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市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市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公司治理及公司治理评价

技术创新直接催生了经理革命的产生,导致了企业的两权分离,并引发了公司治理的出现与成长。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公司治理已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优势,带来不可低估的外部竞争效应。麦肯锡公司的调查表明,公司治理在投资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投资者愿意为良好公司治理的公司支付18%至24%的溢价。

公司治理是企业管理或公司管理的自然延伸,是社会化大生产下组织机制的扩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公司治理发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欧美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来,显示了无与伦比的活力。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公司收益的最大化和成本运作的最小化,保护所有者的利益,维护社会财产的安全性。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公司治理也是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向。

公司治理包含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信息披露与股东大会等多项内容,是一个典型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和多种社会机构。公司治理不是空中楼台,是以公司管理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理论的产生也是以公司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为平台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司治理的形式与重点也存在着不同。相对而言。欧美各国的公司治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度的领先性。公司治理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取代公司管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界限。

根据各国公司治理实施的方式,公司治理可分为两种模式:外部控制模式和内部控制模式。外部控制模式也称为英美模式,主要特征是,股权分散在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手中,通过富有流动性的资本市场对公司经理进行监督。内部模式也称为德日模式,主要特征是,股权集中在银行和相互持股的企业手中,通过公司内部的直接控制机制对管理层实施监督。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公司治理在我国理论与实践领域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重视,成为促进我国上市与非上市公司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新的理论思想。尽管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产权机制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但在公司运行机制上仍然存在着高度的共性,受到基本的经济规律与管理规则的制约,受到人类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支配,因此,公司治理在我国经济发展机制中存在着长远的发展契机。

基于管理学的视角,公司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基础,特别对于在公司治理实施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家、地区或企业而言,公司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或焦点。只有实施了公司治理评价,才能明确公司治理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发现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优势和不足,从而逐步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当然,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研究而言,治理评价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评价制度的实施分为两大类:一类由中介机构进行评价,如标准普尔、戴米诺与里昂等公司治理评价机构所实施的评价,这类评价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信誉机制在评价改进中的作用;一类是非盈利机构的评价,这类评价的优点是能够避免中介评价机构的非公正。

本世纪初期以来,公司治理评价在我国相关研究领域开始兴起,并对公司治理实践产生了实质性的促进。其中,以李维安教授为核心的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所设计的“南开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获得了诸多国际性公司治理评价机构的认同与赞誉。

2003年,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治理环境特点,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以《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为基准,综合考虑《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股份转让公司信息披露细则》等有关上市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相应的文件,同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推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涉及控股股东行为、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监事会治理等六个维度。

2007年,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在2003年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经过4年多的研究,又推出了2007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治理的研究领域,在理论上构筑了以公司治理边界为核心范畴的公司治理理论体系。2007南开公司治理评价系统(CCGINK)将董事与董事会要素分为5个指标:董事会权利与义务、董事会运作效率、董事会组织结构、董事薪酬与独立董事制度。其中,董事权利与义务指标包括董事遴选、董事的能力考核与董事年培训等内容,董事会运作效率指标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人员构成与董事会会议质量等内容,董事会组织结构指标包括董事会领导结构、专业委员会设置与专业委员会运行等内容,董事薪酬指标包括董事薪酬水平、董事薪酬形式与董事绩效评价等内容,独立董事制度包括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激励和独立董事独立性等内容。

公司治理评价是一项对目标公司、股东、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均存在重要影响的事件,因此,公司治理评价必须具有较高的公正性、客观性与科学性。本文在2007南开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三年来我国公司治理实践的动态性分析,去除了一些与我国公司治理实践相关性较弱的指标,合并了一些关联性较强的指标,并增添了反映我国公司治理实践的前沿性发展的指标,从而构建了与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三、模型检验

本文将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分解为4个因子(潜变量)和16个指标(观察变量),因此,可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ertifi-cation factoranalysis)来验证模型的收敛性,同时验证因子负荷的显著性、因子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指标误差方差的显著性,以及模型的整体拟合性,从而实现对研究模型的检验。

本文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将每个题项的现实符合程度分为7个等级。测度题项的设计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高度的对应性,即根据每个指标的内容来设计相应的测度题项。本次数据调查的样本单位确立为我国境内的上市公司,调查时间自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共获取有效样本96份,样本数与指标数之比为6:1,满足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基本数据要求。

采用了SPSSll,5和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因子负荷列表如表2所示:

四、结论

根据检验结果可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因此,本研究所设计的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因子负荷参数列表可知,指标x1、x5、X12的因子负荷缺乏显著性,从而间接地反映了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实施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于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的现实性环境,可对这些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我国上市企业中的股权存在高度集中性,从而带来了股权结构的非合理性,必然对公司治理的实施产生了一系列潜在的负面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由原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而来,大股东与国有股东的代表基本上控制了董事会,因此,“一股独大”与“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较为普遍。

第二,股东大会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决策权,对经理层监督乏力,从而导致委托关系的断裂。英美国家奉行明确的董事会中心主义,即董事会是公司管理的权利核心,而我国公司法将公司管理权力在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进行了划分,从而产生了权利划分的模糊性,导致董事会权利的实施存在着较高的弹性。

第三,信息披露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不能够充分地发挥信息披露的监督性作用。通常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一种被动式的披露,缺乏必要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责任心,从而导致信息披露的形式远远大于信息披露的实质。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并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同时也缺乏对信息披露主体有效性的法律约束。

本研究所揭示的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公司治理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同时也是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实施体系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的改进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一般而言,股东权利的维护是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基本手段。可见,我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完善与优化的路途仍然相当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