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早产儿临床管理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早产儿临床管理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随着早产儿抢救技术的不断提高,存活者逐渐增多。但这类患儿面临感染、喂养困难、营养、黄疸等问题,并且由于疾病的非特异性,临床上有时候很难及时的发现,因此成为早产儿中的管理重点,为更好管理这些早产儿,我院近年采取了血清前白蛋白测定来进行监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总结分析以期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方法 对我院 2007年05月至2008年4月间,出生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 早产儿

早产儿是指孕满28足周至不满37足周,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者。随着早产儿抢救技术的不断提高,存活者逐渐增多。但这类患儿面临感染、喂养困难、营养、黄疸等问题,并且由于疾病的非特异性,临床上有时候很难及时的发现,因此成为早产儿中的管理重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新生儿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围产医学的水平。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自2007年采用血清前白蛋白测定来进行监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 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间262例,出生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在抗生素及静脉营养之前 ,立即从肘静脉抽取3 ml静脉血,留取血常规及CRP,和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以后于第7天、第14天同样测定PA;测定应用奥林巴斯Aou 640生化仪,采用速率法测定。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表1

三组早产儿血清前白蛋白测定(x±s)

例数7 d P A(mg/L) 14 d P A(mg/L)

普通早产儿组8769.50±19.00122.67±33.22.

静脉营养早产儿组8389.90±24.92132.12±23.34

感染早产儿组9251.46±23.87103.33±24.23

注:三组早产儿血清前白蛋白测定中,生后7 d以感染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最低,静脉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最高,各组间P< 0.05,差异明显;14 d以静脉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最高,各组间P< 0.05,差异明显

3 讨论

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分子量5.4万,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的前方,PA和CRP都是典型的急性时相蛋白,前者是急性负相时相蛋白,后者为正相蛋白,在感染后同时出现变化,感染发生后,CRP出现增加,而PA下降,我们过去研究也发现,相对于足月儿,早产儿组的PA值明显减低,临床差异明显。感染是早产儿最常出现的并发症,尤其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中,21%经血培养证实发生晚发性败血症(生后3 d以上)[2]。一般无特异性表现,可出现发热、嗜睡、喂养不耐受、黄疸、发绀、呼吸暂停、呼吸困难或原发病加重表现,由于常伴随于其他严重疾病,症状易混淆,早期诊断甚为困难,病死率高[3]。我们发现,在早产的患儿中,感染组PA 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明显;随着感染的控制,PA能迅速的增加,提示PA结合CRP可以作为一个检测感染和监测感染控制的重要指标。

对较小的早产儿,营养支持是提高新生儿成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后天营养不足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认知,行为及生长发育等永久性的影响。只有良好的增加早产儿体重,才能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的正常体格发育,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同时减少早产儿住院天数。部分新生儿肠道内喂养耐受性较差,为达到宫内生长速度,常要同时辅以静脉营养并合理判断蛋白给与是否合理。血清前白蛋白其半衰期很短,仅约12 h。因此,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比之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临床作为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浓度能较好地反映近期蛋白质、能量摄入的变化。为目前国际上评价营养状况和监测营养支持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4];本组试验也显示,静脉营养组的PA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监测PA,我们发现其值静脉营养的应用后,PA逐步上升,明显超过普通早产儿。

目前在我们国家尚没有新生儿血清前白蛋白的正常范围,这对我们的研究也带来了一些障碍。但我们认为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结合C-反应蛋白(CRP),能早期发现感染同时判断感染控制情况;同时对早产儿静脉营养监测又有一客观的指标,加之其操做简便,可以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儿科学组.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中华儿科杂志,2001,39:42-43.

[2] J Bendel CM.Nosocomial neonatal candidiasis.Pediatr Infect DisJ,2005,24(9):831- 832.

[3] Eugene L Neonatal candidosis:clinical picture.management controversies and consensus,and new therapeutic options.J Antimicrobchemother,2002,49(1):69-73.

[4] Furst P.营养新起点.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10(2):74-7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