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华盖的象征意义及形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华盖的象征意义及形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华盖直至清朝华盖仍是显示帝王尊贵的象征物的存在,但它也频繁的出现在佛、道宗教中。无论是王公贵族使用中所具有的实用和礼仪意义,还是在佛、道教中的象征意义,华盖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关键词:华盖;象征;形制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59-01

一、华盖的来源

华盖原本是帝王或贵官所乘马车上的车盖,是以一个方便移易的遮蔽之所来彰显对尊者的崇礼。章炳麟在《訄书·订礼俗》中从反面表明了华盖此礼仪意义:“今秋冬精明之昼,不暴露人,然尚虚张华盖,以覆步辇,语有所谓无鱼而作罟者邪。”华盖也为卤簿仪仗之一,《明史·儀衞志》:“皇帝仪仗……丹墀左右布黄麾杖、黄盖、华盖、曲盖。”

而探究华盖的来源,南北朝之前“华”与“花”字相通,华盖即为花盖。晋 崔豹《古今注·舆服》:“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焉。”《宋史·儀衞志》亦记载,盖,本黄帝时有云气为花葩之象,因而作也。由此可知,华盖最初应是花的形象,并与天象有关。现今所留存的华盖图案也确多作花型,或装饰花朵。其中尤以莲花为最多,直至清代莲花仍是华盖上常见形象。我认为这应与莲花在古代中国象征宇宙天穹的思想有关,在汉代也多装饰于建筑、器物等的顶盖。《三命通会·论将星华盖》:“华盖者,喻如宝盖,天有此星,其形如盖,常覆于大帝之座,故以三合处得库,谓之华盖。”可见华盖又为星座名,而它覆盖大帝(大帝即天皇大帝),又知华盖的尊贵意义以及与天界的关系。

二、华盖的宗教意义

现今所能见到的华盖形象大部分是来自佛画。佛教初期,佛教徒认为佛陀是人天之师,是完美无缺的,因此不能以凡人的形象来表现佛陀的形象,故认为“佛像不可显现”。因而佛陀总是以象征的形式出现,如、伞盖、宝座、足印、菩提树等。其中伞盖与华盖并非同一事物,是古代一种长柄圆顶、伞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在佛教中也作为法器之一,寓意覆盖保护一切有情。而以华盖覆于佛陀之上,显示佛陀的尊贵,象征佛与天界的交接。这实乃中国人的发明,将华盖的传统象征意义搬用于西来佛陀。

华盖不仅用于显示帝后贵胄的尊贵,表明佛陀的崇高,也被赋予了道教的象征意义。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老子被神化,不但成为“道”的化身,而且被当作道教的祖师来崇拜。早期道教只崇拜经书而无偶像,因为道教徒认为老子为“道”之化身,不可也不应该描绘成人形,因此在祭祀老子的仪轨中并不设偶像,而是用他物来象征其“位”。巫鸿老先生在他的著作《礼仪中的美术》中论证了华盖,即为象征老子在祭祀时接受贡品和礼拜的“位”。如《后汉书·祭祀志》,桓帝“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也。”

三、华盖的形制

伞的踵事增华,便成就为华盖。上结宝珠顶,下垂璎珞网。根据扬之水先生对“华盖”的名物考证,我将伞盖的基本部件归纳如下:伞盖上结宝珠,装饰博山、摩尼宝、莲花等,下周环一道为额,额下垂沥水,沥水上面叠相错落垂额与带、垂幔、网幔、珠宝璎珞、流苏等,伞盖内有一朵倒悬的盛开莲花。

华盖的样式并非一成不变,初期的华盖形制较简洁,仅以伞盖的三角垂幔组成。隋代的华盖装饰开始出现摩尼宝火焰纹并缀有细小点线的纹饰和璎珞及小风铃,华盖中心突出了倒悬莲花的装饰。络绎的珠宝璎珞交错为饰,之下又或衬以网幔,是唐代华盖的装饰特点。这种样式在初唐就已经出现,盛唐后更是华丽无比。唐代那波浪起伏的藤蔓和旋转自如的卷草,同样也被运用于华盖之上,其间生动地穿插各类含苞或盛放的莲花、牡丹、石榴花、宝相团花,及葡萄、石榴等果实,极其丰满、富丽。

盛唐以后各类华盖又趋于唐风的程式化,如中唐沿袭到五代、宋时期的华盖装饰趋于扁平而窄宽的格式。《宋史·儀衞志》记载:“宋有花盖、导盖、皆赤质,如繖而圆,沥水绣花龙。”“繖”同“伞”,可知华盖为圆形伞状。《元史·舆服志》亦记载,华盖,制如繖而圆顶隆起,赤质,绣杂花云龙,上施金浮屠。

明代佛画中的华盖,其上多生发五彩云纹,这让我想到了上文提到的崔豹《古今注·舆服》所记:“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焉。”这些五彩云气是否正是对文中提到的华盖形象的再现。清代华盖形制大致与明代相同,十分写实,大小饰件无不描绘得精致。但已不见五色云气,也不如唐式的生动和浪漫,显得程式化。

参考文献:

[1]巫鸿.礼仪中的美术.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5年.

[2]秦忠,熊更生.佛教图像集.重庆出版社,2001年.

[3]扬之水.曾有西风半点香.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2年.

[4]高璐,崔岩.常莎娜文集.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年.

[5]逸人.明清汉传佛教众神全像.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