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能力本位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能力本位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能力本位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文章针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实际,基于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尝试构建会计专业“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以期推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模式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关键词】 会计专业; 能力本位; 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教育”(简称CBE)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而不是知识水平,其核心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教育要求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密切结合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近年来,对能力本位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评价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但在课程体系建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尤其是高职会计专业,目前基本上还沿袭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目标。因此,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为主旨,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对推进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能力本位开发会计课程的思路

(一)课程开发以“能力”为主线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本沿袭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模式,专业基础知识偏多偏深,实践技能训练远远不足。基于能力本位开发会计课程,必须打破现有的“学科本位”课程模式,依据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效融合,重构专业知识,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再是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而是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

(二)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

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课程,必须深入社会对会计职业进行认真、广泛的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包括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知识要求、证书及其他要求等方面。通过对会计人才市场调查,分析从事会计职业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确定会计职业能力标准(包括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及各单元的鉴定考核方法等内容)。依据能力标准,将相关会计理论知识、技能有效融合,开发课程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另外,课程要满足会计行业各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课程设置还要体现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使学生具备创新、信息处理、协调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三)构建模块式的课程结构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按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开设课程,重视各个课程自身的理论体系完整而轻视教育目标要求的各个课程之间的整合和渗透,各个课程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沟通,很难形成为整体培养目标服务的合力和效果。不同课程的内容重复交叉(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在货币时间价值、存货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课程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有效梳理,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基于能力本位重构课程体系,就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模式,根据会计职业要求以及不同会计岗位的特点,以会计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每一会计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技能,把相应内容分别从多科教材中抽出,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重新组合,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与学科体系不同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式的课程结构,不仅可以强化对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而且可以精简、合并课程内容,避免重复,也可以克服学科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协调困难的弊端。

(四)开发“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内容

“理、实”一体化是实现工学结合、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受会计教材的影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却存在着严重脱节现象,往往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进行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弱化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以会计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把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开发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密切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的模块教学内容,是实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每一个教学模块,深度整合岗位核心知识点和岗位关键技能点,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知识为技能服务,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技巧,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五)构建基于能力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学科本位教学模式中,评价一个人的学习质量通常是以个人的卷面分数为标准,课程知识部分的考试是评价该课程的唯一依据,强化了考试成绩,难以考评受教育者的实际技能。因此,应改革原有的课程评价方法,构建以能力评价为主,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等进行全方位考核的评价体系,形成立体评价模式。首先,过程评价要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且加大过程评价力度,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实施后,都能及时得到考核评估,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其次,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将实践评价引入到评价体系中来,突出对职业技能的考核;最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全方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基于能力本位构建会计专业“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

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要求专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而高职会计专业正是肩负着培养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精简、融合、增设”等途径,淡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构建“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是由一条主线,三个模块,多个子模块构成,即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下按照教学要求和技能特点设置多个子模块。会计专业一体化模块式课程体系图示如图1所示:

职业通用能力模块着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竞争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多方面个性发展提供帮助。该模块下主要设置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职业指导与心理健康等子模块。

职业基础能力模块着重培养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包括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核算技能等。这些知识和技能是经济管理类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在经济管理职业范围内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既是从事会计工作必备的基础能力,也是从事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如企业管理、银行保险等职业的基础能力,是一种职业迁移能力,可以为学生将来在一定范围内“切换”工作岗位提供条件,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拓展空间。

职业岗位能力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岗位能力,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能力模块。该模块下,按照会计岗位,分设会计核算模块、理财管理模块、财务分析模块、税收及税收筹划模块、审计监督模块等。每个教学模块,都将依据该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对必备的理论知识、核心技能进行梳理,实现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的融合对接。在各子模块中,会计核算模块又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模块,该模块又按照会计核算岗位的不同,划分出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等模块。每个模块,都将依据各自特定的知识、技能培养目标,按照会计核算流程,对学生进行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对账结账等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完成所有教学模块的学习和训练,也就具备了从事会计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在会计职业能力中,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关联,是会计人员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工作所缺一不可的。职业通用能力作为一种劳动者必备的素养和能力,是对劳动者的基本能力训练;职业基础能力在经济管理类职业范围内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特点,既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基础能力,也是一种职业迁移能力;职业岗位能力是具体会计岗位适应能力的体现,反映技能的高层次,是会计职业的核心能力。基于三大能力培养开发的三大教学模块,可以灵活搭配,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实施

教学模块确定后,如何实施教学以达到预期培养目标,就成为问题的关键。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实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编写一体化教材

在困扰职业教育的三大难题(教材、器材、人才三大难题)中,缺乏配套且成熟合理的一体化模块式教材,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应打破传统教材片面追求理论性、系统性的偏多、偏难、偏深“三偏”现象,以会计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把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删改、编排,编写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密切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的模块教材。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教材,是推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关键。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

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克服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状况,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理论教学用实践去验证,实践教学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开展双向互动的双边教学活动,即教师边讲解原理边演示操作,学生边操作边练习。通过这样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感到易学易懂,并能当场练习当场掌握,将一些原本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学生较难接受的会计理论与岗位操作技能从似懂非懂、“依葫芦画瓢”逐渐变得“得心应手”、“融会贯通”。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三)建设一体化教室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场所。一体化教学场所可以是校内的实训室,也可以是校外的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企业)。因会计职业的特殊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受到限制,所以会计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场所,主要依赖校内的会计实训室。校内应建设会计模拟实训室、ERP实训室、投资理财实训室等,配备相应的教学软件、会计账表等,给学生提供仿真的职业环境。以校内实训室为基础,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课课堂为中心的做法、将课堂放到实训现场,边讲解、边操作,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的训练,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确保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文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2] 陈兆芳.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9(9).

[3] 高振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3).

[4] 刘春生,徐长发.能力本位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