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蓝工作室: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摇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蓝工作室: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摇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蓝工作室简介:2011年,磨小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投入资金1.1万元,从语文学科课程开端,聘请了市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专家、特级教师傅先蓉老师,成立了磨小的“青蓝工作室”。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讨活动22次,重点针对“转变教学方式,精讲多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课时设计开展研究活动。目前,工作室有学员8名,均是自愿报名的青年骨干教师,工作室每周三下午全时段开放教学课例研讨活动,由1-2教师呈现教学课例,每位执教教师提前给每个成员提交教学设计,课后在傅老师指导下集体交流研讨。工作室成员通过两年的努力,课堂教学有明显变化,执教水平显著提高。

杨硕仁:在青蓝工作室的日子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每当吟咏这些句子,眼前就会浮现出傅先蓉老师银白的头发,神采奕奕的眼睛,灿烂的笑容,耳边便会想起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话语。在青蓝工作室的日子,宛如画卷,一一展开,那都是些难忘的日子,因为我和我的同事们,孜孜不倦地走在追寻探索语文教育真谛的路上。

初进青蓝,也曾忐忑,也曾疑惑。我能收获些什么呢?我们这个团队,又能做些什么呢?其后的日子,没想到却能获得这样多,这样多。

同课异构,让我警醒。还记得《春天的手》,青年教师杨柳和我同课异构。课前查找资料,阅读同行教学设计,总无法让我释怀。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怎样把识字写字,理解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有机的融合,建构一堂情趣盎然的语文课啊?在手忙脚乱中,像拉着老牛的破车,踉踉跄跄,步履维艰地走完了整个教学流程。下课铃声想起的时候,心里顿时惆怅茫然,小学低段语文,是我永远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吗?杨柳老师第二节课继续执教《春天的手》,她巧妙地从课题入手,引导孩子们从读音,笔画,学过的,生活中认识的汉字开始,把孩子们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童话世界。欢快的读书声一次次在教室里想起,清脆的笑声一遍遍回荡在教室,稚嫩的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来,无可置疑,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低段语文阅读课。傅先蓉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在这节课里,你听得见孩子们生命拔节的声音,感觉得到童声里恍然大悟的激动,春天的手,走下书本,幻化成语音,变化成绿叶红花,莺歌燕舞,融进了孩子们的生命历程里。”我明白了,无论仿面对怎样的学生,怎样的教材,心中那颗童心,为孩子成长铺路的心是不会变的,唯有这样的心,才能观照自身,把语文二字写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孕育出质朴热情智慧的生命。为自己曾经的骄傲,曾经的轻视,深深地惭愧。我知道,此后的日子,我要奋起直追。

参与做课,让我醒悟。罗娟娟老师执教《晏子使楚》,这是一篇耳熟能详的课文,无数教师,知名的或者无名的,都有过自己的解读,要在课程标准下,站在儿童的视野进行新的解读,带领孩子们走过属于自己的学习旅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从试讲开始,到一次次的磨课,到课后学生访谈,我们总觉得缺乏了什么,直到有一天,一个学生的一番话让我们恍然大悟,孩子说:“老师,我们觉得《晏子使楚》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语言。”这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切豁然开朗,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视野上,为儿童的发展服务,尊重文本特点,语言表达特点,细心寻觅语言的发展点,情感的生长点,精神的升华点,这才是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追求。

走进赛课,走向成熟。参加成都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执教《大禹治水》,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和学生们道完再见,情不自禁回首来时的路,百感交集,时时经历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路历程,时时陷在困惑、迷茫、清晰、遗憾、喜悦的思考泥沼里……

第一次清晰地将《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年段阅读教学目标,学期阅读教学特点(预习)融合在一起,一条自上而下的线在教学中贯穿始终,使教学初步具有了这样的魂:儿童本位、语文本色、生活本源。

课堂的目光始终聚集在一个点上,在这个点上,文字与情感融治地共生着。那就是“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力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了东边的大海里。”领着孩子们,不断走近这些简简单单的文字,在倾听中,在想象中,在交流中,一层层凿开文字看似冰冷的表面,走进那个久远的洪荒时代,聆听着文字背后潜藏的悠远声音,注视着文字背后描绘的艰辛画面,体会着文字深处传递着的先人智慧,感悟着文字深处涌动着的动人情怀。不知不觉间突破巨大的时空障碍,民族伟人、治水英雄禹褪去了神性的光环,焕发出人性的光辉,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悄然间播下一颗凝聚着艰辛、智慧、无畏因子的奉献种子,也许有一天它会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我想,文字的的确确是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工具,但文字又是灵动的,有生命有情感有精神的,这两者亲密无间地融合,也许就是我们苦苦寻觅的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吧。

课堂上我总想冲锋在前面,其实,我该退隐,哪怕胸中涌动着万千激情,也要化在循循善诱的引导里,化在情不自禁的赞叹里,化在热情洋溢的激励中,化在心平气和的等待中,唯有如此,才能倾听到儿童心灵花开的天籁之音。我所要做的,就是搭起一座舞台,观看孩子盛大纯真的演出;就是把孩子带到文字构建的殿堂里,孩子们自己去寻觅属于自己的宝贝……期待着有一天能进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形的境界里,那才是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最大的幸福。

在青蓝的日子里,累并快乐着。或许我们永远不会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但是我会执着地朝着我想追求的理想语文课堂行进:生活在不同时空里的生命个体通过文字搭建的鹊桥,在特定时空(课堂)相会在文学文化的殿堂里,彼此间生命的丰富、发展、启迪、润泽。

杨柳:教育之梦,扬帆起航

九年前,我走出大学校园,选择了教师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作为我的事业。

走上教师岗位以来,我不断拼搏着,也一路收获着,回头看看自己的成长历程,品味着辛劳与芬芳,体会良多。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青蓝工作室”的成立,给我的教育之梦插上了翅膀。

与名师对话,洗涤我们的心灵。特级教师傅先蓉老师和市学科带头人颜慧校长是工作室的导师,导师们亲切、智慧,在细致的评课议课中,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就那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让我豁然开朗。还记得导师们指导中灵动智慧的教学策略,亲切民主的师生交流;还记得导师告诫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敬业的老师,做一个善于学习钻研,不断自我成长的专业性老师。在“青蓝”学习过程中,我时时感受到导师对我们专业成长的助推,同时,以她们高尚、优雅的人格洗涤我们的心灵。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语文教学的专业知识,更从导师身上学到了教育的热情。

与学员对话,碰撞我们的智慧。青蓝工作室是一个相处融洽、乐于学习的团队。教师们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室的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我们喜欢工作室的温馨、和睦,在这里能时时感受到热烈的学习氛围、学习和钻研的快乐,因为学员们都充满着对教育的热情。工作室的活动是忙碌充实的,这里有上课前的紧张准备,还有听课时的专心笔记,更有评课议课时的真知灼见。每一次争论、每一次探讨,总能碰撞出智慧的思维火花,分享学习成果让我视野开阔,思想升华。在这里,我们也会提出自己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同伴们畅所欲言,给予帮助和鼓励;在这里,为了相同的教育梦想和追求我们成为了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与实践接轨,锻炼我们的能力。我把在工作室中获得教学理论和成果用于我的课堂和论文撰写中,积极进行探索,不断地分析、讨论,我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几年来,我所执教的《买文具》在区录像课评比中获一等奖,《下雪的早晨》在区“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赛课中获一等奖,同时自己所撰写的论文《高年级语文预习本的建立》、《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在四川省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还获得了“区优秀教师”、“区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我本人也入选了武侯区“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班,区“张德英老师名师工作室”进行学习。摆在面前的机会如此之多,我的专业成长从未有过的迅速,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在“青蓝工作室”里得到的。

教师成长离不开好的环境,指导有方的恩师,更需要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付诸实践的行为,通过不断学习获得知识。人的成长需要机遇、能力等多种因素,祝愿每一位老师都能寻找到那条属于我们成长的铺满鲜花的路,让教育之梦,扬帆起航。

刘英:给我一个舞台,还您一份精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教师”不仅仅局限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更指不守旧,不固守常规,积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每天都有新面貌的教师。将“新教师”与一般教师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工作年限,而是他们是否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是否不满足现状、一直充满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2010年9月,新学期开始,刚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的刘英老师,就接到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执教本学期校级语文大组教研课。虽然她在1997年就师范毕业并在小学任教语文工作,但是,97年至05年期间致力于自修大学专科、本科分散了较多的精力,2005年―2008年期间又脱产参加研究生的学习,脱离工作岗位三年之久,对于新课标的动向掌握得不好。自2008年重返语文教师工作岗位以来,深感未能触及新课标的脉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感。

接到任务后,听说学校请来成都市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家傅先蓉老师亲临指导,她立即着手认真准备,经过全年级老师们的通力协作,反复做课,三次试讲后,我的一节关于小学五年级儿童诗写作指导课与全校老师们见面,正是在这节课上,她得到付老师悉心的指点,深切地感悟到新课标下以学生为本,先学再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在付老师严厉的批评与和蔼的指点下,她慢慢明白了儿童诗语言简单,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特点,也渐渐明白了要引导孩子们在充满意境美的儿童诗里走个来回,在诗中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自我,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的感悟,再辅以仿写为阶梯,搭建学生自创儿童诗的平台,以写作寄托学生生活中积淀的情感。后来,她以这一节课为范例,写的教学论文《以读促悟 以写寄情》荣获四川省教育厅第九届教师论文评选一等奖。

2011年,学校成立了名师“青蓝”工作室,邀请傅先蓉老师作为工作室的特约嘉宾,亲临指导工作室里老师们的课。刘英老师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两年多的时间里,工作室里的9位老师,在傅老师的带领下,硕果累累。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北师大皈小学语文1-12朋课本出现的所有“金钥匙”,并在梳理的过程中发现了该教材关于培养学生习惯、能力、方法方面,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环环相扣的严谨、科学的理念,理解到编排者的良苦用心。其次,老师们贯彻执行着付老师的“先教后学、以学定教”理念,根据学情及课文需要突破的重难点设计预习作业,提前了解学生的“获”和“惑”,以学定教,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再次,老师们始终坚持教材的整体性,教学时,以单元为整体,根据各篇课文与单元主题的关系,设计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将单元主题理解透彻。并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将语文天地的内容整合进教学环节中去,让每节课都充满效率。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