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路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结合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提出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重点研究了“项目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总结了实施“项目式”教学法的体会。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 “项目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37-02

随着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的更新,不仅注重思维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设计理念的构建,更注重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强化教育教学与企业融洽对接。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项目式”教学也成为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常熟理工学院(以下将简称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职业岗位胜任和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及课程改革实践,取得良好成效。现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路径探究加以说明。

1.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现状及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作为室内设计大类课程的一个分支,具有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室内设计课程体系中是以掌握室内设计入门知识和加强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主,不仅要了解室内设计要素、基本设计方法、空间界面处理等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装饰材料、构造以及施工绘图,以及所有知识点在设计中的应用能力。因此,课堂内容繁杂、容量大,也加大了学生接受难度,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也很浅薄。在实践教学部分,课题选择和指导方向上出现偏差,以往课题多为概念性空间设计,如在4*4*4的立方体空间中限制很小的情况下实现家居空间的布置,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往往天马流星,设计作品追求个性和独创性却忽视方案的可行性,并且养成了刻意“为新而新”、“为异而异”的不良习惯,导致创意十足却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缺点,影响后续课程教学。为此,我校环艺教研室提出教学内容的整合及“项目式”教学的理念,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针,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践,拉近教学与社会要求的距离,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或个体)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自主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在这一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来掌握教师讲授的相关理论知识。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的主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居住空间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的课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课题,做到真题实做,对课程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学生以后的就业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1“项目式”教学中项目案例的选取

“项目式”教学中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如一个项目中要集中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设计要素、设计宗旨、不同空间类型、造型要素等多层次知识点,并且知识点之间要有一定关联性和综合性,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将以往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此外,要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项目的难易程度要在学生容易接受的范围内,才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中选择小户型作为切入点。涉及的知识点多又具有可行性、真实性、趣味性的特征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小户型面积小、空间要求具体且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有吸引力。户型面积虽小,但功能不少,在这个寸土寸金的空间里怎样做到“小空间,大利用”实现功能性、经济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室内设计基础知识,做到空间布局合理、空间界面处理简洁大方不失实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体现“小空间·大智慧”。

2.2“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项目选定后,根据工程项目工序和程序,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可将项目分成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情景设置、提出问题。首先,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业主的设计要求和意图,由任课老师或教研室教学团队共同讨论制定详尽的任务书(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直接和业主沟通),内容包括设计要求、户型信息、业主基本信息、功能特点、等级标准、基本造价、设计进度等。其次,教师讲解调研方法和访谈要领,学生以2~4人自主分组(具体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实际情况而定),根据课题要求进行现场调研和客户访谈,通过访谈,明确业主详细信息、设计意向和设计需求,包括房间的使用情况、色彩配置、风格定位等;通过调研,对户型进行全方位诊断,了解建筑外环境、住宅结构,分析居住空间内部条件优缺点,收集、整理项目现场资料,绘制原始平面图,完成项目的前期资料的汇总。

第二阶段:自主探索、分析问题。这个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 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设计、创造能力的阶段。对前期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已知信息,大胆设想,运用各种创意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符合设计任务要求的初步创意构思;再经过反复讨论、多媒体汇报、各方面点评,完善设计构思,并且可以运用图形语言如功能泡泡或模型小样, 将设计构思视觉化表达,在经过多次研究、探讨后,形成方案初稿。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 检验了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交际、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更好的锻炼了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阶段:协作交流、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就是方案细化、深化阶段,组员或组与组之间不断地沟通、讨论,调整细节,包括空间的分隔或整合、界面设计、色彩搭配、灯光处理、家具与艺术陈设的选择等。教师全程指导并策划期中考核,分组汇报方案,以教师点评结合学生互评,完善方案修改。这期间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空间设计语言应用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综合设计能力。

第四阶段:“人人评我,我评人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一阶段属于设计成果考核,学习成绩测评阶段。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学生对居住空间设计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掌握的考核,更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设计理念的表达的考核。在考核方式上,结合业主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评价,加上“人人评我,我评人人”的互评法以及指导老师的综合评分作为这门课程的评分标准,该考核形式体现了“能力本为”的教学理念,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教学效果。

3.对“项目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应用的体会

“项目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根据项目流程来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教授,实现“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课堂化”的教学理念。在项目中,学生自主讨论、研究,自己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实际项目经验。然而,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对任课教师和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1“项目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工作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行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有极强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然而目前多数高校教师是从校园到校园,很少有直接的企业工作经历,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障碍,但我校提出了“双百工程”,鼓励青年教师走入基层、深入企业,实现教师的双重身份,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实践改革目标。此外,教师也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教师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改革能否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到项目选择、教学模块的组织、教学效果的验收等都需要教师积极配合、认真执行,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落实,不能流于形式,否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3.2“项目式”教学需要与实际市场结合更加紧密

在未来实践“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果能引入实体公司或企业以及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项目工程师加入、指导,同时结合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使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对接,实现产、学、研一体的办学模式,做到教学与市场的零距离化。

总之,以项目为核心的居住空间设计教学法,不是单纯课程的增加与创新问题,而是一样系统工程。它能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到设计公司具体的工作流程,明确毕业后的就业定位,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实现教学与市场无缝对接。因此,大力开展应用性、实践性类专业的“项目式”教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 张丹.“家装项目”驱动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1

[2] 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 张群.任务和项目综合驱动教学法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市场,2009,11

作者简介:

孟晓惠(1983-),女,硕士,现任教于常熟理工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