒物效果较差,建议选用N95与KN90两种口罩,它们防治细颗粒物效果较好,对细颗粒物的过滤分别达到95%和90%。但此类专业性口罩透气性欠佳,长时间佩戴可能因缺氧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不建议经常佩戴。
再说时机。对中老年人来说,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保持良好的心脏功能并防止肺组织弹性衰退,但务必选择好锻炼时间,一天当中细颗粒物浓度的最高点为早上八九点钟和下午六七点钟之间。外出锻炼应避开这两个时间段,雾霾天气应减少晨练。
日常要注意合理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环境卫生,减少化学污染,室内可养植一些有净化空气效果的绿色植物(如吊兰、仙人掌等)。注意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空气净化器。开车时要注意车内空气污染,遇到严重堵车时应关闭车窗,把空调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等。
>> 相关链接
细颗粒物的危害
所谓细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不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燃料燃烧、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因其粒径较小,可进入肺中,到达并滞留于肺泡中达数周、数月或数年,经气血交换进入循环系统通往全身。细颗粒物粒径小,表面积相对大,较易富集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