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真实的乌托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真实的乌托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家做的是贩卖梦想的生意。

梦想需要实力,没有实力的梦想是空想。

玩弄文字游戏不能产生新的艺术形态,艺术需要严谨的科学做助力。就像达?芬奇从解剖学中领悟到表现机体的秘诀一样,对现代科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可以为艺术梦想打开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乌托邦”,也常常被称作“理想国”,源自托马斯?摩尔出版于1516年的同名书籍。这本书的全名是《关于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涉及了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等,试图描绘一个虚构的完美的国家。自从乌托邦这个词被创造出来,就一直是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钟爱的词语,因为它寄托着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但是,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乌托邦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主义,是空中楼阁一样的梦,只适合于在茶余饭后谈谈,虽然可以尽情描绘,但是没有人真的想去鼓捣出来一个真正的乌托邦。当梦想和现实碰撞时,连艺术家都很清醒。

如果问有谁能真正把一个乌托邦的梦想变为现实,大家首先会觉得这是个很神经的问题。如果逼着大家回答,答案会五花八门,因为对于到底怎样才是一个可以实现的乌托邦,每个人会因自己的认知和经历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诠释,但是几乎很少有人会回答说:一个艺术家可以建立一个真实的乌托邦。但是,二十世纪里却真的诞生了这样一位艺术家。他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结合体,他异想天开、在各个学科的前沿发展中纵横驰骋,把最新的航天科技、新材料技术、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原理、气候和季风变化规律等等知识,运用于实现一个艺术化的乌托邦梦想,寻求解决人类所面对的空间危机、能源危机、生存危机和政治经济危机。这个人就是出生于阿根廷的正当壮年的当代艺术家:托马斯?萨拉希诺(Tomás Saraceno,1973 -- )。

萨拉希诺1999年毕业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建筑学系;2000年修得一个艺术学的学位;2001-2003年间,在德国法兰克福的St?delschule师从Peter Cook继续深造建筑学;2003-2004年,游学于意大利,研究建筑学与艺术。受训为建筑师的萨拉希诺最早的艺术创作开始于2001年在德国学习期间,十年来一直围绕一个主题不断探索,这个主题就是:建造一座可以在空中跨域国界自由漂浮的、像云彩一样可以随意变换形态的、能够形成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平衡的、真正的飞行城市。

得以有缘知道这位艺术家,是因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顶楼花园,每年夏天都会做一位艺术家的雕塑展。去年做的是将近九十岁高龄的安东尼?卡罗的作品展。今年做的是托马斯?萨拉希诺的《云中之城》(Cloud City),展览时间从5月15日持续到11月4日。这也是年轻的萨拉希诺第一次博得美国艺术博物馆的青睐,而且得到的是大名鼎鼎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青睐。这对于一个不到四十岁的艺术家来说,应该是莫大的荣誉吧。但是,如果你了解了萨拉希诺艺术品背后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和技术支持,你会觉得,这是他当之无愧的领地,纽约会因为展出了他的作品而深感荣幸。

萨拉希诺最早以《云中之城──空港城市》(Cloud Cities / Air-Port Cities)命名的系列作品出现于2006年。那一年开始,纽约的Tanya Bonakdar 画廊展出了他的《空港城市》模型,这组模型现在仍然在 Tanya Bonakdar 画廊展出,免费参观。而自那之后的历年,这个《云中之城──空港城市》系列在欧洲各国陆续展出,包括:瑞士、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瑞典、西班牙、英国。萨拉希诺十余年来创作的所有作品,都起源于2003年,他在几位被他的想法打动的教授和同学的鼓励下,走进当时St?delschule建筑系主任 Daniel Birnbaum 的办公室,问他:学校是不是愿意资助自己申请一项专利,专利内容是如何使用气凝胶(aerogel) 来建造未来的飞行城市。这是萨拉希诺众多专利申请的开始,在他随后的艺术创作中,一个个新的专利发明成为他能够成功构建那些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漂浮的、可以走进去、可以爬上去、可以坐卧停留、读书看报、喝茶聊天的“艺术房子”的坚实的基础 。2009年夏天,萨拉希诺赴美国航空航天局参加国际空间研究项目,进一步研究在失重状态下的飞行,以丰富自己对于构建飞行城市所需要的知识和试验灵感。

这次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屋顶花园展出的《云中之城》,由16个不规则多面多边形模块组装而成,呈非线性形态。除底部的钢架基托外,顶部由多条聚酯纤维从不同角度拉抻固定。模块的墙面主要是中空或者透明的有机玻璃墙以及双面玻璃墙构成。或者可以透视,或者反射周围静物的不规则组合,让整个作品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不断变换。观者必须时时确认自己与这个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自己与所有透视的人物景物和反射的人物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才能确保自己不在变化多端的视觉影像中迷失。

萨拉希诺说,这个项目借用了建筑、工程、物理、化学、航空、社会交往、以及自然世界等领域里的各种法则,整体解构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复杂的分形图案、云彩、气泡、蜘蛛网、神经网络和通讯网络。萨拉希诺的哲学体系是建立在现代网络学的基础上的,他要挑战传统的等级体系,认为物种之间的关系不是门纲目科种属的等级结构,而是网络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为了研究这种复杂的关系,萨拉希诺曾经反复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种蜘蛛放在《云中之城》的装置中,让蜘蛛在空间里结下一个网;然后再把另一种蜘蛛放在相同的空间里,观察它怎样在已有的另一种蜘蛛已经织出的不同结构的网中,织出自己的网。在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云中之城》,没有请蜘蛛来织网,而是由艺术家自己在不同部位拉建了几个结构不同、大小各异的网。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网络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差不多一年多前,纽约的地铁上众多的公益广告中出现过这样一个广告:You are connected(你们紧密相连)。这个广告提醒大家,人类之间以及人类和所生存的世界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别人有所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自己。如果想要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必须达到全面的和平美好,一个个人的福祉,与所有其他人的福祉息息相关。《云中之城》不但通过视觉影像来表现这个寓意,它也允许观者走进去,感受和体会个人与其他身居其中的观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的观景台,有着绝佳的曼哈顿城市风景和脚下中央公园的景色,但是由于承重的限制,每次只能有两个人同时进入,观者之间要相互协调,并且注意自己的逗留时间,以给别人以同样的方便。

萨拉希诺建造飞行的城市的计划仍然在不断的试验中不断完善,每一个新作品都是迈向那个乌托邦梦想的一步。一个坐落在坚实钢筋水泥地面上的《云中之城》对行为约束的提示,在一个飞行于空中的薄膜一样的《空港城市》中,一定会被加倍放大的。我期待着用气凝胶建造的空中城市早日来到纽约,让我再次走进萨拉希诺的空中乌托邦,体会一下自由飞行的快意,也体会一下生活在世外桃源的简单、温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