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白细胞滤除和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成分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白细胞滤除和病毒灭活对血浆主要成分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黎添华,主管技师,本科,主要从事献血招募和血液成分分离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全血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和病毒灭活后血浆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 留取未经白细胞滤除病毒灭活的全血标本,经离心后取出血浆待用,然后留取经白细胞滤除和病毒灭活的血浆标本待用。使用START-4血凝仪测定血浆八因子(FⅧ)活性、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 比较发现,经白细胞滤除和病毒灭活的血浆,其FⅧ和Fg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仍然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经白细胞滤除和病毒灭活的血浆,FⅧ和Fg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其质量可靠,能够确保临床输注安全有效。

关键词:血浆;白细胞;滤器;病毒灭活;血液成分

白细胞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同种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及病毒感染等输血反应,用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可有效避免或降低这些输血反应的发生【1】;自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技术被逐步应用于血浆病毒的灭活以来,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因此,制备病毒灭活血浆,是进一步降低传染病毒危险性的必要措施。为探讨全血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和病毒灭活后血浆主要成分的变化,随对白细胞滤除和病毒灭活前后血浆中主要成分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联袋常规采集血液(400ml/袋),随机抽取60袋全血按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滤除白细胞,然后分离血浆并进行病毒灭活,留取未经白细胞滤除和病毒灭活处理的全血标本,经离心后取出血浆10ml速冻备用(A组),然后留取经白细胞滤除和病毒灭活的血浆标本10ml速冻备用(B组)。

1.2 材料 CR-7型大容量低温离心机,日本日立公司;HDME-1A型医用病毒灭活箱,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IMAGO-500型低温血浆速冻机,卢森堡Dometic公司;DKB-2型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精宏医疗仪器厂;START-4型血凝仪,日本倍肯公司; FⅧ、Fg含量测定试剂盒,法国STAGO公司;一次性使用去白血袋,山东威高集团;一次性使用病毒灭活血袋,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

1.3 方法 将留取的血浆样品在37℃水浴中完全融化,立即无菌留样,START-4血凝仪快速测定其FⅧ和Fg的含量。操作过程严格按仪器及试剂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未经白细胞滤除及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浆(A组)和经白细胞滤除的病毒灭活血浆(B组)中FⅧ和Fg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1。

3 讨论

据资料显示,在临床输血反应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高达15%一37%,这主要是由于多次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反应及粒细胞同种免疫反应所致” 【2】,输注含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其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白细胞凝集素引起的发热反应,在多次输血的各种血液病患者中,白细胞凝集素阳性率较高,故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二是受血者产生的同种白细胞、HLA抗体引起的发热反应占大多数。不安全输血除了免疫因素外,主要来源于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污染,特别是病毒的传播已对输血安全性构成了明确且后果严重的威胁,国内外研究报道均证实多数输血后病毒感染是由窗口期问题引起的。更由于新的可通过输血传染的病毒不断被发现,即使采用经目前最先进的核酸检测(NAT)技术检验呈阴性的血浆,也仍然不是绝对安全的。自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技术被逐步应用于血浆病毒的灭活以来,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因此,制备经白细胞滤除的病毒灭活血浆,是进一步降低输注血浆引起不良反应和传染病毒危险性的必要措施。

从本实验结果显示,经白细胞滤除的病毒灭活血浆,FⅧ和Fg的含量均有—定程度的降低。分析其可能原因:一是在去白过程中白细胞过滤器有可能对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有一定的吸附【3】;二是病毒灭活延迟了血浆速冻的时间,使不稳定凝血因子FⅧ降低;三是血浆病毒灭活时用输血过滤器吸附过滤亚甲蓝过程中,会吸附一部分FⅧ和Fg,使其含量受损。再次证明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会对血液有效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活力和功能受到一定损伤【4,5】。但由上述原因引起FⅧ和Fg的含量变化无显著性,仍然符合国家标准,不影响临床输注效果。因此,制备经白细胞滤除的病毒灭活血浆,虽然FⅧ和Fg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相对于输注血浆带来的风险而言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孙振秀,李秋华,许雷,等.白细胞滤除前后血浆多种成分变化研究.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5.

[2]张伟强,刘美芳.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4:45-46.

[3]李小平,冯永生,段景斌,等.白细胞过滤器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中围输血杂志,2003,16:388.

[4]高峰.输血传染病及其预防和控制[A].见:张钦辉主编.临床输血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2~323.

[5]周锡鹏,许金波,孙萍,等.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方法对血浆成分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3,11(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