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美国研究阅读的专家吉姆·崔利斯说过: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布什说:给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送给孩子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总之,人都能从阅读中学习,获得乐趣,变得越来越聪明,变得越来越有品位,从读书中获得幸福的人生。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哪些素养?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的“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认为,一个人的阅读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二是从阅读中构建意义;三是能从阅读中学习;四是积极投入,有阅读的兴趣。那么,结合我国的实际,我认为阅读教学一是要培养阅读的兴趣,这是阅读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三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的方法;四是要养成阅读的习惯。一个学生有了持久的阅读兴趣,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的方法,就会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会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才能从阅读中建构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学会学习。
在我看来,阅读教学的走向有这么几点:①阅读的策略化。进一步研究思考怎么使精读教学策略化,就是在以策略为导向的精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用一种整合的观点来统筹“主题学习”。②阅读的课程化。阅读是超越语文的。阅读既包括语文学科,也包括其他学科。要让阅读走进各门学科,体现跨学科的阅读。③阅读课内化。如果把课程标准提倡的课外阅读145万字,完全放到课外,是靠不住的。或者说,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做到课外阅读145万字的学生。少之又少。“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做到了,怎么做到的?就是阅读的课内化,即实现了课内、课外阅读的贯通,在课内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④阅读生活化。阅读即生活。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生活。阅读应该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每天必做的事情。⑤阅读社会化。不仅要创建书香课堂,还要创建书香校园,进而创建书香家庭、书香社区,最终创建书香社会。如果真的做到以上几点,这项实验就会走得更远。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明确的总体目标,就是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项实验走到今天,已经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这是实验的一个很大的贡献。比如,在实验中,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中心小学进行自能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总结了自能学习的方法20条。这20条里面有目标、有理念、有方法、有策略。他们提出的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创新、反思的能力,我认为抓住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点。还有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一小提出让“主题阅读”成为“主体悦读”的理念和做法。所谓“主体悦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快乐地阅读。山东省安丘市城北小学提出一主、二翼、三线的学习策略。一主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二翼中的一翼是课堂阅读,再一翼是课外实践活动;三线就是学校、家庭、社会联动配合。他们还提出“一日四读”:晨读、课前诵读两分钟、午间自读一刻钟、回家和家人一起读。这些学校的成绩,都是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总体目标指导下,因“校”制宜,利用各自的条件,发挥各自的优势所取得的。
在“语文主题学习”实践中,实验教师还开发了一些课型。我曾在山东潍坊实验区听过三位老师的课,她们展示了不同的侧面。赵红老师用一个课时教两篇课文,教学目标定得准,训练密度大。在她的课上,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教学的组织、掌控和推进。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恰当的指导。特别可贵的是一节课教两篇课文只提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关《清澈的湖水》一课:“你认为小洁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第二个问题是有关《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你想对小男孩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结合课文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第三个问题是拓展部分:“如果小鸟受伤了,野兔受伤了,你会怎么做?”这就是省时高效的奥秘。我们现在看全国的精读教学课堂,是满堂问,从课文的第一段第一句问到课文的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有一位教研员告诉我,一位教师曾在40分钟内问了212个问题,还有什么时间去听说读写?所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整合关键的、重点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最好能提出与课文内容理解、语言学习、写作方法等有密切关联的问题。
韩兴娥老师的课难度很大。她以12个成语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比如,在语言环境中读成语,让学生加深记忆;让学生读故事、猜成语、试着说意思相近的成语,有的学生还说出意思相反的成语;教师给出解释,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对成语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她还设计了“成语运用猜一猜”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在运用中来巩固成语。学生有那么多精彩的回答,非一日之功,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平时韩老师引导学生读得多,对传统文化知识积累得多、接触得多,所以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运用自如。
毕英春老师的课用的是教科书里的内容。她用不到两节课的时间,大致完成了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仅速度快,而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个效率令人吃惊。在这一个小时里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了一篇课文,师生共读了三篇课文。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比如《少年闰土》的教学,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谈初步感受,然后再思考回答。学生印象最深的是“月下刺猹”这一段。在此过程中,教师渗透一些学习的方法,我强调的以策略为指导的阅读教学就是这个意思。如,月下刺猹,用了词语比较法“捏”和“握”来感受人物形象,进而又通过看图听朗读配音的方法让人物形象立体化,接着学生练习背诵,使闰土的形象活在记忆之中印在脑子中。老师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下一个重点是“雪地捕鸟”,老师请一个男生来介绍、表演捕鸟的方法,而且该学生和下面的同学互动,求得准确的理解,来体会闰土的能干。接下来又抓一个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应该说这篇课文该抓的都抓了,该练的也都练了,还渗透了学法的指导。最后,老师让孩子用学第一篇的方法,举一反三,来引导学生自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自学。毕老师设计的学案要求学生做四件事,其中第一件事是: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想一想这篇课文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哪四件事,并概括出小标题。这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阅读能力。我认为毕老师这点抓得很对、很好。
,
我欣喜地看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舞台,使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探索语文教学的路子。在实验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反过来,他们也丰富了实验的内容,使实验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景象。
总之,我们要通过这项实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语言学习的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潜力。可以说,做好这项实验能够为学生学习语文打好基础,也为他们学习各门知识打好基础,为他们一生的发展、一生的幸福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