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职业教育要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十七大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规定了职业教育将更加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重视探索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将引发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和办学内涵的重大变革。
一、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应该体现在职业教育的使命是否与现代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相适应,所以要在现代化发展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维度全面探索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从经济层面来说,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生活质量高。对职业教育来说,重在改善办学环境。要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资助政策,提高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职业学校要有美丽而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要有与当地产业吻合的专业结构,要有符合职业素养要求的办学条件,要有满足师生文化体育等活动的设备和场地,从而更好地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政治层面来说,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民主程度高。对职业教育来说,重在完善民主办学。要全面落实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积极推动社会参与职业学校的办学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是民生教育的认识。学校的发展要充分依靠广大师生的参与,做到民主决策、校务公开、充满互信。特别要提倡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和学生的“三自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从社会层面来说,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公民素质高。对职业教育来说,重在提升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其中前三方面是内隐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外显的。企业普遍认为,前三方面占一个人职业素养的65%,最后一个方面占一个人职业素养的35%,内隐的素养直接决定了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十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当今社会,各种诱惑时刻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师德师风成为一个学校的灵魂。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提升途径成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专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从文化层面来说,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精神境界高。对职业教育来说,重在关注文化建设。社会发展,价值多元,文化的“人化”作用越来越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学校的精神文化将决定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二、明确现代职业学校的定位
从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来看,职业学校是否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衡量职业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当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现代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明确职业学校的重新定位十分重要。
(一)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职业学校重新定位。中国经济迈向国际化后,经济的转型升级便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到2012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新兴产业产值已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1%和52.6%,服务业增加值不断提高,占比达38.5%。根据《苏州工业园区2012年度人力资源结构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31日,园区就业人口总量为683412人,较2011年底增长了6.73%,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20岁(中、高职毕业生居多),学历为大专以上的242611人,比2011年增长12.09%(增速比人口总量增幅高5.36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学历增长14.25%(增幅仅低于硕士研究生的增幅)。从产业分布看,第三产业人数持续增加,比上一年增长了6.73%。说明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背景下,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工艺精细程度增大,优质高效的服务需求,对从业人员的结构和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的必定是职业学校的转型升级,这是现代职业学校发展是否能够很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学校的转型升级体现在更加关注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职教体系建设,需要职业学校重新定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课题,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职教体系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在纵向,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会逐渐向上延伸,层级增加;在横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会更加紧密。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职业素养教育,专业教育只是提升职业素养的一个载体,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还是终身学习能力上,都要放在整个职业教育的体系中去寻找职业学校的准确定位。
(三)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职业学校重新定位。学生群体由于生活、成长的背景不同,存在着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知识基础)的差异、个性特征的差异和职业认同的差异上。职业学校要系统、生态地看待这种差异,承认差异、接受差异、分析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形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实施学生个性化教育,需要对学生个体进行科学的判断,需要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生涯指导老师,需要足够丰富的满足个性化教育的资源,需要能够突破传统类似工业化流程的教学组织的时空规定。这些,当今的学校几乎都难以做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这一切的实现成为可能。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研究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而在教育领域,现在该是迎接这场教育革命的时候了。我们可以从大数据时代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来思考职业学校的重新定位。
三、关注现代职教学生的发展
正如前述,学生的差异将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能力和发展的差异上,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育的使命是提升学生的能力,为每个学生寻找最适合的发展道路。当下,除了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专业教育以外,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人们的通行证,也是每个人成长的支柱。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不能适应应试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开始,所以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二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增强,可以引导学生向未知的领域和感兴趣的领域探索,从而在发现中学习。三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践行学中做,做中学,便能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应用中提升学习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刘延东副总理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中说,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要“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职业转换是指个体改变工作角色或者改变原来工作角色导向的过程。根据职业转换理论的研究,适应角色转换的主要因素是专业能力、可迁移能力和价值观。专业能力对角色内转换依然起关键作用,但可迁移能力和价值观无论对哪一种角色转换都会产生重大作用。目前,被公认的四种主要的可迁移能力为:沟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可迁移能力其实也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织部分。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职业教育不是技能教育而是职业素养的观念,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关注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生。
(三)提升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自我完善指的是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或改进自己的行为习惯、交往方式、处事技能中有碍自身发展的因素,去主动弥补环境资源或自身条件的先天不足。自我完善能力总的来讲,就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它集中体现在自我改变、自我改进和自我弥补的能力上。所以职业学校更要指导学生敢想、敢闯、敢做,在培养全面发展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上下功夫。这样才会不断地改变、改善、改进自己,而这个过程便是自我认知、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自主规划、自主管理、自我实现并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这是自我完善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是适应、服务、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也在人的持续发展上。职业学校只有真正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能够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合格人才上,现代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小平.职业转换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科学:2006(1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