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居民存款储蓄率变化的实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居民存款储蓄率变化的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储蓄率不断上升,储蓄不断增加,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提供坚实后盾。储蓄率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以中国20世纪之后,即1990年~2007年的城镇居民的数据位样本,建立起城镇居民储蓄的模型,初步研究储蓄率的极大影响因素。运用相关的计量经济学理论进行统计并最终得到了各因素对城镇居民存款的影响程度,并对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储蓄率 多元线性回归 主要影响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和相关的背景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储蓄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增长,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老百姓有钱但是不敢花,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储蓄率一直保持着高增长率。高储蓄率对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有利有弊,高储蓄率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可以说,我国能够顺利度过几次全球性经济危机,都是因为非常坚实的资金支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高储蓄率严重抑制了消费,造成了内需不足,也是国内流动性过高,这都会严重的制约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很多发达国家正好相反,处在储蓄率急速下降的时期,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我们需要必须要全面分析每个经济体的储蓄率的不同发展时期,不仅分析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而且要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扬长避短,这些对我国制定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文献综述

乔虹(2010)认为宏观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人口结构以及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收入增长是造成中国出现高储蓄率的原因。中国居民的储蓄收各种政策的影响很大,包括社保,医疗和住房福利的搞个,不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年龄群体效应。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周期性改善也促进中国企业存款进一步增长。而谭晴(2009)基于Eviews对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一年期利率,基尼系数,通货膨胀率为解释变量,最终得到的模型的结论为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对储蓄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利率变动对实际的储蓄率变动不是很明显,其中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们的储蓄倾向受预期影响更大。这些研究主要都强调了利率,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因素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在下文中更侧重于在社保,收入不平等上的研究。

三、变量选取和分析

一个国家的储蓄总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收入因素,利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贫富差距等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可支配收入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和消费成负相关的关系。在本文中,我们选用了四个典型的因素,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率,一年期储蓄利率,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的增长率。

首先城镇居民收入是目前决定我国储蓄率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中国的老百姓还没有西方人那种信贷消费的观念,所以存钱养老,存钱买房,存钱医疗都是非常常见的。所有这一要素我们列入模型的解释变量。其次是储蓄利率,利率高了,人民获得的利息多了,自然存到银行的钱就多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储蓄利率是一年的加权平均后的加权利率。再次是基尼系数,我们知道在收入分配越公平的国家,它的平均消费倾向就越高,也就是平均储蓄倾向越低。所以我们在本文中选择用基尼系数来衡量一国的收入分配情况,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就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大。最后是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的增长率,选择这个因素具有比较强的中国特色。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比较健全,在养老医疗失业方面都有好的保障,人们敢消费,没有后顾之忧,那储蓄率自然就高。而现在的中国国情我们可以看到,用于社会保障的政府支出虽然不断在增加,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人存钱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养老养儿,其中存钱养老占很大的比重。养老保险收入中有一部分是现在的年轻人交上去的养老保险金,一部分是政府划拨的。养老保险收入和支出的差可以反映我国现在社保的发展状况。我们列入解释变量。

四、变量的设定及数据处理

(一)变量的设定

本文的样本容量是从1997年~2007年的,其中

Y代表城镇居民储蓄率

X1代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

X2代表一年期储蓄率

X3代表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

X4代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的增长率

基于以上数据,我们建立模型:

Y=β1+β2×1+β3×2+β4×3+β5×4+μ

β1度量了横截距,它表示在收入为零的时候人们也要花钱消费,也是有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的,储蓄为负。

β2度量了当城镇居民储蓄率每增长1%时,居民储蓄率变动的单位数

β3度量了当储蓄利率变动1%时,居民储蓄率变动的单位数

β4度量了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

β5度量了当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的增长率每变动1%时,居民储蓄率变动的单位

μ是随机误差项

(二)数据处理

(1)首先利用Eviews7.0对表1数据进行对数据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我们采用的是ADF检验。在对原数据进行检验,数据未通过检测,然后进行一阶差分的检验,有如下结果:

说明该组数据经过了所有检验,是一个平稳序列。

(2)利用Eviews7.0对表1数据进行最小二乘估计,输出结果为如下:

①R2=0.695292,拟合优度偏低,但是初步可以通过经济意义的检验,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拟合优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在数据上问题,但又有可能是在解释变量选择的时候不是很好。

②多重共线性检验

但是从X1,X4的P值都不通过T检验,可能存在多重共线的性,为了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利用Eviews7.0输出结果:

从输出结果上我们可以看出X1和X2存在共线性的可能性,一般解决共线性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剔除一个变量,一个是差分法。此处我们用第一种方法,我们先剔除了X2,之后再进行最小二乘法检验,X3,X4依旧没有通过T检验,于是剔除X1再进行相似检验。最终我们留下X2,X3得到以下结果

最终,多重共线性不存在,F值为14.66321,模型总体显著,同时T检验中X2,X3两个变量的P值为0.0001和0.0133,都小于0.05,所以变量显著,所以模型统计意义上的检验都通过了。

从经济意义上,常数项为负数,即就算没有收入也会有消费支出,符合经济学的意义,X2和X3的系数为正数,表示储蓄率与利率还有基尼系数都有同方向变动的,也符合经济意义。所以得到模型Y=-0.024649+2.626455X2+0.523625X3

(3)异方差性检验

对得到的新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运用WHITE检验,得到输出结果:

结果显示Obs*R-squared的P值有1.814823>0.05,采用的是没有交叉项的检验方法,接受原假设,也就是说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4)自相关性检验

最后得到的新模型的回归分析输出结果中DW值为1.8898≈2。该模型有两个解释变量,样本容量为18,给定的显著性明显,不存在自相关性。

综上所述,最终得到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模型:

Y=-0.024649+2.626455X2+0.523625X3

(-0.572836)(2.805465) (5.303757)

五、模型结论分析

从上面的测算模型中可以得到:一年期储蓄利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上涨2.626455%,说明了利率上涨会吸引人们把钱存入银行,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而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城镇居民基尼系数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将上涨0.523625%,高收入群体的储蓄倾向大大超过低收入群体。

六、本模型的不足

本人因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时间有限,在模型中是很想证明一下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但是这一变量因为不显著被舍去了,我觉得有悖于理论研究,所以可能在选择社会保障方面的相关数据的时候存在偏差。另外一国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一国是内向型国家还是外向型国家,国民的整体预期都对储蓄率影响很大的因素,但是由于很难选择代表性数据,所以没有列入解释变量,这个也是有待改进的。

七、针对本模型给出几点建议

中国现在所处的高储蓄的阶段,我们知道过低的储蓄和过高的储蓄都会给经济带来很多弊端。而如今的中国从2002年起,经济就有失衡的趋势,低消费,高投资,高储蓄。储蓄率持续率这把双刃剑,走高的后果是带来消费的萎靡,这对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有很大阻碍作用的。中国应该及时的调整高储蓄的现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最大限度的避免高储蓄率对经济的冲击。

(一)全面改革金融体系,大力加强消费市场建设,使消费模式多元化

中国应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建立较为健全的投资融资机制,为老百姓提供更为多元的投资模式,改变人民的投资理念和收益观,使居民的钱不是总流向银行。另外要提高各种资产的收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的财富积累,最终扩大消费者的消费。政府也应该运用各种政策刺激消费点,如在很多商品的购买商提供补贴或降低税收,对低收入人群和农村人口进行各种保障性消费,如保障房,家电下乡等等。对于贷款的限制也应该适当的放宽,使更多的人能够有能力去消费,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二)政府应提高民生支出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可能的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

中国政府除了将资本转移给企业之外,更多的是应该通过财政支出加强在医疗养老失业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尽快的讲社会保障普及到全体国民,尽可能的较少国民的后顾之忧。通过调节收入,扩大中产阶级范围,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继续调整我国的税收制度,通过结构性税制的改革,完善累计税率值,减轻中低收入人群税收,不断对高收入人群加大征税力度,将税收尽可能的用于对于保障性的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降低消费,增加储蓄。

(三)根据我国国情,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的储蓄改革之路

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虽然在储蓄率的发展进程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中国还有很多独有的特点,比如人口基数过大,人民生活质量还不是很高,老龄化不断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储蓄的进程中要稳步前进,一定不可以忽视人口的问题。中的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而老龄化必然会使储蓄率不断走低,但是如果储蓄率太低,资本不充足也会对我国的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我国在探索储蓄率改革的路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适度的进行调整,保证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陈科.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财政金融,2012年5月上.

[2]金晓彤,闫超.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0年第8期.

[3]李真雅.实证分析我国高储蓄率的宏观成因.市场论坛,2005年11月刊.

[4]乔虹,宋宇.中国的储蓄率及长期走势.金融发展评论,第2010年第1期.

[5]邱源嵩,陆焱平.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存款储蓄进行实证分析.金融营销,2013年第10期.

[6]谭晴.基于Eviews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实证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8期.

[7]汪伟.收入不平等与中国高储蓄率[J].管理世界,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