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通县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通县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大通县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包括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黑胫病、地下害虫等,以期为当地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156-01

马铃薯在大通县特色作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病虫害的危害是影响马铃薯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马铃薯的切种、催芽、出苗、生长发育一直到收获贮藏,都可遭到病虫害的危害。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大通县各生态区病虫发生规律及天气预报,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实际情况、作物布局等因素,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大通县近年来狠抓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

1 马铃薯病毒病

1.1 危害症状

一般由马铃薯X病毒、Y病毒、S病毒、卷叶病毒及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等几种病毒引起,不同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其表现症状不同。马铃薯由于受各种病毒病侵染,引起种性退化,造成减产30%~50%。其抗性减弱,易感病,严重时几乎绝产。

1.2 防治方法

生产上要求马铃薯栽培必须使用由种子部门供应的脱毒种薯,并在生长过程中防治蚜虫,可有效避免该病的发生。

2 马铃薯晚疫病

2.1 危害症状

晚疫病是真菌性病害,多在夏季雨量多时发生。一般在马铃薯现蕾、开花后发生,主要危害叶片、茎杆和块茎。当气温在20 ℃左右,连阴雨、田间湿度大时,发病多而严重。马铃薯的茎、叶、花、块茎、枝等各部分均可被病菌侵染。感病植株病叶边缘向上卷曲、干枯,潮湿时迅速扩大、变黑,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处有1圈霜状白霉,叶背特别明显。当病斑扩展到叶柄或主脉时,叶片萎蔫下垂。块茎感染时表皮凹陷,皮下红褐色病斑呈环状向外扩展,发病多从芽眼或薯蒂开始。以带病菌的种薯形成中心病株,产生孢子囊,孢子主要依靠气流传播,形成的孢子落到地面被雨水等带入土壤,由伤口、皮孔或芽眼进入薯块,引起块茎发病。

2.2 防治方法

主要选用青薯168、青薯2号、下寨65、青薯9号等良种。在发病初期及时拔除中心病株,防止其进一步传染。一旦发病及时用70%安泰森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喷雾防治,隔7~10 d喷1次,喷3~4次为宜[1-2]。

3 马铃薯早疫病

3.1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叶柄、块茎也可受侵染。叶片染病,初见褐色小斑点,渐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斑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黑色霉层。田间常下部叶片先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不规则大斑,导致叶片干枯脱落。叶柄和茎杆上的病斑多为椭圆形,凹陷。块茎受害,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的斑块,病健交界明显。病部深入皮下0.5 cm左右,薯肉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至贮藏期,病斑增大,严重时致薯块干腐皱缩。致病菌为茄链格孢。病菌菌丝暗褐色,有隔;分生孢子梗1~5根从气孔伸出,筒形或短杆状,多较直,暗褐色,具1~7个隔膜,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手雷形或倒棒状,黄褐色,具纵横隔膜,隔膜处有缢缩,顶端细胞细长,喙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或在块茎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经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植株组织。在田间主要借气流和雨水传播。病害多在后期发生。通常早熟品种的叶片较易感病。一般成熟块茎比较抗病。

3.2 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栽培管理。选用健薯播种;合理密植,合理灌溉,控制湿度;增施有机肥,施足基肥,适时追肥,促使植株健壮,避免后期衰弱,增强抗病能力。二是种植抗(耐)病品种。适当选择具水平抗性和耐病的品种,效果较好。三是减少侵染菌源。初见病株及时拔除或摘除病叶;收获时避免损伤,减少侵染;收获后及时翻地,压埋病菌,减少病源。四是药剂防治。发病前和初期及早喷药保护。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进行喷雾防治[3-4]。

4 马铃薯环腐病

4.1 危害症状

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蔓延很快,对马铃薯生产影响很大,损失严重。该病为输导组织的细菌性病害,感病后马铃薯茎叶自植株下部向上萎蔫,地下部块茎沿维管束发生环状腐烂,种薯切开后可见维管束部分有光亮的乳黄色亮环,主要通过种薯切刀传染。以带菌种薯传播,从伤口侵入,健薯受伤与病薯接触可以传染,在切种过程中通过切刀传染。

4.2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整薯播种。二是拔除田间的病株;在发病初期及时拔除中心病株,防止其再次传染。三是化学防治。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种薯2 h后晾干播种,或用1%~2%的敌克松+草木灰拌种,随拌随播,或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800倍液浸种5 min。

5 马铃薯黑胫病

5.1 危害症状

黑胫病主要依靠种子传播,在窖藏期间薯块腐烂并传染健康薯块,表皮发病率高,损失较大。种薯萌发至生长后期均可受害,病株叶色褪绿黄化,植株矮化,严重时苗期死亡。茎基部变黑腐烂,地下部与髓部均变为黑色,病薯内部变黑有黏稠状物,有臭味。以带病种薯或田间残留体传播入侵伤口。

5.2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对切刀进行消毒;用种薯重量的0.1%~2.0%的敌克松+草木灰拌种;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拔除,并用65%代森锌5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10 d喷1次,喷2~3次。

6 地下害虫

6.1 危害症状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等。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以取食根、茎、块茎为害。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主要危害块茎,钻成细而深的孔洞,常供杂菌侵入块茎为害。

6.2 防治方法

土壤药剂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3.75~7.50 kg/hm2加土375 kg/hm2拌匀,结合秋季翻地撒施。

7 参考文献

[1] 赵中华.2007 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概况与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6):20-21.

[2] 周启江.毕节市马铃薯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6,19(1):38-39.

[3] 董风林,郭志乾,马桂艳.固原市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J].中国马铃薯,2007,21(4):238-239.

[4] 刘浩,张宗山.宁夏马铃薯病虫害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