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学校教育中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体育精神对塑造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人格的概念和当前学生的人格特征,探讨了开展体育精神教育对培养健康的人格的作用和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精神 人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237-02

1 人格,健康人格的含义及当前学生的人格特征

1.1关于人格

人格,因为牵扯到多方面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人格可以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不同角度去解释和说明,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解释和说明也会被赋予新的、不同的含义。但如果归结到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上,可以认为人格是个体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一种表现,即个体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及行为的模式。

1.2健康人格的含义

由于人格概念的复杂性,健康人格的含义也就更加难以准确界定。综合各种健康人格认识中的共性因素,可以认为健康人格就是超越个体生物本能和其生存的环境特征所具有的可以拓展、丰富、发展及完善的潜能,使人与其他个体、团体友好相处并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实践这些潜能的人格特征。

1.3当前学生的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有历史传承性,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厚而有特色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代表,崇尚“仁、义、礼、智、信”及中庸、和谐之道,注重修身养性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人格特征尽管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在近代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被冲的支离破碎,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屈辱历史使国民人格深陷自卑与怀疑之中。基于传统文化的人格特征最被人诟病的是畏惧和漠视竞争意识、压抑冒险精神,例如不为人先、不耻人后、知足常乐、能忍则安这些词语耳熟能详即是真实写照。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和潜移默化,造成很多学生害怕竞争、缺乏合作意识、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等。现行应试教育制度,造成中小学热衷于升学率以及学生把通过高考升入大学作为几乎唯一的成才之路。教师和家长太看重文化课成绩,使学生既缺乏体育能力,也对参与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存在明显的“重文轻武”倾向。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行,学生中独生子女人数比例较高,不少学生具有娇惯、怕吃苦、抗挫能力差、注重个人利益等特点。又受到当前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及存在素质教育不足的问题,学生中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

2 体育精神的内涵,表现形式,精髓以及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2.1体育精神的内涵

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文化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总和,主要通过体育运动形成并集中展现出来的体育意识、体育思维和体育价值观念,最终所形成的一种体育品质。体育精神是体育教学中更高层次的组成部分,是体育运动的灵魂和精华,是进行体育教育的基础。在我国,体育精神教育包括中华体育精神教育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两部分。中华体育精神教育内容包括祖国至上、敬业奉献、科学求实、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和遵纪守法。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是指“相互理解、友谊长存、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以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教育。

2.2体育精神的表现形式和精髓

2.2.1竞争性与超越精神

竞争性是现代体育运动特征之一,有别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修身养性和气功武术等健身方式。现代体育运动更强调竞技性和对抗性,这种对抗性包括人对自然的挑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抗衡;而我国传统健身运动是通过发挥自身的力量来抵御外部的威胁,规避了主动竞争和对抗,因而弱化了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缺乏竞争意识将在机会的把握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现代体育竞争性赋予了价值层面上的超越精神:超越自我、超越对手和超越极限。

2.2.2规则性与公平竞赛精神

规则性是现代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详细、明确的规则,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规则限定了参赛者运用身体或借助外物的范围,明确了可以操作的边界,在规则范围内允许进行最大限度的尝试和挑战,超出规则范围则不被允许,这与人类社会的情况非常相似,法律范围内可以自由发挥,法律范围外则被严格禁止。规则性所体现的公平竞赛精神包括三个方面:尊重规则、尊重裁判和尊重对手。

2.2.3组织性与团队精神

体育运动中的团体项目,即便只有两个人的小团队。其组织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日常训练中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有针对性和有策略性的训练,以保证团队的组织性和配合的默契性。人类是有组织的社会,现代文明将这种组织性提升到非常高的程度,个体如果不能融入组织中,不善于交流和沟通,将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提高组织性与团队精神一脉相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队意识、团队互动和团队合作。

2.3体育精神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2.3.1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团队项目,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比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需要通过相互支持、相互信赖和相互合作赢得比赛,团队中存在猜忌、相互抱怨、缺少协作都将导致失败。通过比赛亲身感受到团结的力量、集体的伟大,就会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2.3.2发扬主人翁精神,提高参与意识

主人翁精神就是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岗位当成与自己休戚相关、命运相系的事情。学生在参加所喜爱体育活动时,常能全身心地投入,并且乐在其中、荣辱与共,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发挥特长,发展个性,提高参与意识。

2.3.3提高法律意识,追求正确成功路径参加比赛,必须熟悉比赛规则、尊重规则;通过比赛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平竞赛的重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遵守规则、讲求诚信、注重事实的良好作风,进而在日常生活学会遵纪守法、明辨是非、弘扬正义,在人生路上追求正确的成功路径。

2.3.4加强竞争意识,提高抗挫折能力

竞争是竞技体育最主要特征,通过参加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积极进取、无畏挑战的精神面貌;鼓励学生树立战胜困难、超越自我、永不放弃的积极态度;印导学生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比赛作风。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就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抗挫折的能力。

2.3.5培养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

健康人格就是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面对多元化的思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诱惑能够正确应对。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重要的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消除不良情绪,正确处理压力,保持乐观、开朗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精神教育和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

3.1大力宣传和弘扬体育精神,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的宣传力度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体育精神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网络、体育课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学生对体育精神教育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

3.2改进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加强集体活动和对抗训练

针对当前学生的人格特征,采用恰当的教学和训练方法,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开展集体项目和有对抗性的竞赛项目,培养团队配合、协作精神,提高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对抗训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勇敢面对竞争的态度。

3.3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性别、年龄等差异,对体育教学的接受程度必然有所不同,所以应正视这些差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和训练,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4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对于教学方法不应当总拘泥于教材或固定的模式,应本着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先进手段,丰富教学实践活动和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和参与体育活动。

4

结语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的话:当把学校所教授的东西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若将其引伸,可以理解为剩下的就是健康的人格,这也正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人格教育作为己任,通过贯彻体育精神教育,达到培养健康人格的目的,使之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