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聚集“生态”倡导“多元”强化“特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聚集“生态”倡导“多元”强化“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苏州平江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计算机教育实验区,20多年来,平江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文章基于实践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区域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生态;多元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8—0079—03

苏州平江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计算机教育实验区,20多年来,平江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的现代化。随着教育城域网工程建成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能解决一线常态课堂教学优质资源的匮乏问题,它将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深入、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十一五”期间,平江区教育信息中心承担了江苏省立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有效性的研究》, 通过全区10多所学校的共同研究, 初步形成了区域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模式与实施策略。

一、聚集生态,关注多元,确定目标

区域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之终极目标是,在一定区域逐步形成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显著特点为“生成性”、“多样性”、“自觉性”和“和谐性”。其中“生成性”指资源开发与应用是“自下而上”的,源自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自然而生的;“多样性”指资源开发与应用要做到百花齐放;“自觉性”指广大教师将资源开发与应用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和谐性”指各类资源有机融合、校际互助共建共享、平台之间相互协调。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瞄准方向,以区域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有效性为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区域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有效性的内涵及外延的发展特征。

二、强化应用,关注有效,稳步推进

区域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并不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个独立环节, 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为此我们以“有效”为出发点,从资源开发、队伍建设、平台开发、网络架构和专题网站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实践与研究,最终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五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加强同步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我们建立了开放、动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平台, 全面支持教师的常态化教学与应用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我们对学科特点、教学条件、教师的使用习惯及意识进行了调研分析,全面了解学校教与学的需求,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资源建设要坚持多样性、实用性、简单性原则,创建了“基础教育同步教学资源库”平台,该平台分成三大版块,即同步资源、教材配套资源和自创资源。在“同步资源”中我们以学科教学的基本知识点为基础,收集了不同容量、媒体的积件并以Web方式呈现,方便教师下载后自主开发课件;为了避免了电脑光驱易坏和带宽瓶颈等问题,我们引进了CD—TOWER平台,将教材配套光盘整合到该平台中,并采用了“资源镜像分布各校,索引集中统一管理”的架构模式,确保了该类资源的快速访问;同时我们坚持资源的“动态、开放、分享”的建设观,建设了自创资源平台,教师可将二次开发的资源上传至该平台中,实现了全区资源的共建共享。

2.运用互动工具开展探究性学习

数字化互动工具具有针对性强、友好交互、可再生性等特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互动工具环境下学生经历了发现知识、掌握方法和寻找规律的过程,它对提高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为此我们从国外网站上搜集了1000多个基于Java和Flash的互动工具,根据学科特点搭建了两个网站,分别是“特级教师工作室”、“数学互动工具网”,并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对如何在互动工具环境下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研究,提炼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即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检验假设、上升到概念或原理、拓展概念或原理的应用这样五个环节。全国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曾两次依托该平台开展了全国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比赛,目前网站积累了几百个教师同题异构的教学案例,网站的访问量达10多万人次。

3.加强专题学习网站开发与应用

专题学习网站作为课程资源的补充,它对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供了资源与平台。通过该子课题的研究我们已开发了内容丰富、功能多样、独具特色的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如星星书吧、走进姑苏好风光、学而思——网上探究学习等10多个学科网站。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以“学科”为主导,以“整合”为特征,注重资源与学科的“关联度”。

10多个专题学习网站为平江区师生信息化活动创设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如学生在“星星书吧”冲浪,通过阅读启发他们的想象,学生可根据栏目要求进行续编故事、写后感,彼此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全国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部)先后两次以“星星网”为平合举办了全国第二、三届小学生网上“手拉手”夏令营活动;在网上成立“红丝带编辑部”与全国小学生开展续编故事的接龙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数万名学生参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4.依托信息技术学科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应该是教育资源应用优化的最终受益者。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课题确立之初,我们就着手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切入点,作为我区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立足课堂,开发教材”。我们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做好本课程的提炼和总结工作,组织教师先后编写了《小学生学电脑》12分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小学生《机器人》教材;受全国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委托,承担了上海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信息科技》上下两册的教材编写任务,目前都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通过教材的编写再一次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

二是“搭建平台,优化教学”。我们尝试运用Moodle平台对高年级进行试点,探索在课程服务平台下的教学优化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