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湖北百家大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湖北百家大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4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关于实施改革与发展“三个三”工程的意见》,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重点支持100家大型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带动作用大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这一措施的出台,标志着全省大企业集团步入了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的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这对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几年来,尽管这几年百家企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全国同行业的优秀大企业相比,它们中的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盈利性不强的现象仍较突出,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尚存在以下“瓶颈”。

一、企业改革改制上存在的缺陷

近几年来,湖北部分国有大企业在产权多元化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进程极不平衡,总体上看国有经济成份的比重依然较大。据我们对百家企业中的42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调查,2004年这些企业的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比重仍占70%以上,其中在电力、造船、烟草、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企业中,这一比例均超过95%。

伴随着国有资本比重过大的第二个问题,是企业治理结构上存在的缺陷。建立制衡性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制度安排,它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构架,而且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这些大型工业企业中,未改制的企业不占少数。在部分已改制的企业中,“新三会”不健全的现象亦较突出:有的没有成立董事会或监事会;有的没有成立股东会;有的形式上成立了“三会”,实际上成为一种摆设,而没有真正履行其职能。

二、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偏低

一是创新意识淡薄。百家企业基本上都是产品销路较好的企业。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巨大市场空间,使得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以获取近期的经济回报。尤其当一些行业出现高速增长机遇,市场需求快速膨胀时,企业甚至更倾向于迅速扩大产量,占领市场空间,来获取最大的短期经济效益。企业没有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就难有成为创新主体的愿望,自主创新的局面就难以打开。

二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同时也使百家企业在整体上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据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百家大企业中的78家本土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11.45亿元,仅占其销售总额的0.6%。其中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超过10%的只有3家,达到4%的只有1家,有13家在1%至2%之间,39家在1%以下,另有22家的投入为零。在研发投入中,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则更为薄弱,据经济普查数据,湖北百家企业还不足1:0.1。

三、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慢

百家企业中,集中了湖北大部分的能耗大户。2004年,仅武钢、冶钢、鄂钢、大冶有色、丹江铝业、华盛铝业、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双环、晨鸣纸业等10家企业的能源综合消费量就达到1900.84万吨(折合标准煤,下同),占全省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22.5%。总体测算,百家企业的能源综合消费量约占全省消费总量的30%左右。因此,大力推进百家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不仅能有效缓解持续攀升的能源价格给企业造成的巨大成本压力,而且对减轻因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环境破坏,对加快湖北节约型社会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要打好百家企业节能降耗的攻坚战,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但湖北百家企业中,多数在这方面发展缓慢。武钢是百家企业中,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但与外省先进企业相比,也有不少差距。如济南钢铁集团生产规模比武钢小,这几年由于采用了一系列循环经济方面的生产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目前吨钢综合能耗及可比能耗约比武钢低10来个百分点。因此,武钢及其它能耗高的大企业,通过实行循环经济节能降耗仍有较大的潜力。

四、企业“全能型”问题阻碍了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既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产物,也是当今时代模块经济的反映和表现形式。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来的竞争优势,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目前百家企业中,“全能型”、“大而全”的问题仍较为普遍,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以其为依托的产业集群的上、中、下游产业,也有一定的分工,但分工程序有限,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协作机制,并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分工和协作关系。其结果是大企业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生产优势不明显,从而难以真正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格局。以百家企业中,产业集群作得较好的汽车企业为例,湖北一个汽车整车厂的零部件协作企业只有几百家,而在日本却高达上万家。另外,产业集群内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及协作机制,还表现在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并危及到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如工业发达国家的电镀、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行业的专业化比重已分别达到90%、80%、75%与70%,而湖北仅分别为40%、30%、15%与20%。

影响以百家大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如有关法规、制度不健全、缺少完善的市场体系;“条块分割”的制度影响了生产要素素的自由流动,限制了产业群内企业间合作与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各类要素市场跟不上发展需要等等。

五、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低

企业的国际化,即指销售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及研发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与世界经济溶为一体,“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竞争格局已逐渐显现。

湖北百家大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仍严重偏低,百家企业中,除了几个港、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外,绝大部分没有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能建立全球销售网络的很少,能实现融资国际化的也不多。绝大多数的本地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式还停留在出口阶段,进行海外生产的极少,能够建立全球性销售网络的则更少,融资、服务、研发的国际化程度也极低。湖北的本地大企业,在组织结构上还没有哪一家真正实现了全球性的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在经营行为和经营机制上还没有哪一家能达到世界级水平。即使从国际化程度上做得稍好的出口来看,百家企业离国际化也有很长的距离。企业海外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比重,是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一个很重要指标,一般要到30%左右才算达标,而百家企业的这一比例只有4.5%。且百家企业中,只有46家有出口,出口占销售额的比例大多低于10%,其中有9家的比例还不足0.1%。

(作者单位:湖北省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