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秋凉秋燥应防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秋凉秋燥应防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色的秋天既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又是一个多病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如何防止各种病症的侵袭呢?

感冒秋季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要遵循“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过热时,尽量不要脱衣,早晚淡盐水漱口,白天开窗通风透气。

肺炎秋燥症入秋时节,因温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位是肺部。由于秋季干燥,人体抵抗力、适应性下降,最易引发肺炎,尤以老人、儿童最多见。因此,患者应积极加强锻炼,增强肺功能,预防肺炎的发生。在饮食及调养方面,应少吃辛辣,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加肺部的水分。

气管炎秋天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病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害之一。因此,应避免与过敏因素接触。要改善居室环境,让空气流通。患者还应积极预防感冒,实践证明,感冒是气管炎发病和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

胃病复发秋凉的刺激会使一些原来患有胃病的人疾病复发,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等并发症,主要因为此时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的适应性下降。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食量增加,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也易导致胃病的复发。此类病人除注意保暖之外,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注意膳食合理,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增强胃肠适应力。

关节炎进入秋季,一方面暑湿蒸腾,出汗较多,另一方面寒气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

腹泻秋季腹泻的主要诱因是肠道细菌感染和胃肠功能紊乱,以肠炎、痢疾最多见。预防的关键是注意食品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

皮肤感染秋季,人体皮肤易被病源寄生虫和蚊虫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疮(疹)等。所以,被蚊虫叮咬之后切不可抓搔,可涂抹风油精、清凉油消肿止痒。

秋季,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养生保健尤要注意衣食住行的调节。

适当增减衣服俗话说,春捂秋冻。除早、晚气候稍凉需添衣服外,一般不宜过快地增添衣服,适当冻冻,可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但是,冻要冻得有度,倘若秋末气候凉寒,则应及时添加衣服。特别是重病、痼疾之人更应适时增衣,以防寒邪内侵、着凉感冒或腹泻。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突然降温后往往会诱发中风或心肌梗塞;风湿病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都要倍加注意,谨防秋季气温骤降时旧病复发。秋季是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以免给身体带来麻烦。

饮食调养应恰当秋天,气候干燥,如果调养不当,人体往往容易发生咽干、鼻燥、皮肤干涩、便秘等秋燥症。故此时饮食调养应以清淡、清补、平补为宜。应适量多饮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豆腐、银耳、莲子、葡萄,这些食物皆可滋阴生津。要少食辣椒、生姜、酒等燥热食品。到了秋末,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吸收藏纳,有利于改善脏腑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对身体素质虚弱的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来说,可适当吃些鸡、鸭、鱼、蛋类、瘦猪肉、大枣、核桃等,有助于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居住之室空气好秋天,地气清肃,自然界的阳气由发散趋向收敛。古代养生学家认为,此时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阳气的生长,使肺气得以舒张;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睡觉,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经常开窗通气,使室内空气流通,以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头晕、疲倦等。此外,要保持睡眠充足,神志清醒,以应收敛之气。居室还应注意有充足的阳光,充足的阳光使室内豁然开朗,阳光有杀菌抗病,清洁空气,增高室温的作用,可使人精神愉快,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让心情和身体都放松。

适度行走心情佳秋天是户外活动的黄金时节,天高气爽,枫林尽染,秋虫长鸣,大自然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在户外健身和锻炼都是不错的选择。此时,尤要注意耐寒锻炼,以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但运动量必须适度,还需注意增减衣服和补充水分。应根据各自的体质、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做操、打拳、慢跑、散步、爬山、登高、跳老年迪斯科、练气功等。运动时,衣服可酌情穿单薄些,以免出大汗,也有利于提高耐寒能力;有条件的话,到野外郊游,更可使你感受秋天特有的宁静!更好地享受这金秋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