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组织中SOCS3的表达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脑组织中SOCS3的表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分为对照组、SAH后3h、6h、12h、24h、48h、72h共7组(每组8只)。通过建立大鼠SAH模型,于SAH后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SAH后脑组织socs3的分布和表达变化。 结果 大鼠SAH后3h脑组织中SOCS3蛋白水平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72h仍高于对照组。同时,SOCS3在脑组织中广泛存在,对照组中SOCS3主要定位于胞核,SAH后SOCS3胞浆阳性增加。结论 大鼠SAH后早期伴有SOCS3信号通路的激活,提示SOCS 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病理生理改变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早期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现{Fujii,2013#51}研究表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是造成SAH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并导致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首要原因,及时有效的对早期脑损伤进行治疗和干预成为提高SAH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重要手段[1]。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nus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途径是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参与多种细胞因子传递的通路,其抑制或终止因子研究较少[2]。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多种细胞因子转导途径的负向调节者,主要通过JAK/STAT途径发挥调控作用[3]。

1资料与方法

1.1动物分组 雄性SD大鼠(N=56体重250~300g),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SAH组,SAH组据处理时间分为6个亚组各8只:3h、6h、12h、24h、48h、72h。

1.2主要试剂 兔抗socs3多克隆抗体(ab16030)购自Abcam公司;兔抗β-actin多克隆抗体(AP-16030)购自Bioworld公司,常规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试剂。

1.3 ①动物模型:采用改良后视交叉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4]。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②制备标本:伤后不同时相处死大鼠。每组4只,左心室灌注200ml 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后断头取脑,分离颞叶基底部脑组织保存于80℃,用于Western-blot检测。余大鼠灌注后,250ml 4%多聚甲醛灌注,取脑,蔗糖脱水,冰冻切片用于免疫组化。③Western-blot:裂解后提取总蛋白定量行Western-blot检测。兔抗大鼠SOCS3多克隆抗体(1/1000)、兔抗β-actin多克隆抗体(1/5000)。④免疫组化: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苏木素复染。兔抗大鼠SOCS3多克隆抗体(1/100)。

2结果

2.1 SAH后颞叶基底部脑组织中SOCS3蛋白水平的变化 见图1。对照组中SOCS3表达量较低,SAH后SOCS3的表达即开始升高,至SAH后24h达到峰值,其后逐渐下降,至SAH后72h仍然处于高表达状态。

2.2 SAH后颞叶基底部脑组织中SOCS3的分布 见图2。各组大鼠颞叶基底部皮层可见SOS3阳性细胞分布,主要为神经元及部分胶质细胞。对照组中,SOCS3阳性细胞较少,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胞核(见图2A)。SAH后SOCS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同时胞浆染色阳性显著(见图2B)。

图1 Western-blot分析对照组及SAH后各时间点大鼠颞叶基底部脑组织SOCS3蛋白表达

图2免疫组化分析SOCS的细胞定位

图A为对照组,可见SOCS3在大脑中分布广泛,主要为胞核内

图B为24h高峰期,SOCS3表达量明显升高,胞浆阳染

3讨论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SOCS)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负向调节,其主要通过JAK/STAT途径对细胞因子进行调控[3]。

本项研究中,我们发现SAH后大鼠脑组织中SOCS 3的蛋白表达从3h开始升高,SAH后24h达到高峰,72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明确在SAH后SOCS3细胞定位。对照组中,SOCS3少量表达于胞核,而SAH后,SOCS3胞浆阳性逐渐升高,于SAH后12h为最高,其后胞核阳性也开始下降。结果表明SAH后SOCS3蛋白水平表达升高,同时伴随胞质阳性的增加,提示激活SOCS3参与SAH后EBI的病理生理改变。但不同疾病中其机制有差异。

现临床阶段仍没有直接有效手段避免SAH后EBI的发生。进一步深入研究SOCS3信号通路在SAH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为今后SAH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参考文献:

[1]宋锦宁,安吉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及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6).

[2]赵金兵,杭春华,JAK-STAT通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4):p.379-381.

[3]白莉,钱桂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家族.生命的化学,2002.22(5):p.448-451.

[4]田卫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模型的建立[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2):p.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