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药并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药并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儿童;哮喘;脏腑辨治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136-01

笔者自1997-2004年间,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取得一定效果,现就临床观察的结果,总结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患者均由妇科门诊诊治后,转诊而来。均经过妇科及B超检查。全部病例均符合1991年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全部病例均已婚。年龄23-46岁,平均35.7岁。病程1-25年,平均8.5年,其中1-2年者8例,占15.09%;2-10年者36例,占67.92%;大于10年者9例,占16.99%。患者均有痛经史。伴腰骶酸痛者42例;不孕者5例;月经失调者31例;痛者9例。子宫肌腺症者19例;卵巢巧克力囊肿者32例,其中双侧者6例;后穹隆痛性结节者32例。

1.2 方法

1.2.1 针刺治疗方法取穴:子宫、三阴交、蠡沟、太冲、关元、归来。除关元外,均双侧取穴。具体操作:针刺部位以75%酒精常规消毒。子宫、蠡沟、归来、关元采用直刺,进针1-1.5寸。太冲、三阴交则向心针刺,进针1-1.5寸。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停经后开始针刺治疗,每周针刺2-3次,经期停针。连续治疗不超过3个月经周期。

1.2.2 中药治疗方法采用自拟方。药用:当归、白芍、赤芍、川芎、熟地、泽兰、元胡、丹皮、五灵脂、益母草、土茯苓、桂枝。兼肝郁者加柴胡;兼肾虚者加鹿角胶、仙灵脾;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兼寒者加菟丝子、吴茱萸;兼结节者加皂刺、路路通;兼囊肿者加甲珠、白介子。上药加水煎至200 ml,1剂/d,分两次口服。于停经15 d后开始服药,行经时停药。连续治疗不超过3个月经周期。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1991年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不孕患者3年内妊娠或生育;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或局部体征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受孕;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停止治疗3个月内,症状不加重;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2.2 治疗结果

最长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按上述标准判定。53例中,显效18例,占33.96%;有效32例,占60.38%;无效31例,占5.66%;总有效率为94.34%。痛经53例中,症状消失者35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3%;腰骶部酸痛者42例中,症状消失者20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09%;月经失调者31例中,症状消失者16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09%;痛者9例中,症状消失者3例,好转3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66.67%;不孕者5例中,2例妊娠,占40%。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种良性疾病,却有着一些类似恶性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如局部侵犯、远处播散、易复发等特点。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其临床表现常见有痛经,慢性盆腔痛,痛,月经异常和不孕。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其诊断依据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阴式B超、腹腔镜等。其治疗主要采用激素类药物。在中医学方面,子宫内膜异位症属痛经、瘕、不孕范畴。其病因归纳起来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及手术损伤等,导致冲任瘀阻,气血不通。临床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化瘀止痛为首要治疗法则。又因本病病位在冲任、胞宫、胞络,而冲任之本在肾,肾系胞,肾又主封藏,肾阳亏虚,胞宫的藏泻功能失常,故离经之血蓄积胞宫、胞络。气机升降失节,疏泄失常也会加重血瘀,故临床治疗还需兼及补肾疏肝,才能疏通气血,协调阴阳,从根本上治疗该病。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该病,主要是遵循“标本兼治”原则。采用针刺、“急则治其标”,疏通气血,以求“通则不痛”。同时运用中药,综合调理,以求治其本。子宫穴为经外奇穴,为治疗妇科子宫疾病的要穴,有调理冲任,活血治胞之功;蠡沟、太冲均为厥阴肝经之要穴,二穴原络相配,有调经止痛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历来为治疗妇科疾病的验穴;关元补气、归来痛理下焦,诸穴同用,可迅速起到化瘀止痛、通畅冲任的作用。中药方以四物汤为基方补血调血,佐以五灵脂、泽兰、益母草,以增加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功效。元胡理气、止痛、化瘀;土茯苓化湿利水;桂枝鼓舞阳气,温通经脉;丹皮清热消瘀;同时随症加减,共奏化瘀止痛的功效。本病服药时间的选择也很重要,宜在经前10 d内开始服药,这样既可剔除宿瘀、减轻疼痛,又可遵循中医妇科分期补泻的原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有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抗血栓形成、促进淤血分解和吸收、软化粘连、缩小包块、抑制炎症和组织异常增生、镇痛及增加免疫调节的功能。通过本临床观察证明,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该病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并具有疗效稳定,复发率低,副反应少,不抑制排卵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女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7.

(收稿日期:2007-04-0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