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升本”不能“忘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升本”不能“忘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师范院校层次和布局的优化调整,当前的尚未升格为本科的师范专科院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升本”是这些师范专科院校(以下简称师专)转型发展、安身立命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升本”是基于高等教育现实与师专自身长远利益谋求状况改善、生存延续、突破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路径。师专“升本”中的不能忘本”,就是指准备“升本”的师专在明确未来办学定位、发展方向、办学特色、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校名选用等方面不能忘记应有的“育人为本”之本、“本科本质”之本、“本乡本土”之本、“本领本事”之本、“根本资本”之本。

一“升本”不能忘记“育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升本”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师专“升本”始终要牢记“育人为本”的原则,要在“育人为本”的前提下追求办学层次提高、扩大学术成就和市场影响力,要把教育为人民,特别是把满足学生持续发展需要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作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学校是因学生而存在的,没有学生也就不会有学校。师专之所以要“升本”尽管许出多方面的理由[1],但最根本的理由还应是因为“升本”可以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广大学生迫切要求通过“专升本”,提高学历层次、专业能力、文化素养,并希望据此在就业市场上由原来的劣势向优势转变。由此可见,师专“升本”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不是为通过“升本”后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更好的学校排名和社会舆论,更根本地说是为学生,即“育人为本”是学校“升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在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两种张力之间建立必要的平衡,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关注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能力提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坚持“以生为本”进行规划设计、务实工作,避免“升本”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或举措对“育人为本”精神的背离或干扰。

二“升本”不能忘记“本科本质”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本科本质”之本的重要体现之一。以应用型的专科与本科比较为例,如果说应用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那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则应当是培养面向现代产业体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显然,与应用型专科人才知识结构相对突出知识够用与操作技能性不同,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结构应当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特征。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本科与专科在人才规格、专业开发、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方面均应有显著的差异,作为本科,尤其是要树立“学科”概念,要改变“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是“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专科专业的学业标准是“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这就从法律意义上明确界定了本科和专科专业内涵的异同之处。我们可以看到,本科人才培养是有明确的研究能力培养要求的,与专科相比,对本科人才培养在专业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果说专科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和技能性,那么本科则比较强调系统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创业性。基于“升本”以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升本”,师专除了要发扬重视学生师范性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特色,还应当注意坚持素质化的专业教育,强调“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平衡,突出学生的“能力本位”。本科学校设置条例是“本科本质”之本的又一重要体现。教育部2006年18号文件《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具体明确了本科院校在“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经费”、“领导班子”等方面的要求,这些指标无疑是指引师专“升本”重要的本本。发展是“硬道理”,准备“升本”的师专应当自觉地吃透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充实内涵,争取跃变。专业设置是“本科本质”之本的另一重要体现。由于不同的师专办学条件不一样,对于办哪些专业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的基础在于深入调研,改革与战略应当是基于理性思维,想当然、随意与盲目都会给学校带来灾难。例如,笔者调研获得数据表明,由于国内造船产能过剩,船舶行业可能将要进入较长时间的调整期,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船舶行业企业的用人数量和机制,有些师专近年来所办的船舶专业本身由于实训、师资等方便本身实力就不强,在此宏观背景下又怎么能不受此影响呢?事实上由于受全球船舶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即使是某些知名大学传统的优势专业———船舶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拓展非师范类专业有利于学校自身造血功能的完善,有利于在市场化中发展,但这种拓展应当遵循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内在联合、学科交叉的专业设置原则,应当“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参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8年7月6日教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教育部关于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注意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需求,努力增强办学空间的选择能力,尽可能做好“师范”“非师范”和谐协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