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联想”凭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联想”凭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特别主持:杨 吉摄众文化执行董事、律师、财经图书评论人

作为中国企业发展“教科书”式的标杆,联想值得研究。对此,财经作者也不遗余力地观之、谈之、写之。例如,凌志军的《联想风云》、迟宇宙的《联想局》、李国刚与许明华的《联想并购以后》,以及较早前陈惠湘的《联想为什么》。

一本书、两三笔、四两拨千斤,每位作者都试图还原联想的成长历程,并揭示出公司成败的根源。联想,从一开始战略不清,甚至有过卖旱冰鞋、运动裤衩尴尬的“联想,连想都不要想”,到接下来“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时期的“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再到后来勇敢踏上国际化征程上演一幕“蛇吞象”的“联想,Lenovo”。

譬如对张小平而言,其写作《再联想》一书的初衷便是如此。在他看来,联想的任何成功之道朴素、简单,但正是这样一家看似平凡的企业,却不经意间扮演着中国企业探路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角色。

说起联想的国际化,人们总习惯性地把2004年12月8日收购IBM PC部门作为起点。也有那些对联想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可能会把时间推前到2000年9月,将杨元庆及联想高管团队的“美国硅谷之行”视为扬帆远航的起锚之时。然而事实皆非如此。张小平研究发现,早在联想成立之初,就具备了“国际化基因”。他引证的例子是――1988年4月18日,那时联想早已完成了起先承诺的“年产值200万元”的“宣誓”目标,柳传志将政府官员、公司客户和媒体记者都请进人民大会堂,当众宣布了“进军海外誓师大会”。大会上,联想制定了详细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进军香港这个桥头堡,建立一个贸易型的公司,用以积累资金、了解市场、探索国际化经验,为海外扩张做准备;第二步,建立起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的技、工、贸一体的跨国公司;第三步,形成规模经济,努力跻身发达国家计算机产业行列。

回过头看,联想的那番“宏伟蓝图”多少带点理想主义色彩。4年后,也就是“誓师大会”后的第6年,联想在境外香港成功上市,正式进驻这个桥头堡。当然,香港只是联想国际化征程的第一站。2003年,联想将旧Logo“Legend”换为全新的“Lenovo”。同年底,苦苦寻觅海外并购契机的联想收到IBM抛出的橄榄枝,经过一年多的论证与谈判,联想终于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 PC业务。而最近一次,联想宣布将以每股13欧元的价格收购德国MedionAG36.66%的股份,交易总价值2.31亿欧元。种种迹象表明,联想正处于国际化的上升期。所以,柳传志能表情轻松且语气坚定地说:“我很慎重很认真地宣布,联想国际化已经成功。”

同样是“引进来,走出去”,联想的个案让我们联想到华为、海尔、TCL与中兴,还包括上汽、平安、中铝、中海油。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大潮中,成功者凤毛麟角,失败者不计其数,但在成败之间,前述这些企业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品鉴的地方。例如张小平指出,与联想、TCL通过海外并购的跨越式激进做法不同,海尔采取的是相对温和的国际化路径――自建为主,并购为辅。华为与中兴这两家电信设备商也是稳健、谨慎的渐进式国际化践行者。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深谙“农村包围城市”的精妙,这样做既能避免华为因国际化管理和运营经验的不足而带来的损失,又真正接触了当地市场和消费者,为以后深耕市场、开疆辟土打下基础。

关于联想,张小平提出了一个“联想模式”的概念,这也正是联想国际化十年的经验总结。作为一个系统的“联想模式”,它包含了“屋顶图”、“双模式”、“双拳”战略、“赢文化”、“4P文化”、“文化鸡尾酒”、“六字方针”、“创新三角”、“LEC”领导架构、“拐大弯”策略、信息化建设等十多条经验。

在联想未来的国际化道路上,好戏正要上演,前面不过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暖场而已,如果联想要真正具有国际范,那么,前进的路上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幸好,希望在前方,尽情做联想!

1.陈亮途:《社会化营销:人人参与的营销力量》,万卷出版公司2011年版,定价:45.00元。

它说:号称“第一本全面揭示社会化营销应用的著作”,其概念定义是: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的营销,和传统媒体营销最大的分别,其实并不是“媒介”本身,而是在于过程。按照陈亮途的理解,企业和品牌要变成社会化品牌(Social Brand),跟消费者“社交”起来:聊天、互动,放下身段,让品牌活在人群里,成为一个鲜活的品牌。

我说:社会化营销的特征,我的理解是:重视自媒体,传播模式不再是“一个大喇叭”,而是“人人麦克风”;平等、自由、礼貌地对话;去中心化,不能单打独斗,要聚合资源,讲求整合营销;培养与建立和客户的关系;鼓励创造,让用户更多地参与营销活动中来;最后,回归人性,突出个性,照顾个体差异,把营销落实到每一个人。

2.【美】陈士骏、张黎明:《20个月赚130亿: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自传》,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版,定价:35.00元。

它说:不可否认,陈士骏有其天才的一面,他早早地表现出在计算机编程上的天赋。他在书中曾这么总结“三个幸运”:第一,宽带技术的发展;第二,Flash应用技术的提高;第三,大众录音录像的普及。就像看其他成功人士的传记,在学习与品鉴的时候,务必得记住一句话“成功不可以复制,失败尽可能避免”。

我说:看整本陈士骏自传,文字平平淡淡,叙述平铺直叙,而内容侧重他在硅谷的创业经历。如他在书中所写:“事实上,在我截止目前的人生经历中(决定创办YouTube之前),作所有重大决定都要不了三天,决定辍学,用了15分钟;决定买房,用了一天;决定要娶一个女孩子,用了三天……”你可以说,这样做太过草率,实在鲁莽,但这就是陈士骏,他做了,并且成功了。

3.【美】克里斯•布洛根、朱利恩•史密斯:《信任》,万卷出版公司2011年版,定价:49.80元。

它说:通常来讲,我们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创造价值,但后来网络自身的弊端逐渐显现,其表现为众声喧哗、信息过载、“专家”当道、垃圾遍地。为此,我们往往依靠那些值得信赖的人或机构,来实现效率的信息选择,于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得(网)民心者得(互联网的)天下”,这就是网络影响力!

我说:说到影响力,早在《信任》之前,罗伯特•西奥迪尼曾写过一本《影响力》,他提炼了六条“影响力法则”:互惠、承诺、喜好、社会认同、权威以及稀缺。一经对比,《信任》也刚好六条。但又有所不同。一个面向传统社会,一个面对网络空间,如果要问,如何在数以万计的网民心中,来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那么,《信任》则给出了答案。

4.【日】柴田昌治:《员工病:收获工作喜悦和重建团队合作的诊断与处方》,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定价:30.00元。

它说:柴田昌治将员工病简单划分为闭塞症、抱怨病、捣乱病以及其他一些急慢性疾病。书的开篇,柴田昌治以一句“员工为何失去了主动性”的提问,将员工病的成因、对策用杂论的方式娓娓道来。柴田认为,激发员工内在动机远比强压贯彻来得重要、显得有效。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冲破闭塞感、恢复团队合作等诸多新思路、新想法和新观点。

我说:虽然取名“员工病”,但该书却并非为员工而写。和柴田早前那本《公司病》一样,《员工病》也是为企业管理者、公司领导层而写的。这两本书,一本教你把重心放在组织建设,一本教你如何将人力资源盘活,前者落脚点是制度,后者聚焦处是员工,尤其是员工,不少管理学论述都反复强调,员工,只有员工才是公司最最宝贵的资产!

5.【美】杰佛瑞•福特、萝莉•福特:《职场交谈,这样说就对了:心想事成的四种交互方式》,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定价:30.00元。

它说:职场沟通这个话题稍有不慎就会老生常谈、了无新意。然而令人惊喜的是,杰佛瑞•福特与萝莉•福特两位,创造性地将职场交谈分为倡议谈、理解谈、执行谈与总结谈四种方式,并更加注重沟通的双向性、交流的交互性和内容的明晰性,进一步加强了交谈的“效用”(而不仅仅是表面程式化)。

我说:职场谈话不同平常,要体现身份,要包含内容,要有所交代,重要的是,要分场合说话。身为领导或负责人,在整个布置任务的过程中,用“嘴”说总是要多过用“手”做,说得稍有不清就会责任不明、授权不清、事必躬亲。但问题是,你确定你所说的就是你所想的,再进一步,能否确保对方一定听得进去、悟得明白?毕竟,这原本就是一门大大的学问。

6.【美】唐•E•舒尔茨、菲利普•J•凯奇:《全球整合营销传播》,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定价:45.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