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爱作翅膀 飞向音乐殿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爱作翅膀 飞向音乐殿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明亮的教室里,一群孩子在悠扬的钢琴伴奏下放声歌唱。弹钢琴的,正是重庆市盲人学校的音乐教师――盲人音乐家、“山城阿炳”张治平。在张治平的传奇人生中,两个先后走来的善良女子,就像神奇的翅膀,带他飞进音乐殿堂,飞向事业的辉煌。

《二泉映月》,打开音乐之窗

7岁的张治平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患有“先天性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最多到20岁就要失明。

懵懂的张治平郁郁寡欢到三年级。一天,音乐老师用手摇唱机给学生们放了一曲《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二胡细细抚慰着张治平的忧伤,而“阿炳”这个名字,更是如雷般震撼了少年的心:“原来盲人也可以成为音乐家,而不仅仅是当流落街头的艺人!”

做一个像阿炳一样的盲人音乐家的理想,在张治平心里扎下了根。但艺术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从用一支撑蚊帐竹竿钻成的“竹笛”,模仿邻家大哥哥吹奏开始,张治平一路跌跌撞撞踏上了音乐之路……

1965年,张治平以专业知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碚区文工队。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在演出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热烈的掌声一再地坚定了他的梦想。

“我会成为中国的第二个‘阿炳’!”这是张治平向第一个走进他生命中的女子求婚时的誓言。

“没有她,我永远也飞不起来。”

陈瑞清是走进张治平生命中的第一个女子。照片上的她温文娴静,颇具古典美。张治平抚摸着照片,告诉笔者:“认识她的时候,我的视力已经很模糊了,我从来没看清楚过她的样子……”

与陈瑞清相识,正是在张治平心情最苦闷的时候。

1971年,文工团解散,张治平被调到一所学校任音乐教师。风华正茂的他视力却进一步减弱,一天,正当他又艰难“啃”书时,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张老师,你眼睛不好,我来念给你听。”她,便是当时到学校代课的陈瑞清。

一本本深奥的专业书籍在甜美的声音中积淀下来。

陈瑞清的父亲坚决反对女儿和一个“臭老九”在一起。他先后给女儿介绍了年轻的军官、工厂的技术员,都遭陈瑞清拒绝。张治平想了个办法:1972年国庆节,他买了两张票给陈瑞清,请她带父亲一起去看国庆汇演。舞台上,张治平表演了一曲笛子独奏,一曲二胡独奏,又拉手风琴给一个男生合唱小组伴奏,连续出了三次场,观众掌声如雷。陈瑞清的父亲也激动地指着台上的张治平对女儿说:“这个社会不学无术的人太多了,要找男朋友,就要找个像他这样的!”陈瑞清这才红着脸告诉父亲:“他就是我的男朋友。”父亲一下哑口无言,告诉陈瑞清:“你星期天把他叫到家里来,我跟他谈谈。”

张治平如约上门:“医生说我20岁就要失明,现在我24岁了,还能看得见,但最终肯定是要失明的。我的奋斗目标是成为阿炳那样的音乐家。”他的坦诚感动了陈瑞清的父亲。

两个月后,张治平娶回了美丽的新娘陈瑞清。尽管生活简朴,陈瑞清仍尽心尽力在生活上呵护着丈夫,事业上扶持着丈夫。为了跟上丈夫前行的步伐,她请了半年长假,报考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现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培训班,从最基本的简谱和乐理知识学起;她还在西南师范学院请了几位资深音乐教授为丈夫进行专业辅导;丈夫的创作灵感,她一刻也不耽误地记录下来,甚至提出修改意见;为了锻炼丈夫演出时的心理素质,她陪丈夫到各地参加各种演出活动、音乐研讨会……

在妻子的鼓励和帮助下,张治平在音乐创作上突飞猛进,他创作的《春风颂》、《沙漠小路》等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时至今日,提起陈瑞清,张治平仍动情地说:“瑞清为我奠定了音乐殿堂的基石。没有她,我永远也飞不起来。”

爱情鸟折翼遗言成支柱

1983年5月,命运的黑幕猝然落下。那个春雨潇潇的早晨,张治平在上课的路上失足踏空,从3米多高的堡坎上直接摔落,眼睛彻底失明了。

无奈的张治平只好办了“病休”,离开了心爱的讲台和学生,再想到妻子劳累,绝望中,他摸索到了小河边。正在这时,一双温热的手挽起张治平,只听瑞清在耳边轻声地说:“治平,回家吧。”

当天晚上,一向温和的她把丈夫一顿痛骂:“张治平,你像什么男子汉,阿炳眼瞎了还成了音乐家!当不成老师就没有前途了吗?你的志向哪里去了?”瑞清的话像一道闪电,将张治平从“混沌”中拉了出来。想起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再次点燃。

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张治平的生活又变得充实而快乐。1984年,他创作的歌曲连续在省、市获奖。1985年,重庆盲校的校长请他到盲校教音乐,瑞清随他到盲校当了一名教手工的代课教师。1986年,张治平的家庭被评为四川省“五好家庭”。

但不幸再次降临。

1987年5月24日晚上,雷雨交加。被雷声惊醒的张治平起身给妻子盖被子,摸到的却是妻子冰凉的肌肤!他哭喊着叫醒女儿,背着妻子在女儿的牵引下来到医院,医生告诉他,因为心脏病发作,陈瑞清至少已去世两个多小时了。

妻子去世后,张治平近似自虐般地埋头于音乐世界里,用音乐创作发泄内心的悲痛。3年里,张治平有32首音乐作品在省、市和中央级的歌曲大赛中获奖,1989年,《快乐王子的小船》、《队旗下面煮野餐》分别获得全国少儿歌曲创作大赛一、二等奖。

跪在妻子灵前,七尺男儿泣不成声。获奖证书的复印件在火光中化作一缕青烟,那是张治平用心在告慰九泉下的瑞清。

天赐姻缘 飞向音乐殿堂

正当张治平将感情缄封、埋头奋斗的时候,又一位温柔体贴的女子走进了他的生命。

1988年国庆节刚过,张治平的小妹张军找到刚结束了一段不幸婚姻的同厂女工曾宪玲,向她介绍自己的二哥。

第一次见面,曾宪玲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她能想象,一个痛失了妻子的盲人的家,会是多么凌乱。但迈进张治平家的门槛时,她深深诧异了:房间摆设整齐有序,窗明几净,张治平彬彬有礼,起身给她泡茶的动作娴熟自然,甚至看不出他是个盲人。那一天,曾宪玲还见到了张治平的几十本获奖证书,听说了他要立志奋斗成为中国第二个“阿炳”的梦想。

曾宪玲内心升腾起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嫁给张治平,做他后半生的‘眼睛’。”

1988年12月,张治平与曾宪玲结为伉俪。

1989年1月,曾宪玲毅然从厂里停薪留职,支持丈夫创作音乐。张治平在盲校任教期间发表在《中国盲人》的论文便是由他口述、曾宪玲抄写整理后寄出去的。1990年5月,张治平创作的《相信自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全国广播歌曲大奖赛”中获得银奖,而对这次参赛,张治平本没有信心,是曾宪玲悄悄将丈夫的《相信自己》抄好后寄到大赛组委会的。

爱情的滋润,使张治平步入了音乐创作的辉煌时期。他创作的《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被编入《全国小学生音乐教材》。1997年,张治平加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并成为重庆市盲人协会副主席,现任南岸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2003年9月,张治平收到全国特级教师荣誉证书,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特级教师职称的盲人。

1999年8月,他的家获得全国“五好家庭”称号。

在鲜花和掌声面前,曾宪玲悄然退到幕后。她满足地告诉丈夫:“你的成功,让我享受了生命的美好和充实。我是你后半生的眼睛,我会陪你一直走下去。”

张治平至今不知道曾宪玲长的是什么样子,这个美丽女子的形象藏在心里,成为他反复体味的秘密。他告诉笔者:“瑞清走了,上苍又给我送来宪玲,是她带我自由翱翔在音乐的天空,创造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