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马克思人学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马克思人学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以来,东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人学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这些解释有的符合马克思人学的本真精神,有的是不符合的,这就需要回到马克思的人学道路来对它们做出正确的辨别。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来寻求思想和方法上的支撑。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B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91-01

一、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逻辑

从黑格尔的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马克思在对他们的吸收和批判中形成自己的人学思想。从唯心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从对人的抽象的理解到对研究现实的人的现实的问题使马克思的人学走向成熟。本文当中虽然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描述,即早期和成熟期,但是这两个阶段不是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的。

(一)早期马克思人学思想

早年的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是自由意识的出发,继承和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早期的人学思想。当时的资本主义正通过剥削、掠夺和科技的手段快速地发展着自身,社会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超过了过去一切社会形态的所创造的物质总和。然而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下所产生的新的阶级——工人阶级——在资本家的剥削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马克思正是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从而关注与人的生存,价值和地位,反对一切对人的奴役。

(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人学思想

关于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和成熟时期人学思想的关系,我们不应将它们割裂来看,马克思早期的人学思想是成熟时期的萌芽。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始终重视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等问题,是彻底的人道主义。西方一些学者划分的早期的“人道主义”马克思和晚期“非人道主义马克思”是不可取的。同时,只看重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思想,将其作为“金科玉律”,也会抹杀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合理因素。马克思早期和晚期的思想是一致的,而非对立的。

二、 马克思人学思想

前苏联时期的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虽然研究人的问题,但拒斥人的学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就包含了对人的科学理解,没必要从他的思想体系中再划分出相对独立的人学。

而现在,许多学者认为人在马克思那里不能被分解为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相反它是整个哲学的中心,由此完全有必要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完整的人学理论体系。本文将试图解释何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并探讨其内容及其价值。

(一)何为马克思人学

在马克思以前人学理论的形态主要是人道主义,即文艺复兴时期的感性人道主义、18世纪的理性人道主义、19世纪的空想人道主义和德国人本主义。这些人道主义主要关注于普遍人性和人的本质认识,其贡献是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并对非人性现实的批判。

这些人学理论对人的认识上具有抽象性的特征:

首先,他们离开社会现实来理解人。无论是“自然人”、“理性人”、“自我意识”,还是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都将人从现实的社会性中抽离出来理解。

其次,他们没有看到人在历史中的所扮演的较色,也无法理解到人在其所在的历史条件当中所受的制约。

最后,他们探讨人性的复归时没有看到实践活动对人的塑造作用,也不会付诸于实践,只是求助于教育和道德的劝善。

综上所述,马克思人学就是以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为主题,以对劳动和资本、人和物的矛盾分析为核心,以科学的人学辩正法,开辟的通往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革命性的实践人学。

(二)马克思人学的内容

在资产阶级自由竞争社会条件下,马克思深刻分析了人与人、人与物、劳动与资本三种关系,从而找到了克服异化,实现人类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并不是仅仅从价值观上对无产阶级的生存处境给以人道主义的同情,而是从资本主义的物化的社会关系的根源出发,指出了克服人的异化,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物”即交换价值,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生产,不仅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三、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价值

马克思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非常尖锐的历史语境下开辟人学道路的。在一百多年后谈马克思人学的基本价值,一方面应立足于马克思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以及人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另一方面,也应立足于我们这个时代人的生存境遇。揭示马克思人学的基本价值,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分析马克思的时代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在相融契合之处,挖掘和借鉴马克思人学的基本价值;在不同之处,探寻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史道路。

从马克思人学研究的主题,即无产阶级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可以看出马克思人学更关注现实生活世界中的人。这种人学视野的转换实现了由传统人学向现代人学的变革。正如他指出的:“生产方式不应当只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1]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人民出版社,2005: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4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4]韩庆样.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