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数学“练习设计”的走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数学“练习设计”的走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习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数学习题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习题的内容、形式以及习题的数量、批改的不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习题解答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进行习题解答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习内容“理解——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掌握”的过程,还是一个“拓展——应用”的过程。

习题是知识的载体,是技能训练的载体,也是思维训练的载体。它具有教育功能、教学功能和促进学生心身发展的功能。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习题的功能认识不全面,往往只注重习题既定的模式及相应的解法,抽去习题本来具有的启迪思维这一灵魂,把应付考试作为设计习题的主要目的,或把本应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领悟、归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固执地改由教师讲解、传授,把一些解题经验当做基本经验灌输给学生等等。

新课程理念下,广大教师在数学习题设计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发展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学习题的多样性,即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题型、使习题生动有趣,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丰富经验。数学习题的层次性,即习题设计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相应的发展。数学习题的发展性,即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含有多种解题思路的习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阅读本期“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习题设计研究”专题中的几篇文章,也许您会对习题的教育和教学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更会对习题的发展有深刻的感悟:一道好习题,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而一道习题的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就必然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究空间,促进学生充分展现才华,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深刻领悟: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技能训练、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注重数学习题的精心设计,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是新课程的要求。希望广大教师在数学习题设计这一领域继续深入探讨,推动数学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练习是教学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与技巧,练习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等智力因素和身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练习的效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程改革下数学练习的设计走向,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教育性、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走向一:渗透练习设计的教育性

新课程倡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所有学科的教学都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注重学科本身的逻辑知识训练,而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将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道好的习题,一般都能较好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一个月的开销以及爸、妈的收入状况,然后在班上组织讨论。讨论中,大家都意识到家里每月要开支很多钱,而爸、妈的收入并不高,扣除开支外,积蓄已不多,如果自己再随便吃零食、乱花钱,就会增加爸、妈的经济负担。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走向二:加强练习设计的现实性

加强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是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对数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重视不够,导致大部分学生虽能熟练地解答课本上的习题,而面对实际问题却束手无策。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可以适当为习题添置现实背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美美商店以800元钱买进一张电脑桌,准备加价20%后再出售,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无人问津,商店老板就告诉店员将现在的标价降价20%卖掉,照这样算,商店老板卖出电脑桌后是亏了还是赚了?这道题增添了“卖电脑桌”这样的现实生活背景,将研究视角直接切入到现实生活中,恰到好处地将“学科数学”与“生活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应用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应用能力。

走向三:增加练习设计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也是思维的动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快乐求知。

如,在教学“7、6加几”时,由于计算难度大,学生口算时速度慢且易出错。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讨,我设计了“钻山洞”的小游戏。全班学生分成4个组,每组派两人搭成“山洞”,两手举着数字7或6,其余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排队过山洞。每个学生通过山洞时只有大声说出算式,说对得数,才能顺利地通过,否则就会被关在洞里。游戏开始,同学们有的小心翼翼地钻过去,一脸兴奋,有的虽然有点紧张,但在小组成员的鼓励声中也答对了……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在“玩”中“学”,“学”中“玩”,获取了知识,增长了智慧。

又如,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设计了“找门牌号”、“小兔闯关”、“小蝌蚪找妈妈”、“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走向四:体现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学习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教师设计练习类别也要体现层次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差异理论,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建立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设计了一组层次性很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与例题相仿)。简便计算下列各题:25+264+35,36+35+64+35。第二层次(变式题,与例题稍有变化)。简便计算下列各题:(93+36)+(64+7),(115+64)+(85+136)。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识适当结合旧知识)。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96+49)+151,(92+58)+(45+108),(58+76)+4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走向五:注重练习设计的开放性

开放性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更能通过数学练习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因此,练习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恰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把封闭的练习转变成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赋予练习新的活力。

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这节课后,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篮球场,先让学生寻找篮球场的周长,学生通过研讨,认定了篮球场的周长就是球场四周围白线的长度。接着,发给每组一条2米长的皮尺,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求得篮球场的周长?怎样丈量才能最快得到答案?这是一道开放性的习题,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同的学生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表述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丈量方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这一开放性的练习设计,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尽管练习设计的策略多种多样,但是都应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立足点,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

福建省云霄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