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室外空间亲和力影响因素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室外空间亲和力影响因素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室外空间是人们生活必不可一少的一部分,是人们室内生活的外延。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外空间的品质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如何才能创造一个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室外空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对于室内空间来说室外空间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并不是人们不愿意外出享用室外空间,而是室外空间的亲和力低下所造成的。本文从影响室外空间亲和力的因素着手,探讨如何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室外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室外环境。

关键词:室外空间;亲和力

Abstract: Affinity outdoor space is people living shall not less a part of the life of the people is indoor extension.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terial level, people on the outdoor space quality request also improved. How to create a collection of artistic and practica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outdoor space is is worth deeply explored.

Relative to the interior space outdoor space for the utilization rate is very low. People don’t want to go out and not enjoy outdoor space, but the affinity of outdoor space by the low. Based on the impact factors of outdoor space affinity to the actual cas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reate has the affinity of outdoor space, provide people with a comfortable, safe outdoor space.

Keywords:outdoor space;afinity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8-0030-02

1 绪论

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利用难得的闲暇时光亲近大自然,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是一件城市人十分渴求的事。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居住在小区内的人们很少像以前那样有机会走街串巷,与周围邻居进行交流。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设计者对人们使用习惯的忽视,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再加上粗糙的施工等等。另一方面,网络的迅速普及,连日常购物这种必需进行的户外活动也可以在家上网解决。这样种种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人们似乎找不到外出的理由了。

2 室外空间的尺度

室外空间亲和力强调的是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亲近、人与室外环境的亲近、在室外环境中人与人的亲近这一系列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空旷的田野、无边无际的草原、水天相接的大海在让人放松的同时也会让人生畏。处理好室外空间的尺度问题,使之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要求,从而提高室外空间的亲和力,使人们更愿意亲近自然。但与此同时,在关注室外空间比较大尺度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室外空间中较小尺度方面问题的考虑。都说“细节决定成败”,细部周到和人性化的考虑对室外空间品质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样一个外部空间,细部的设计和施工精良的室外空间显然更具有亲和力一些。

3 影响室外空间亲和力的因素

3.1人与室外空间的关系

之所以要研究室外空间是否具有亲和力,最终的目的是使室外空间更好地为人所用。室外空间环境的优劣时刻影响着人们,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三字经中就有“惜孟母,择邻处”这样的故事,它一直提醒着人们,良好的生存环境对品性的形成是有重要影响的。

人与室外坏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说是一种可逆过程。例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垃圾桶,它并不是漫不经心随意布置的结果,需要结合人们的使用习惯,科学地配置,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乱扔垃圾的恶习。相反,正是那些无视人们使用习惯的布置方式,如超出人们视野或预期的布置,无疑会加剧乱扔垃圾这种不文明行为的产生。人们所需要的室外空间是能够被人们广泛使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改善人们的不良习惯,而不是“假”、“大”、“空”的形式主义的设计。这种为了视觉上的整体效果而忽视人们的基本需求的实例在我们的身边数不胜数。如目前随处可见的大面积草坪,它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形式上的需要,很多是毫无功能性可言,完全忽视过往人流的需求,最终的结果就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样的结果不仅仅使最初的设想得不到实现,破坏了室外空间的效果,还会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更多的“路”被走出来了,环境品质就无从谈起了,就没有人愿意来使用这样的室外空间,最终成为三不管的地方。因此,在保护环境和文脉的同时,室外空间的设计应注重人的需求。要满足人的需求,首先应对人们自身进行研究,同时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两方面的需求。

3.2 室外空间亲和力影响因素

3.2.1安全性

人们在使用室外空间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在安全性较高的室外空间,人们会更加放松和随意。室外空间中的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以及人身安全都是必须考虑的。想要无忧无虑地使用室外空间,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尽量规避机动车对室外空间的影响。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机动车,但是在室外空间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机动车在人群集中的区域穿行,同时还应兼顾可达性这一要求。通常的手法是在活动区域设置机动车道路,然后步行到达目的地。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机动车行驶频繁的区域,儿童使用室外空间的频率明显下降,这就导致了室外空间的活动和人群单一,降低了室外空间的使用率,室外空间的亲和力也变得渐渐衰弱。

3.2.2可达性

可达性也是影响室外空间亲和力的因素之一。室外空间亲和力也表现在可以吸引更远一点地方的人来共享室外空间。但是,对于人们不熟悉的室外空间,人们只有在看得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会去使用它们。

室外空间的可达性首先要保证室外空间视线的通达。但视线的通达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使用室外空间。就如,许多公园虽然是对公众开放的,人们可以随意进出,视线的通达性也非常好,但并不是每个路道都设置出入口,因此需要对人们进行引导,在尽端处或转折处设置醒目或有趣味的节点或设置,吸引和引导人们顺利地到达,从而提高室外空间的可达性。

室外空间有了视觉上的通达之后就应该考虑交通的通达。自从人类发明汽车以后,人与汽车共存就成为了一个问题。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人们一直都在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使人与车和谐相处。随着我国汽车的不断普及,私人机动车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汽车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生活带来同样多甚至是更多的负面影响。汽车无意间带给人们的不安和恐惧感与日俱增,这也间接导致了人们不轻易出门的习惯。日常生活中,马路上即便是有红绿等设施,人们通常还是很找到到安全感。这里且不说那些少数没有素质的乱闯红灯的司机,人们过马路的时候,明明是“绿灯行”的时候还要“左顾右盼”提心吊胆,十字路口这样的现象特别严重。行人在承受着汽车尾气污染的同时,在耐心等待到绿灯时还要顾忌两边的右行车辆。这种对行人的漠视让人们觉得十分无奈和无助。这种漠视人的需求的方式,使室外空间毫无亲和力可言(如图1)。

尽管汽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却不能简单地采用人车分离的方法来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人们外出依靠的是汽车,有了它的界入人们便可方便地去想去的地方,在这一方面上,汽车增加了室外空间的可达性。若是能消除汽车对人们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人与车共同存在便不再是一个问题。

3.2.3视觉的复杂性

据研究表明,人们非常关注那些环境复杂的地方。这样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如在乘坐公汽的时候,人们偏爱靠窗的位置。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窗外不断变化的景物。人们只会在迫不得己的情况下,如夏天阳光的暴晒下才会放弃这样的选择。但还是有很多人会躲在窗帘后,撩起窗帘一角,观察车厢外的世界。再如,在乘车的过程中,如果经过大桥,即使不是靠窗的乘客也会多往窗外看上两眼。这些都表明,与平淡无奇的事物相比,人们更喜欢复杂的东西。

就像目前声势浩大的反国际主义一样,人们反对只注重功能而没有人情味、漠视人的需求的设计一样,忽视了人们更深层次的需求而仅仅追求功能。

那些视觉复杂性较高的室外空间也是如此。空空如野的水泥地面广场,人们对它的评价通常虽然是正面的,但内心中却很难将它纳入广场这个范畴中来。这样的室外空间虽然铺地的形式、材料和质感均存在着变化,但大而空的视觉又常常会让人觉得不安。要想这样的空间具有亲和力,吸引人们前来使用和享受,就必须丰富它的变化。如整个空间划分不同的层次和进行不同的分区,各分区内使用颜色和质地不同的材料进行铺装。周围植载高低错落,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时而香气四溢,时而花团锦簇。置高低错落的景墙或转角布置趣味十足的景观小品等等。

3.2.4休息设施

人们使用室外空间的方式不外乎休息、交流、等待、路过等。在这些方式中,体息、交流与等待占了比较大的比重。

室外空间具有了亲和力,就有了足够的吸引力,就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同,才愿意去亲近它。目前很多室外空间中座椅的设置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为了防止流浪汉长期占据公共坐具,把长椅设置成不够一个人平躺的长度,让真正需要的使用者不敢靠近。人们在使用室外空间休息的时候并不一定要选择座椅,只要高度合适,可以坐的物体都可以被用来当作座椅。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室外空间的时候结合人们的使用习惯,考虑在合适的位置布置可供休息的设施(如图2)。休息设施并不局限于座椅,它还可以是草坡、台阶、矮墙、花池等等。这些休息设施的布置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满足人们晒太阳、休憩的需求,同时座椅的朝向也应仔细考虑。多数情况下,人们在使用室外空间时,都不希望被打扰和侵犯,所以最好把休息设施作一定的围合,不论是明确的限制还是简单的暗示。比如通过高低的变化对休息区域和交通区域进行划分;通过铺装材质的变化和对比来暗示不同的区域;通过植物的围合来限定休息区域,防止休息区域被穿越;通过矮墙或构筑物来限定休息区域等等。但是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对休息区域的划分并不意味着完全的阻挡,而是让它形成一个独立于其它区域的心理暗示。区域的大小则根据使用人数的多少确定,以免让人有种被孤立的感觉。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享用室外空间,人们的基本需求也应得到保障。因此,一些零售店应被安排其中。研究表明,有零售店的室外空间更受人们的欢迎。武汉市的洪山广场(见图3)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长方形的广场,人气最旺的区域当属东侧,不论什么时候总有很多人在那里停留。相比东侧,西侧的人就很少了,更多的是匆匆而过的人流。其原因就在于,广场东侧布置有零售店,店里可以买到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如饮料、冰激凌、风筝、小玩具、零食、鸽食等等。再加上旁边的白鸽,座椅。这些都是洪山广场东侧人气较西侧旺的原因。

3.3室外空间的认知

当人们身处异地的时候,室外空间认知程度的高低影响人们能否更好的使用室外空间。每当提到一个地点的时候,人们就会联想起该区域周边的标志性建筑或构筑物。因此,标志性物体对人们室外空间的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每当提起武汉,不论是武汉人还是外地人,第一反应总是黄鹤楼,几乎所有来武汉的人都会有和它的合影。这些标志性的物体使人们对该区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所以即便面对的是一个极其平淡无奇的室外空间,也应该努力为该空间设计一个或两个标志性的物体,增加该空间的趣味。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室外空间。

方向感明确的室外空间也会使人们更加容易接近和使用室外空间。武汉地区的方向感就不太明确,特别是在老城区里,巷道弯弯曲曲,不像北京那样,东南西北方向感十分明确。相关研究表明,斜路会导致人们感知方向的能力下降,导致判断失误、迷路。所以,室外空间应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如果实在因地块形状或其它因素的限制致使出现斜路,也应该增加醒目的提示标识,方便使用者更加轻易抵达目的地。

图1-过马路时毫无亲和力

图2-休闲坐具

图3-武汉洪山广场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室外空间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了。

目前一些室外空间吸引力不够,主要是因为设计者对人们使用习惯的忽视,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和粗糙的施工等使这些室外空间失去其亲和力,从而失去了其应该具有的使用率。

因此从分析影响室外空间亲和力影响因素入手,可以探究出室外空间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室外空间设计不应追求单纯意义上的形式美,而应更加注重其内涵和功能,从人性的层面上进行全面考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室外环境,从而增强人们使用室外空间的意愿,享受美好的室外生活。

参考文献:

[1](加)雅各布斯,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2006.泽林出版社.

[2](美)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2001.华夏出版社.

[3](美)麦克哈格,黄经纬泽,设计结合白然.2006.大津人学出版社.

[4](日)芦原义信,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2006.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