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握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 有一则笑话:一日,父亲教儿子认字。他在纸上写了一个“一”,教儿子读。儿子读了几遍,记住了。第二天,父亲擦桌子时用抹布写了一个“一”,让儿子读。儿子读不出来。父亲说:这是我昨天教你的“一”呀,你怎么就忘了?儿子说:一天没见,“一”字长这么大啦!

虽说这只是一个笑话,却让我想起平面图形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如果老师板演的范图都是水平位置的,学生则认为摆斜了的图形就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平行线,如果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几组平行线都是水平位置的,学生就认定斜方向、竖方向的平行线就不平行了;看惯了水平位置的锐角三角形,一旦看到不同位置的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有的学生就不认得了。

归根结底,平面图形教学中的这些通病,往往是由于我们老师没有合理呈现实物材料,没有讲清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学生不能从“生活原型”中清晰地抽象出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造成的。

片段描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线段”教学。

1.感受线段的“直”

师请学生将带来的线放在桌面上。

师:桌子上的线是什么样的?

生:弯的。

师:你能把它变直吗?试试看。(学生操作)

师:怎么样了?(学生回答)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2.体验线段有“两个端点”

师:手里的线段有几个头?

生:有两个头。

师:这两个头又叫“端点”。

师示范画一条水平的线段。

师: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自己画,老师示范。

师(指着教材):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

同桌互相指一指,然后把找到的线段描出来,师指名学生上台画。

……

新课后,老师出示这样一道题:

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集体订正时,很多学生只选择了图②。

师:其他图形为什么不是线段?

生1:图①和图④的线都是弯弯的,图③的线是斜的,只有图②是直的。

师: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大部分学生摇头。

师(急了):同学们仔细看,图③是不是线段呀?

生2:肯定不是,图③虽然有两个端点,但它斜了,所以不是线段。

老师用沮丧的眼神搜索教室的各个角落,终于有个学生怯怯地举起手:“图③应该是线段吧,它虽然摆斜了,但还是直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此时,老师终于等到了正确的答案,课得以继续。

反思 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认定图③不是线段?从这个片段中不难看出,在将实物材料抽象出线段的特征这一过程中,师生一共在黑板上画了三次线段。第一次是在体验线段有“两个端点”时,老师示范画的线段是水平位置的。第二次是把“尺子”抽象成“线段”。受老师示范的影响,学生板演时也画成水平位置的线段。第三次是从数学书封面的边抽象出线段,学生中规中矩地把书摆在水平位置上进行描画。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呈现水平位置的图形,致使学生被一些非本质属性(位置)的因素强化了,从而对线段的本质特点有误解,以为水平位置的线段才是线段。

老师利用毛线、尺子、数学书的封面这些实物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的特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兴趣又有直观效果,但教师需要注意实物材料往往伴随着许多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实物材料直观呈现几何图形时,应该要考虑图形的位置、颜色、厚度等非数学因素的影响。

这节课不妨把实物材料的呈现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结合起来,这样设计——在拉直毛线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这一特征后,出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把斜放着的学生尺。

师: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点击,闪动尺子的一边,再点击,尺子不见了,抽象出一条斜放着的线段)

同样,也可以运用课件呈现数学书的实物图,从数学书封面抽象出线段。

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很自然地理解线段的位置可横可竖,长度可长可短,从而加深对线段本质属性的理解: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

(作者单位:湘潭市雨湖区风车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