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出成人的影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出成人的影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今社会中,还没有一种媒体能像电视这样广泛而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对少年儿童来讲,电视的影响更为明显,据调查,我国城市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为两到三小时,电视是青少年每天接触时间最多、获取信息最大、受其影响最深的媒体,看电视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起步于1958年。最初的儿童电视主要以动画片和木偶片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在中国家庭的逐步普及,儿童电视也随之在形式和内容诸方面丰富起来。儿童电视从儿童歌舞、儿童电视剧、儿童专题片,到少儿新闻、少儿谈话类节目等,可以说是花样繁多,几乎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办的少儿节目和少儿时段,目前单是中央电视台每天少儿节目的播出时间就在8小时以上,但与少年儿童的需求相比,与国际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儿童电视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准都显得不太尽如人意。

那么,目前我国的少儿节目,从设计观念到制作播出存在哪些问题呢?

“哄”孩子、“耍”孩子、“训”孩子是目前我国儿童电视节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许多少儿节目的编导及主持人,对儿童所需、所想并不真正了解,以为少儿节目就是“哄小孩”,只是片面地从成人的角度出发来设计、编导节目,主持人则认为只要装成小孩样、说小孩话,便能吸引孩子,不管自己的年龄特点,在屏幕上扭捏作态,错把肉麻当天真,使节目格调流于低俗。

“耍”孩子是我们在少儿节目中经常看到的,借“体验”、“游戏”之名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出“洋相”,不是平等地对待孩子,让孩子自然流露出天真活泼的本性,而是追求成人眼中的童真,形式单一单调,用过多的竞赛节目来增加趣味。当我们收看少儿节目时,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竞赛,这种竞赛包括许多方面:乐器演奏、唱歌、绘画、知识问答及现场竞猜等。在匆忙中,主持人或评委草率决定名次,有时主持人或评委的评议之词非常不妥,有的甚至“上纲上线”,过于严肃认真,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使参赛儿童当众遭受不合理的“失败”与挫折。

没有正确看待“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的关系,不能把握好“教”与“乐”的尺度。

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儿童当做成人的附庸,忽视了儿童与成人一样有着独立的人格,丰富的内心世界。由于少儿节目的编导、主持人大部分都是成年人,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少儿节目展示的是成人想当然地认为的儿童眼里的世界,而不是真正的孩子们心中的世界,他们的创作视角与“儿童自己的视角”存在着本质的错位,在这样的氛围中,根本无法让儿童在其中得到快乐,无法让儿童的想像力得到发展,更无法去催发和诱导儿童的潜在审美意识。

要想解决儿童电视成人化的问题,关键要在心目中树立“尊重儿童”的观念,倡导对儿童“本位”的关注。在20世纪50年代,陈伯吹在谈到儿童文学创作时就曾提过“童心论”,强调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主张儿童文学要体现“童真、童趣、童心”。这一主张同样适用于儿童电视。

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儿童的视角,走近儿童的生活,鼓励儿童的参与等方面。首先,要在心灵的贴近性上下工夫,以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语言,展示儿童的心灵。换句话说就是要尊重儿童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尊重儿童的想像力和内心情感,少儿节目的设计策划者及编导主持人们,要熟悉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及行为特征,要从思想观念上加以注意和调整,不能仅凭成年人自己的感觉和喜好来编排节目,真正做到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了解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瑞士广播公司(SBC)为了使儿童电视节目贴近儿童,不惜花费巨资对全国近2万名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作人员“以儿童为师”制作出了一部题为《Dinga》的系列木偶剧,采用孩子们提议的“企鹅语”对话方式,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电视节目上。电视是一种参与性的文艺形式,是否真正让儿童参与,让儿童自身来表达需求也是对儿童尊重的体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享有对一切有关自己的事项提出意见及成人应该听取,并按照儿童成熟程度采纳儿童的权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精神大力推广儿童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参与,“儿童拍儿童,儿童评儿童”正在成为国际上儿童电视的新理念,过去孩子们仅仅在别人的摄像机前充当“演员”,现在孩子们自己拿起摄像机,自己拍摄制作节目。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东视少儿新闻》是全国第一档由少年儿童自己采写、自己拍摄、自己主持的少年新闻节目,有国内国际的成人新闻的浅显的摘要和介绍,更多的是对于孩子有关的社会问题、热点问题的报道,由于所有的新闻都是小记者自己采写和拍摄的,大而空的东西少了,鲜活而生动的新闻多了,学生中的热点新闻也都得到了探讨和反映。中央台《大风车》专门开设了《我看见》栏目,所有的节目都由孩子们自己拍摄。《东视少儿新闻》和央视的《我看见》都是全面培训孩子使用廉价的家用摄像机,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对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看法。

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赋予儿童话语权,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孩子发表与成人不一致的看法。这就要求少年儿童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在我们的少儿节目中,引起成人兴趣的往往是孩子的童真、童趣,成人们习惯了将孩子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来关照,忽略了孩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儿童电视节目直接为我们的下一代服务,更要积极倡导与中国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新的德育教育观念,要致力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独立、健康人格,激发和打造少年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作为少儿电视工作者,一方面,我们必须自己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将这一理念进行传播,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孩子们营造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