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境危机背后的人性异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境危机背后的人性异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马克思说:“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按马克思的观点,社会活动的一切变迁皆在人性之中,环境危机也是如此。环境危机正是人性的异化所致。人性的异化一方面表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关键词: 人性异化环境危机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对自然的利用也只有一点点,涉及不到对自然的改造。在这个时期,人只能依赖自然,人的活动只是简单的生命活动。因此,在这个时候,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能引起人为的环境危机。到农业时代,人类开始懂得使用和制造工具,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对自然的干预程度也扩大了。于是,在某些局部地区出现了自然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但在这时,环境问题还没有成为影响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问题的恶劣,还要从工业文明时代以后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非凡的物质革命时代。由于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主体地位的提升,人们把自然完全看成是自己征服改造的对象,把自然完全看成是满足欲望的工具。这是一种片面的实践,是一种扭曲的实践,最终,这种实践导致了人性的片面发展,人类的贪婪欲望和利己思想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个人总是为了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去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结果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而事实上人是个性与共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一方面,人是个体性、单一性的存在,有其独立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人又不能完全孤立,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这就使人们维护共同的环境产生了困难。这一问题可以用“公用地悲剧”来解释。“公用地悲剧”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丁描述的一个对所有牧民开放的公共牧场的情景。在一个草地生态系统中,草场是公用的,而蓄群是私有的,如果按照正常的承载能力来算,这个生态系统是平衡稳定的。但是偶然有个牧民有了私心,增加了蓄群的头数,于是其他人跟着也效仿,公用地就被毁了。在这个事件中,每个牧民都想多使用一下公用物品,结果是损害了公共利益,最终妨碍了每个人的利益。

这个情况体现在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带来的后果就更为严重。比如,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工业发展快,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工业废物较多,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一方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落后工业直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直接在发展中国家建立污染严重的工业,把污染源直接从本国转移出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会不远万里,翻越重洋,把工业废物大量排放到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环境的恶化。

二、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所谓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是指人类在改造社会的同时,创造出不完全合理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体制,它们破坏社会的和谐,损害人类利益,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甚至成为敌视人类的异己力量。[1]在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孤立地就人或自然来考虑,而应把它放在社会中来考察。如生产方式的异化、消费方式的异化,都成为阻碍人类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因素。

1.生产方式的异化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是以掠夺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物质生产表现为商品生产,其动力和目的已经完全背离了最初人类生存的需要,转变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货币也已经由工具变成目的。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一是很难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二是由于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就忽略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对自然资源大肆地掠取,还将工业垃圾任意排放,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给资本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三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还使人的劳动逐渐成为一种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由于(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2]首先是人与劳动对象的异化,这实际上也是人与作为自己的存在对象的自然界的异化。其次是人与自己的劳动异化,即人与自己的对象化活动的异己化。最后,主体与自身也疏离了,即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2.消费方式的异化

人的消费活动与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生产决定消费,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方式。反过来,一定的消费方式也影响生产方式。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使得生产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与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相背离。随着这种异化的生产方式对需要的背离,消费方式也与需要背离了,消费的功能发生了异化。消费已经不是满足必须需求的一种手段,而变成了满足欲求的一种手段。许多消费突破了人的基本需要,是无意义的消费或者是有害的消费,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多姿多彩的产品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经济的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得这种消费成为可能。追求无限欲望满足的生活方式反过来又成为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保证。人的生命和创造力完全被一个动力所左右――消费。这种消费方式加剧了资源消耗,自然资源不堪重负,严重加剧了环境危机。所以说,奢侈性消费的生产方式是奢侈性消费的原因,同时也是奢侈性消费的必然产物。这种异化的消费方式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对自然的恶性开发,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马克思指出:“如果人的需要长期在物质享受层次上停留,就会产生恶性消费和恶性开发,从而破坏环境也摧毁人自身。”

人类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是一步一步走向人为之人的过程。解决环境危机就必须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人的本性中来,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和行动方式,为人类未来创造出和谐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凤珍.人类理性的重建――环境危机的哲学反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