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伞中情 第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伞中情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二女生小潘,年幼时即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当时医生建议她接受外科手术,修补室间隔缺损。

小潘的父母考虑到外科手术创伤大,并且术后胸部残留长长的疤痕,可能给幼小的女儿留下长久的心理阴影,因此决定暂时不进行手术。

一等十多年过去了,近一年来,小潘时常感到活动后胸闷。当地医院检查后告诉小潘的父母,她的症状是由于室间隔缺损引起的,如果再不进行治疗,可能会永远失去手术机会。同时,当地医生也告诉小潘的父母,与十几年前不同,现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除了外科修补手术外,还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治愈,但不知道小潘的情况是否合适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通过不留疤痕的手术治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2009年暑假,小潘的父母带着女儿来到了国内最早开展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上海长海医院心内科。

心内科主任秦永文教授询问了病史,对小潘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在查看了超声心动图后,秦主任告诉小潘的父母:

室间隔缺损就好像墙上有个洞,介入治疗的目的就是把洞堵上,即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的封堵器由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由左右两侧盘片和中间的腰部构成,具有形状记忆的特性,既可被压缩进鞘管通过血管途径输送到心脏,释放后又能恢复原先的形状,使腰部堵住缺口,而左、右盘片分别夹在室间隔的两侧。

根据心脏超声的表现,小潘的室间隔缺损直径并不算大,但缺损的上缘距离主动脉瓣较近,因此封堵器可能会影响主动脉瓣关闭。打个比方说,主动脉瓣就好像是一扇门,如果墙上的洞距离门太近了,洞堵了以后,就有可能会影响门的闭合。好在目前针对不同位置和形状的室间隔缺损已生产出相应的封堵器,像小潘这样类型的室间隔缺损,可以选择偏心型的封堵器,既可以完全闭合室间隔缺损,又不会影响主动脉瓣的关闭。

于是,小潘的父母决定让女儿接受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

入院后第二天上午10点,小潘被送进了导管室,手术由秦永文主任和赵仙先教授共同完成。

局部消毒和铺巾后,秦主任一边和小潘交谈,一边在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和股静脉,随后经股动脉鞘管送入导管到达左心室进行造影。

在X线摄影下注射造影剂后,小潘的室间隔缺损清晰可见,造影显示缺损位于室间隔膜周部,缺口直径4毫米,缺损上缘距离主动脉瓣1毫米。

完成造影后,秦主任送入另一根导管和长导丝,并操作长导丝通过室间隔缺损口到达肺动脉(右心系统)。随后,通过股静脉送入导管和圈套器也到达肺动脉,在肺动脉内圈套器捕获长导丝并把长导丝拉出体外。这样,就建立了股动脉-主动脉-左心室-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右心房-下腔静脉-股静脉的导丝轨道。

通过股静脉,沿导丝轨道送入直径约3毫米的输送鞘管到达左心室。

由于室间隔缺损的上缘贴近主动脉瓣,为了避免封堵器影响主动脉瓣的关闭,秦主任选择了偏心型封堵器。把封堵器与推送杆相连并压缩入输送鞘,推送杆前送封堵器到达室间隔缺损口,就像撑伞一样,封堵器左侧的盘片出鞘管以后先打开,由于左侧盘片直径大于室间隔缺损口的直径,因此当输送鞘和封堵器一起回撤时,左侧盘片就卡在室间隔缺损口的左心室面。此时,秦主任小心地固定封堵器而继续回撤输送鞘,封堵器的腰部和右侧盘片先后张开并卡在室间隔缺损口和右室面上。

心脏听诊证实,原先的杂音已经消失。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和主动脉造影确认,封堵器的位置和大小合适,并且封堵器不影响主动脉瓣关闭。秦主任释放了封堵器。

再次进行左心室造影,显示原先通过缺损口的血液分流已消失,室间隔缺损已被完全封堵,并且主动脉造影显示,尽管封堵器贴近主动脉瓣,由于选择了偏心型的封堵器,主动脉瓣的关闭完全不受影响。

上午10点45分,手术顺利结束,小潘被送回普通病房。

介入治疗后第二天,小潘已能下床行走,住院一周后出院,她高高兴兴地准备迎接新学年的开始。

秦永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经他的研究和推广,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实现了国产化,在国际上首先研制出应用于多孔型室间隔缺损的细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应用于边缘不良型室间隔缺损的零边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赵仙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专业特长为心血管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导管诊断和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