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综艺节目海外版权的本土化改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综艺节目海外版权的本土化改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各大电视台以及传媒机构开始从海外引进综艺节目版权,来丰富中国的电视荧屏。同时也有很多中国的电视工作者都在积极寻求如何将国外已有的经验和节目样式拿来进行本土化改造,为己所用。当我们对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文化品位分析后,确信不能一味依赖海外版权的制作“宝典”,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节目内容、文化构成、审美取向、表述方式上把海外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才能吸引中国电视观众,并产生对节目的共鸣。本土化改造是一方面,节目的创新、研发,创造中国独有的综艺节目模式,才是中国电视节目突围必经之路。

关键词:海外版权;本土化改造;综艺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09-02

一、引 言

2010年,《中国达人秀》节目在东方卫视创办成功,这让各大电视台开始对海外节目版权有了全新的认知。这一年几乎成了中国电视业的节目版权模式启蒙年。此后有很多海外版权综艺节目纷纷在中国落地成功,也让很多电视台明白购买版权不仅是节目样式,更重要的是制作流程和方法。

在购买国外电视节目版权的几个节目中,我们了解到一般版权方会提供几百页的节目“宝典”,这些宝典从情节设计、灯光、音乐、舞美到拍摄地点、流程都一一做了详细说明。节目在中国落地后,中方制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宝典要求进行操作。版权方同时会派专人对节目进行现场指导,参与营销环节。

世熙传媒总裁刘熙晨说《中国好声音》节目宣传片头、节目的logo、导师们拿着麦克风的手势、现场红色的背景等整体包装和视觉元素基本与《The Voice》一模一样。也正是海外版权节目对“宝典”如此依赖,给国内电视台在节目本土化修改上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引进节目模式,就好比投资购置一个漂亮的包装盒,这个包装盒里边要放置什么样的内容是要由电视台自行决定的。因此在各大电视台风风火火进行海外版权引入的同时,作为国内电视人,我们必须思考本土化的问题。什么是电视节目的本土化,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包括“节目内容,文化构成,审美品格和表述方式”[1]。

二、本土化的产业背景和媒介背景

《中国好声音》也许是因为有了四位导师相互掐、斗,互相争抢学员才让节目有了看点,华少40多秒的快速卖凉茶,也吸引了电视观众的眼球。《中国梦想秀》中因为有周立波这个梦想大使,谁都可以去调侃,但又不失分寸,才让节目更有深意。这些都是中国元素,这些都是海外版权本土化的开始。

既然有了开始,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元素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广泛的应用,来提升海外节目在中国的本土化。

首先是中国元素与今天世界文化产业、传媒产业格局的相互融合。当前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处于强势,并开始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进行文化倾销。文化倾销一方面带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极大的经济利益,而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又极大地削弱甚至毁灭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这其中包括大量电视节目[2]。那么在吸取海外电视节目样式,制作流程方法的同时,保存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依托海外节目形式,展示浓郁的中国元素、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是海外版权本土化必须要走的路。

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有4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电视人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形成了自身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品格。今天当各大电视台大量引进海外版权时,如果完全照搬,不注重中国电视的产业背景,和媒体背景,不以中国本土文化作为立足点加入中国文化元素,这档节目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一个好的电视节目模式本地化,要求对模式本身有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要对本土的文化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否则难以吸引当地观众。

三、电视“文化构成”的本土化

2012年我们关注了深圳卫视的《年代秀》。似乎包括业内人士都认为它是一档本土原创节目。仔细研究后才得知这是引进国外大热综艺节目《Generation show》的模式。《年代秀》在本土化改造中把持一个主要的宗旨,就是在“年代”的内容上,让观众保持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以及一种怀旧的情怀。节目中所出现的事件和人物是大家都有共鸣的,但是某个关键的细节确是我们未曾关注,恰巧又是很有趣的。从这点来说,与国外原模式比较,最大的变化是对年代题目最大的延展。

易骅是深圳卫视副总监,《年代秀》制片人,她讲述了年代秀在本土化改造上的一些有趣的细节:有一期讲到南极中山站的节目,最终敲定的题目是“一封家书从中山站内寄出要多久才能收到回信?”信件是20世纪80年代很有共鸣的一个符号,放在南极这个地方,就变成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容。

最后,出来揭晓答案的是第一任南极中山站的站长,而且还带来了当时在南极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带来了20世纪80年代中山站建站不为人知的艰苦故事[3]。这就是中国人文化,中国电视的文化构成。这样的环节对一个点的延展是原版里面没有的,恰巧是我们看《年代秀》最吸引人的地方。

电视的“文化构成”体现的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作为中国电视媒体的首要任务是对主流意识,文化观念的宣传与传播,主流文化从文化意识形态上更体现的文化传播的正能量。我们看《年代秀》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极为突出,它既没有简单的迎合观众,而是建立在主流文化主导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个性化、深度化电视品牌。这种带有创造性、创新性特征也正是文化正能量的延续与传递。

四、电视“表述方式”的“本土化”

2012年、2013年,连续两季参与了《中国梦想秀》西安地区的梦想招募活动。对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也进行了深度的研究,源自英国BBCW频道《就在今夜》的《中国梦想秀》,在引入模式的基础上和原版最大的不同是在节目的“表述方式”上。《中国梦想秀》是通过周立波语言魅力,或是与节目主体立场的不同,来体现节目的叙述方式。带有中国元素的周立波,带有中国民族精神、民族特色故事演绎是独特中国文化所表现的。

2013年《中国梦想秀》叙述了一个断臂女孩杨佩的故事,这个24岁的姑娘用一段独臂舞蹈向观众讲述了她15年的艰辛生活,她用脚独立生活,用脚秀十字绣。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明确奋斗的生活目标,感人了很多人。她的梦想是在上海能够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店铺,让她可以安心绣,安心地做自己的小生意,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让父母安心。她的梦想得到了现场几乎所有观众的关注,更是得到梦想助力团的帮助。

这样的表述,通过朴实的愿望、节目主体人物深情演绎,情感的抒发,将现场情节、故事重叠,得到现场客体(观众)意象认同,这是把单一的视点和多个视点结合形成的表述方式,它更注重的是电视节目的现实性、教化性,从而又反衬周立波个人的语言风采,语言魅力,来满足中国电视观众的观赏习惯与传统趣味。

五、电视“审美取向”的“本土化”

因为世界各国美学传统的差异,造成了审美情趣的不同。在电视领域也表现出了审美的差异化,这是我们探讨电视“审美取向”“本土化”前提。今天中国电视的格局因海外版权的大肆引进,在审美品格上呈现多元复杂的局面。这样的局面源于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以及“世界一体”的文化融合。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晚会时期、娱乐时期、竞猜时期、真人秀时期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审美取向也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人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和心态上,一档节目的整体思想性一定会影响节目的审美取向。无论是怎样的版权模式,表现本土化主流思想文化,表现本土化的情感观念,这就是中国电视节目的审美。

我们说和谐、合一依然是中国电视审美品格境界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即在电视产品中,在对立、矛盾、冲突中追求和谐、统一、合一,这是我们民族“和合之美”美学传统的现代延续[4]。

虽然依照目前对引进版权节目模式在多数时还是全程“COPY”,要真正形成节目本土化,甚至创造出属于中国独有的节目模式,可能还要花上五至八年时间。但是只要电视人遵循了“本土化”的原则,开始对电视节目进行研发,相信我们与国外电视同行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

[1] 杨林.各大卫视五成以上引进海外版权 业内人士解读[N].新京报,2012-10-19.

[2] 胡智锋.电视的观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3] 胡智锋.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战略目标与对策[J].当代电影,2001(3).

[4] 易骅.本土化成功改造《年代秀》[N].新快报,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