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剪纸配诗相谐美 大俗大雅面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剪纸配诗相谐美 大俗大雅面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曾认为山西面食历史悠久、品类众多、技法独特、风味佳美,且与民俗紧密相连,充分反映了生活在黄土高原沟沟峁峁问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智慧,是一份值得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又觉得山西有关方面对山西面食宣传的力度不够,不免感到几分遗憾。

可是,很快我便意识到自己的“遗憾”或许是一个错觉。实际上,近几年来,山西烹饪协会等单位已为宣传山西面食做了大量工作,如出光盘,出书籍等等。书籍当中,以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山西面食》(三本一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山西面食》(分“家庭快乐族”、“绿色健康族”、“上班快餐族”三本)、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一套的《山西面食》为精彩,均图文并茂、构思新颖,值得一读再读。

不过,倘从个人兴趣出发,我觉得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那套《山西面食》更加令人爱不释手。原因就在于此书别开生面,以剪纸作品和诗歌来反映山西面食,令人耳目一新。

该书为水印线装本,两册,护封为紫红色有纹饰的织锦所制,显得古色古香。

该书题名为冯守瑞主编,郭梅花著。实际是冯女士主编写诗,郭女士负责剪纸。

冯女士为山西省烹饪协会会长,对山西面食了如指掌郭女士为山西省剪纸协会主席,是晋派剪纸的代表人物、剪纸艺术大师。这两位一唱一剪,一剪一唱,真可谓各尽其妙,相得益彰。

这套《山西面食》中,共收有拉面、削面、拨面、剔尖、擀面、擦面、头顶刀削面、猫耳朵、抿圪斗、豌豆饴铬、莜面栲栳、蒸花馍、炸油糕、摊黄儿、一根面,计16种。总数虽不太多,但应该说,山西面食中的重要品种已有所反映。

就一般情况而言,剪纸剪花乌虫鱼、田园风光更顺手一些。面点制作的场景剪起来可能难度就要大得多。然而,郭女士举重若轻,以浑厚、质朴、刚劲而又内蕴灵秀的线条将16道面点的制作情况栩栩如生地凸现了出来。试举5例如下:

“拉面”:那扎着白羊肚毛巾,穿着对襟衣服的汉子,面朝案板,自豪地仰着头,双手抖动,上百根面条上下舞动划成弧形,这是“抻面”过程中“甩”的动作的“定格”,真是美妙极了!

“碗豆饴馅”:只见一位年轻的后生,在木制的“饴铬床”上压制馀铬,压出的细丝,通过漏孔下到烧有沸水的大口铁锅中,呈半透明状,锅边放着有调料的碗,正准备盛煮熟的饴铬呢。此图画面复杂,但极为清晰。

“炸油糕”:一位穿着灯笼裤的小脚老太太在煎炸油糕,几个炸熟的油糕已捞出油锅放在盘中,画面的后面是两个俏女子在包油糕,案上,匾中,已有包好的待炸油糕。整个画面气氛和谐,莫非是老太太在和女儿、儿媳忙家务?

“头顶刀削面”: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将面团放在托盘里,托盘顶在头,双手握刀片削面,只见柳叶状的面片纷纷落入沸水锅中,铁锅两边,一女一男两个小孩在拍掌叫好。整个画面生动有趣。

“蒸花馍”:一位乡村老妪在蒸花馍。画面中有面制的羊、鸡、小娃娃、小老虎等等,均生动形象。

例子很多,几乎每一幅剪纸都是珍品,都值得仔细品赏,且愈品愈有味儿。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曾有诗云:“镂金作胜传荆俗,剪采为人起晋风。”是说中国的剪纸艺术是因晋(山西)地方风俗而发展形成,今信然。

《山西面食》剪纸好,其诗也不逊色,亦举4例如下:“一根面”:“绵绵长长一根面,玉丝不断水花溅。儿女孝顺一片心,敬奉父母祝寿诞。”制作“一根面”是山西面食中的绝技。一团面,在面点师手中,不用多少时间就可以揉揣拉搓出一根细而长且绵绵不断的面条来。截取一段,就可以下一碗面,以此孝亲,祝老人长寿,是顿为相宜的。

“蒸花馍”:“每到年节喜盈盈,花馍蒸熟刚出笼。五色百态各成彩,乡村老妪善造型。”华北、西北地区,农村善于在年节期间蒸花馍(又名礼馍等等),鸟兽龙鱼、五谷丰登、花好月圆、鱼跃龙门、子孙绵绵……寓意颇多,各尽其妍,制作花馍的人中,以妇女居多,而年长者更为擅长。

“搓面鱼儿”:“高粮碾面沸水烧,精细加工依古道。说是鱼儿不用钓,双手一搓五六条。”面鱼.是晋北、晋中民间常见面食,两头尖,中间略宽而扁,形似小鱼。有些能干的妇女,能在案板上同时用左右手各搓五六根面鱼,并迅速入沸水锅煮熟。本诗描绘的,正是这种场景。

“削面”:“飞刀削面刀如飞,片片柳叶舞妩媚。舞罢跃进浪花里,小白鲢鱼乱摆尾。”削面即刀削面,面可以托在手上、臂上,乃至项在头上削。本诗描绘的是托在手上削面的制作场景。

好的诗作还多,大体有“竹枝词”之韵味,口语化,生动,形象,少用或不用典,与剪纸作品配合得相当好。

最后,想说的是,这套《山西面食以剪纸配诗,大俗大雅,是一本集认识审美于一体的好书。由于它又是一本名家之特殊的剪纸艺术作品集,故而极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