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农村基层反腐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农村基层反腐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腐败问题日益突出,腐败形式呈现很多新特点,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根源。要更好的做好农村基层反腐工作不仅要分析其腐败运行的模式,更要从法制、教育、监督等方面完善现有机制和制度,多管齐下,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

农村基层;腐败根源;腐败模式;应对思路

中图分类号:D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0710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相伴而来的农村基层腐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更好的应对农村基层腐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农村基层腐败的根源

1.1 政治根源

村民自治就是一种通过推行村级政权的民主选举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形式,本意含有防止农村腐败,但是事实上国家在农村基层体制和制度上的不成熟这却又成了农村基层腐败的根源。

首先,“乡镇政权加村民自治”的体制是导致农村基层腐败的根源之一。由于乡镇政权不能直接干预民选村官,又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干部管理办法,合适的人选不上来,不合适的人退不下去,乡镇对村干部的控制力不足。一些村干部存在渎职问题,乡镇也只能听之任之。

其次,村民自治政权的权力二元结构,也是农村基层腐败的政治根源之一。由村民选举产生村委会和国家任命村支书之间二元权力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农村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但事实上村委会与村支书之间却容易出现权力的重叠,不仅导致了政出多门,更为严重的是为基层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很多腐败分子正是利用了这种权力配置上的漏洞,大做文章,规避权力的监控,腐败行为横行。

再次,监督机制以及其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导致农村基层腐败的根源之一。村民自治由于是农民自发摸索出来的自治形式,因此尽管国家制定了一些宏观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但在微观层面和可操作层面上,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制约手段等并不健全,容易导致村干部钻法律的空子从而导致基层腐败。

1.2 经济根源

首先,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部分村干部提供了相应的寻租机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之而来也滋生了许多腐败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大量的国家资金在不同的阶段涌入农村基层,部分村官便乘机把国家资金投入转变成他们寻租的机会。

其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客观上加速了农村基层腐败的滋生。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相当滞后的。多数村干部的工资与城镇其他职业同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这就客观上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失衡,极易滋生腐败动机。

此外,从主观上讲,村干部腐败行为的低成本、高收益、低风险也是基层腐败产生的经济原因之一。首先,村干部的腐败成本是很低的。村干部腐败的成本(C)由腐败的机会成本(C1)和腐败的现实成本(C2)两部分构成。由于村干部的正常工资与城镇其他行业的待遇相比明显偏低,腐败可能带来的损失不大,因此其腐败机会成本(C1)不高;由于农村基层腐败的隐蔽性,以及相应法律体系的不完善,降低了农村基层腐败被制裁的可能性和程度,腐败现实成本(C2)也就大大降低了。其次,村干部腐败的收益相对很高。村干部的腐败收益(I)主要由显性收益(I1)和隐性收益(I2)组成。由于村干部享有对集体公共资产的分配权,尤其是对集体土地的分配资格,这就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腐败的显性收益(I1),同时很多不法经济集团在其腐败活动中提供的隐性收益(I2)也是很多的。此外,村干部的腐败风险(P)低。与其他区域的腐败犯罪行为相比,农村基层的法制体系不完善、司法机关关注程度低、财务管理制度混乱、腐败行为的隐蔽性等都大大降低了其腐败风险(P)。

1.3 社会文化根源

首先,宗法血亲的社会伦理为滋生农村基层腐败提供了土壤。很多村庄是由一个祖宗或少数几个宗族繁衍下来的,村民之间总是沾亲带故。宗法组织在村民选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选担任村领导干部的,多是在整个家族中辈份较高或是兄弟多、有权势的人,当他们做了并不直接损害村民利益的腐败行为时,全体村民通常都为其隐瞒,纪检监察机关取证难度加大,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处。

其次,农村黑恶势力的影响。除了宗族势力的影响,现代农村黑恶势力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个别村干部为了更好地控制村民,公然与黑势力相勾结,对那些不听他们话的农民进行打击报复,村民敢怒不敢言。

此外,从文化意识领域来看,官本位等陈腐落后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腐败行为的产生。尽管我国的民主法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法律规范尚不健全、经济发育尚不成熟的农村,官本位思想的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官本位思想是血缘宗族血亲在社会伦理中派生出的一种社会价值观。在宗法制度根深蒂固的农村,管本位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会刺激农村人对于权力的过分追求,阻碍农村民主和法制的进程,更会造就相应的腐败环境,从而使身处其中的人深受其害。

2 农村基层腐败的模式

2.1 纵向腐败模式

具体到农村基层的纵向腐败主要指村级干部与乡镇干部的相互勾结,进行腐败。有的腐败活动甚至渗透到县级政权乃至省级政权。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不断重视,各项国家资金的投入,很多村干部勾结乡镇干部乃至上层干部对政策性的资金进行截留贪污,无论是投资资金还是扶贫资金甚至救济资金都成为了他们利益分割的蛋糕。这种腐败模式的产生主要是农村公共权力运行的本身出现了问题,使得腐败集团内部达成腐败协议,屏蔽了许多公共信息,从而增加了腐败查处的力度。

2.2 横向腐败模式

具体到农村基层政权,主要指村干部与村内宗族势力、黑恶势力、经济团体乃至部分舆论团体之间的勾结,通过他们之间的利益联盟,蒙蔽乃至压制村民的正常权利得实施和合法利益的拥有。近年来,越演越烈的农村贿选和暴力选举事件,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村干部勾结部分宗族首领,雇佣黑恶势力,甚至买通新闻舆论机构,为其谋取私利,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种腐败模式的产生主要是公共权力恶性渗透的结果,使得社会监管显得贫乏无力,这也就从反面警示我们司法制度和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3 网络腐败模式

具体到农村基层政权主要表现为以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宗族或权威首领,经济团体形成的三角腐败为基础辐射形成的网络腐败模式。村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和身份在权力运行内部进行腐败行为辐射,宗族首领利用自身的权威在宗族内部进行压制,经济团体利用手中的金钱对相关监督主体进行行贿,从而形成了强大的腐败集团。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农村土地的管理上,部分村干部直接把自家土地当成自家财产,与经济团体、宗族势力相勾结,随意进行买卖,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由于其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组织形式的网络化,从而考验着各职能执法部分的协调配合能力。

3 根治农村基层腐败的思路

3.1 完善和健全农村基层政权的相关制度,为农村基层政权提供运行保障

首先,要完善村干部的选拔、选举、培养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基层腐败行为。乡镇党委要及时清理不称职的村干部,并积极拓宽渠道,从学校等机构招募人才到村任职。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大学生村官的政策要积极响应。规范村委会的选举工作,完善各项制度,及时公开选举信息,使选举工作在阳光下运作。对选拔和选举的干部要展开相应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

其次,健全监督机制,实现党内上级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媒体监督相结合。乡镇党委要积极组织对干部的民主评议和考核,纪检部门要责任到位对每个设立专门的纪检组进行审查。积极完善村规村约和村民代表会议,提高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加强舆论媒体对于村级政务的监督,净化村级政权运行的环境。

此外,规范村级财务制度,由县级政权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积极向村民公开财务收支状况,杜绝财务账目混乱不清的局面。定期和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核查,防治村干部挪用资金,侵吞公共资产。

3.2 健全农村基层政权的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的教育力度

首先,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一旦发现有腐败苗头,要及时的对其进行警示教育,通过反面教材及查处的案件,彻底消除其腐败念头。司法部门和政府部门要及时深入农村,对广大村干部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其次,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素质的培养,提高其民主法制和维权意识。通过对农民政治民主意识的培养,提高其参与村级政务的积极性,珍惜手中的选举权利,促进村民选举的健康发展。提高其法律意识使农民由知法到懂法再到用法转变,从而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此外,要有针对性的破除封建残余思想、以及宗族观念在村级政权运作中的负面影响,净化农村基层公共权力运行的社会文化环境。

3.3 加大对农村基层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切实保障村干部的财政收入

各级司法部门要联合纪检、审计部门严肃查处各类腐败犯罪行为,尤其是村委选举腐败,土地经济腐败等问题。要加大对农村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查处不法的经济集团,惩治不法村干部及乡镇干部,一查到底,创造良好的农村法制环境。同时要及时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对于廉洁干部要及时给予奖励,实行奖惩相结合的方法、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总之,各级部门要密切关注农村腐败问题,秉承防治结合的思路,从法制、教育、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入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确保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武秀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与法制建设[J].科技信息,2007,(10).

[2]邹薇.腐败、社会网络及其治理研究[J].财政监督,2006,(07).

[3]马庆钰.关于腐败的文化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6).

[4]许云昭.长沙市城郊村财务监管实践的启示[N].中国纪检监察报, 2008612.

[5]杜开发.加强以农村基层腐败的防控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J].安徽农学通报, 20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