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乃立足之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基。缺少实体经济的支撑,经济的发展则不可持续,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验证了这个观点。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尤其是非公企业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令人惊叹,其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国有企业的发展速度。但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非公企业当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大量的产业资本流入转向虚拟经济领域,实体经济"供血"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举步维艰。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摆脱虚拟泡沫的幻影,实现真正的财富。
关键字:非公企业 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
改革开放之后,非公经济开始复兴并且迅速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国民经济起飞不可缺少的助推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发展,非公经济表现得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符合市场的需求,主体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非公经济在加快市场化进程、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众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其他经济成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利益的诱导下,众多非公企业将目标不断转向虚拟经济领域,抽出更多的实体资本注入虚拟经济中。当国际金融风暴来袭,虚拟经济泡沫破灭,这些非公企业的财富梦一夜之间化为泡影。这些深刻的教训告诉人们: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夯实企业之基、壮大企业之本。
一、非公企业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其破坏力到现在依然没有消退,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不景气,发展速度极其缓慢。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和内外压力的夹击中,非公企业的境况也越来越艰难。
1、非公企业发展形势严峻。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融资是阻碍非公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我国有90%以上是中小企业,其中80%以上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在2012年9月夏季达沃斯举办之前,凤凰财经网对13个民营企业家代表做了一个调查,其中约85% 的代表认为企业融资相比2011年更难甚至是完全没有融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之间的结构性出现了不平衡,加之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用工荒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劳动力价格在上升,原材料价格在上升,整个加工成本在上升使得非公企业的运营成本急剧上升,压力加大。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65%~70%的非公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其中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急剧下滑,国外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贸易保护抬头,印度、越南等新兴国家异军突起,我国企业面临严重的国内外市场困境。不仅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受阻,部分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的国际市场也在萎缩。
2、产业空心化趋势明显。造成非公企业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成本高,利润低。随着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成本价格的上涨,许多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靠实业起家的众多非公企业纷纷"逃离"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把大量的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投向虚拟体经济领域,纷纷转行做投资或投机。"搞实业不如炒股票、炒房产"、"不求百年基业但求资产增值"的论调流行于坊间,作为中国现代市场经济主体的非公企业搞实业的动力渐渐变小了。第二、民间资本未规范。大量民间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变成炒卖资产的和"热钱" 和"游资"。如非公经济发展得最为迅速的温州地区,民间资本异常充沛,据央行调查统计,目前其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过千亿元,涉及约9成的家庭和6成的企业,其中60%以上的民间资本进入到虚拟经济领域之中。如此大量的资本并没有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得实体经济越来越倾向于空心化。
3、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最先促使中国经济腾飞的正是那些大力从事实业的实干家,他们的实干精神造就了"中国奇迹",他们也成为了中国实干家的典型代表,比如将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第一村"的吴仁宝、将联想发展成为"中国家庭电脑首选"的柳传志、将娃哈哈发展成为"中国最大饮料供应商"的宗庆后……而如今,一大批的企业家早已没有了踏踏实实从事实业的干劲,一些企业主无心从事实业,都想赚快钱,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团体,像炒房、炒股票、炒期货、炒藏品、炒艺术品、炒地、炒矿、炒黄金,结果导致资产价格越炒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新形势下发展实体经济刻不容缓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已刻不容缓,实体经济才是非公企业寻求发展的必要路径。
1、实体经济是基石,引领经济真实增长。真正的经济发展是实实在在的,是对社会有物质财富贡献的经济发展。实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实体经济发展,则国家兴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从国际经验看,拉美国家曾因过度城镇化,实业衰落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英国曾因过度追逐资本回报,忽略实体经济而丧失强国地位;日本因产业空心化、房地产泡沫化以及日元的大幅升值,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滞和衰退;美国次贷危机充分揭示了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所导致的"物极必反"问题。所以,要想经济实现真正增长,必须借助实体经济这个基石。比如德国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下依然经济增长强劲,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国一直注重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制造业成为其经济"脊梁",确保了经济增长的活力。
2、实体经济是根本,有效防止泡沫经济产生。事实证明,虚拟经济泡沫往往只是金融危机的诱因,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实体经济出现了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全世界遭遇了20 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金融风暴。对于这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风暴,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将其归咎为"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失控"、"不良竞争"或"借贷过度",资本市场的过快发展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其他的经济形式只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泡沫产生越来越多,最终在虚幻的价值中不攻自破。借助于实体经济来增加价值的生产方式才是经济发展的牢固基础,才能成为虚拟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非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防止因对虚拟经济的过度投入而限制本企业的发展。
3、实体经济是风向,强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实体经济运行、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在还不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氛围中,金融体制改革必须根据我国的具体实情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尤其是金融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中国国情。我国的基础产业还比较薄弱,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而目前的金融体制更多的是用于资本市场而非实业。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体制背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必然演变成资本市场内部的投机,进而催生大量泡沫。这种失去支撑的、单纯逐利的行为,对市场的破坏力不可估量。由于金融改革不到位,非公企业在融资、土地等生产要素使用方面并未得到与国企相同待遇,如在货币政策紧缩背景下,信贷供给往往倾向于国企,而大量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领域获得资金。在十提出"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体"的规划之后,必然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资本来支持其发展。特别是非公企业的资金需求会引导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比如国务院推出的新36条就是针对如何支持非公企业发展所出台的意见,其中有一条就是关于如何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4、实体经济是纽带,加快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纷纷通过扶持本国的实体经济来减轻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加说明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美国提出了"出口倍增"和"再工业化"的目标来试图恢复实体经济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改变原先的"空心化"产业状态。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通过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表现出来,所以要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加快生产业发展统一起来,促进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多措并举推动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
1、降低企业税负。税负过重,会缩小企业的利润空间,直接影响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设备更新,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我国的企业税费分两种,一种是17%的增值税,折算成与欧洲可比的口径约23%,高于欧洲20%的平均水平;另一种是33%营业税,日本、英国只有30%,德国仅有25%,而美国也仅是实行15%、18%、25%和33%的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考虑到我国企业经济效益较西方国家低的事实,我国企业的实际税负就显得更重,尤其是没有政府支持的非公企业更为严重。根据调查,超六成企业感到税负过重。因此,要想非公企业顺利进行实业投资,必须适当降低企业税负,缓解企业运营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改革金融体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制的良性互动,必须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切实缓解非公企业的融资难。为此,首先要积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与企业构成相匹配、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是资本市场化的更高层次目标,主要就是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按照市场规律发展的资本市场,是非公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也是支持非公企业便利融资的前提。其次要积极培育面向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我国的大中型金融机构的融资对象往往倾向于国有企业或是具有国有背景的大企业,非公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微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中国民营经济研究协会会长保育钧通知曾经说过:"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因此,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服机构可以切实缓解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为非公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减少投机暴利。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标转向虚拟经济,为解决企业产业空心化的趋势,就必须限制投机暴富,挤压"炒"经济的空间,规范金融、房地产等市场,营造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回归实业发展,必须使实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改变"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的局面,改变一些经济体或地方靠垄断获取超额利润或回报的现象。限制投机暴利,为实体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让游离实体经济的民间资本回归实业,使游资热钱逐渐"降温"。
4、遵循市场化路径。重振中国的实业,唯一的路径依然是市场化,让有计划的市场按照经济规律运行。在宏观调控上,近年来,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引导性不断加强,同时,因政府掌握着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社会资源,侧面加强了对非公企业的干预。现在我们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减少行政对经济事物的干预,为给非公企业营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政府在转变职能上依然有较大的空间。在我国这样的一个实行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大国,很多问题都是可以放到市场中,比如非公经济企业普遍反映的在发展外部环境上的"玻璃门"、"弹簧门"、审批环节太多等隐问题,其实都是可以由市场自行解决的,政府需有计划的退出某些领域的干预,这样才能为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创造更为有力的宏观环境。
5、提升创新能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说: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可以改善经济组织形式和提高管理效率的,从而不断提高效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一个经济实体而言,创新是是发展的原动力,是成功的保障。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要根据自身实际,把握创新的主动权,把握市场机会,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提高创新水平,走出一条做强自身的创新之路。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经说过:"中国要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而非公经济要发展,则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回归实业。虽然目前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融资难、成本高、用工荒等等。因此,要引导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支持非公企业回归实业,比如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降低企业税负、改革金融体制;从社会层面来看,可以减少投机暴利、遵循市场化路径;从企业自身来看,可以提升创新能力等等。只有从不同层面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才能使非公企业顺利回归到实体经济中去,使实体经济成为其发展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