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中外禁忌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中外禁忌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禁忌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是不同社会的人们的一种约定俗成。在社会交际中具有类似法律和禁令的作用,会影响社会之间的关系。文章从禁忌语的特征,类别和影响禁忌语的因素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现象;文化修养

禁忌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国际学界对这一文化现象的通用名称是“taboo”,汉语中有人将它音译为“塔布”。“taboo”一词源于汤家语,原指“神圣的”或“不可触碰的”。禁忌语是一个社会用来表达对一些据信是对它的成员有害东西的不认同,它可能是超自然的,或者这些行为是违反这个社会的道德规范的。这种情况的结果是,就语言而论,某些东西不能说或不能被提及,只是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比如说特定的人或慎重的场合当中才可以。

一、禁忌语的特征

1.普遍性。语言禁忌现象自古以来就已经在世界上存在了,无论是在落后的原始部落,还是在高度文明的当今社会,禁忌语都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当中。

2.民族性。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折射出来,语言禁忌亦不例外,其背后一定藏着一定的文化。而各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各民族在语言禁忌的内容与形式上均有所不同。以英语和汉语为例,比较而言,英语中与宗教,犯罪,酗酒,妇女解放等方面的禁忌语居多,谈论话题上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内容常常被列入禁忌,避讳之列。而汉语在称谓方面大有讲究,禁忌较多;另外,汉语中对有关“性”的词语和话题特别敏感,禁忌也多。

3.时代性。时代性亦可称为可变性。语言是活的,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不同的时代禁忌语有所不同。

4.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方言,人们在使用禁忌语方面有所不同。例如上海人看望病人时忌送“苹果”,因为上海话中“苹果”与“病故”谐音。而在其他地方却没有这种现象。

5.职业性。人们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领域中,所使用的禁忌语也大不相同。例如经商的忌讳“赔”字,坐船、坐车的人忌讳“翻”字。煤矿工人忌讳4,5,8数字,因为这些数字与“死”,“捂”,“扒”这些字谐音。

二、禁忌语的类别

(一)词语禁忌

1.凶祸词语禁忌。“说凶即凶”,“说祸即祸”这种自古以来将语言看作具有魔力的思想意识,在英汉文化中均普遍存在。对死亡的恐惧,从而把与死亡相干的词带上了恐惧的色彩。英语中不用 “die” 这个词,宁愿使用比较委婉的说法,如:pass away, pass out, close one’s eyes, fall asleep, go west, go to his reward, depart”。汉语中人们更喜欢谈生,关注现在。生病和死亡便成为人们最忌讳,最不愿谈论的话题。我们经常说“他走了”,“离开了”,“不在了”来代替“死亡”一词。

2.猥亵性词语。这些词语主要涉及人体某些部位,以及分泌与排泄等不洁之物。英语别忌讳在公共场合或男女都在场的情况下说那些有四个字母组成的下流词语(four-letter words),如fuck (),shit(大便),cunt(),piss(尿)等。英语中人们说去卫生间用“May I wash hands?” “I want to go to the restroom.”而不直接说“toilet”。汉语中人们也经常说去趟洗手间或卫生间,而不说去大便或撒尿。在中国,“性”是一个十分隐秘的话题。在语言上的反映即是汉语有关“性”的表达几乎无一不是采用委婉形式,有时不得不谈到性器官时,总会用“那个”,“下部”之类的词,说到,常常用“同房”,“”,“夫妻生活”表示。

3.亵渎性词语禁忌。英美等西方国家信奉基督,上帝的名称是一大禁忌,不可随便提及,否则就是亵渎神灵。在英语里,宗教上的好多词语,像God (上帝),devil(魔鬼), heaven(天堂),hell (地狱),Christ (基督)等只有在严肃的讲话里才是合适的。如在开玩笑或轻松的谈话时说:Jesus Christ ,一定会被认为你是不懂礼貌的人。在骂“你是个畜生!”或“可恶的东西!”时,英国人会使用有关神的话。例如,God damned! (神啊,受咒吧!),Hell!(可恶的地狱!)Oh, damn it(诅咒它吧!)这些话比我们骂“你这畜生!”更为严重,因为这不仅是“骂人”,也是对神的冒犯。

中国是个多神崇拜的国家,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到人为的宗教崇拜无所不包。出于崇拜,人们对崇拜对象也有了许多禁忌,尤其忌讳提及崇拜对象的名称。比如,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有崇拜老虎的习俗,因而凡遇到“虎”就改称“猫”。

(二)姓名称谓禁忌

中国历史上的名字禁忌被称为“讳”,文字上不能直接书写当代的君主或所尊敬的圣人、尊亲、师长、官吏的名字,如果遇到的话,必须用其他的方法避开。常用的有改字,空字,缺笔和改音四种方法。这种传统文化禁忌沿袭到今天,就造成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决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便会被视为唐突无理,缺乏教养。多以姓加职务,职称相称,或加在姓后面加一些称呼,如李局长,张教授,王阿姨等,平辈之间在姓前冠以“老”字“小”字。这一点英语国家同中国、日本等则大相径庭。英语国家的人讲究个人独立和人人平等,长幼之间,上下之间,在观念上没有严格的界限,大家可以像朋友那样平等相处,也可以以名相称,在有地位的家庭中父子同名的现象也不鲜见。这些现象都说明,在英语国家,姓名不是语言禁忌的内容,不需要回避。

(三)话题禁忌

汉族人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不是语言,可以公开,也可以询问;当然年青男子对年青女子的年婚姻状况要回避,不能贸然询问,否则会被认为有求偶的嫌疑。在英语国家的人眼里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信仰宗教,政党等是私事,是隐私,打听别人的隐私侵害隐私权。

三、影响禁忌语的因素

英国语言学家克里斯特尔提出:“语言的许多特征和交际活动发生的语境或情景特点有直接的关系”。禁忌语使用受参与者年龄、性别、职业、场合的影响和制约。

1.年龄。孩子骂人马上会受到大人责备,而大人却可以;汉语中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字,而晚辈却不可以。

2.性别。总体来说,女人比男人较少使用禁忌语。在男性居支配地位的社会里,女人在语言的使用上受到较多的限制,讲话要温文而雅,彬彬有礼,柔声轻语,如果妇女当街当从骂人会被人认为粗俗无理。但出自一个小伙子之口,虽然也不典雅,却好像还可以接受。

3.职业和文化修养。说话者的职业和文化修养也影响人们对禁忌语的感知。教师骂人被认为有失体统。文化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语言表达的雅俗。例如《红楼梦》中,宝玉和薛蟠就同一话题“女儿悲”吟诗,宝玉吟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言辞典雅。轮到薛蟠,他吟道:“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出言粗俗,这类词语从社会道德规范来说,是应该严格禁忌的但此处用它则充分显示出所刻画人物的性格。

4.交际双方的关系。交际双方的关系也是影响人们对禁忌语使用的一个因素。双方关系愈密切,语言上的禁忌语就会越少。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私下的语言交往中或许可以来几句粗话,或用开开玩笑的咒骂也许倒可以表示出几分亲呢。如:“你这个该死的家伙,这些年躲到哪儿去了!”

5.场合。说话的场合强烈地制约着禁忌语的使用。人们在正式的公开场合和非正式的私下场合对语码的选择显然是有区别的。在课堂、教堂、开会发言,禁忌语是绝对不登大雅之堂的,在家里、劳动场合或市场上说的人就比较多。有关性、生理、排泄等话题一般列为禁忌语,人们很少涉及,但在医院里医生询问病情时,则必须加以表达。又如英语国家的人在填写表格或注册登记等情况下必须如实填写婚姻状况、年龄等个人“隐私”也不复禁忌。

6.社会因素。不同社会中对词语的禁忌是不同的。有时候我们会忽略而造成很坏的影响。1992年一个美国学生发现中国的英语教材中有一个忌讳词:rubber.我初学英语的时候也学的这个词,意思是橡皮擦。那个学生说,这个词现在在英语里是“”的意思,橡皮擦该用另一个词:eraser。近年出版的新的英语教材已经改掉这个词。同样在英语中忌用cock表示公鸡,而用rooster因为cock在英语中是一个非常难听的词指。

四、结语

禁忌语不是法律,不是禁令,但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社会交际中它却具有类似法律和禁令的作用。它来自于社会的约定。但同时也影响到社会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顾嘉祖 陆主编.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崔永华.汉英语中的禁忌语.

作者简介:岳宏艳(1970- ),女,吉林梅河口人,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研部副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