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都市环城绿地系统分析与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都市环城绿地系统分析与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成都市环城绿地位于三环路外侧,宽50米,分为南半环和北半环,共有重要节点12个。依据成都市环城绿地特点,对其植物为主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 其主要功能作用,丰富了城市景观资源, 形成了城市特色景观风貌。同时环城绿地生态风景林的生态功能体现在: 可有效固碳,清除有害气体,有效截流暴雨; 对改善和维持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功能 成都市 环城绿地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绿地系统(Urban green space system)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从内涵上归纳,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从这种意义上来解释城市绿地系统,可以将它定义为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green way)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一、成都环城绿地概况

城市绿地系统的职能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成都环城生态区用地规模为187.15平方公里,包括生态用地(含水面)、生态用地内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和开发建设用地。生态用地总面积为133.11平方公里;生态用地内配套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为0.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3.54平方公里。

成都市环城绿地可以看成是一种被道路割断的带状廊道, 在大尺度范围, 环城绿地带状廊道景观可以看成一个有机点; 在群落尺度来看, 它是环城内外斑块和周边基质的边界。

二、环城绿地在成都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

由于环城绿地坐落在成都市一环区域, 其生态风景林对成都市中心区生态功能的影响更大, 在人类活动和物质、能量交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又有利于廊道功能的有效发挥。特别是水面与人工林带廊道的结合, 成为城区污染物吸收与预滞留主要场所, 同时是连接其他自然与人工景观的通道, 在生态上具有维持和保护自然环境中现存的物理环境和生物资源(包括植物、野生动物、土壤、水等) 的作用, 并在现有的栖息区内建立生境链、生境网络, 防止生境退化与生境的割裂,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水资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 强化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环城绿地的自然闭合绿化使成都市老城区林地面积增加既补充了成都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生物量, 使得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得到加强, 又增强了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生态子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与循环的强度,这样城市生态系统有力地强化了功能。

2、容纳大量乡土树种, 保护生物多样性。

成都市环城绿地带状廊道的存在, 克服了城市缺乏大面积绿色森林的缺陷,通过提高景观连接度, 起到通道作用, 从而保护物种多样性。在人工构筑与群落演替的互相作用下, 逐渐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结构, 垂直层次分异明显。这样既丰富了群落结构, 充分利用了资源, 又为生物的栖息地提供了多样的环境。

3、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环城绿地带状廊道景观不仅对其中心地带——成都市文化商业中心区发生作用, 而且对整个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对城市热岛效应有减弱作用, 可削减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同时可调节城市小气候。

成都市环城绿地,其宽度在50米到500米之间,68公里的环线绿带犹如一条翡翠项链,为成都市争光添彩,尤其是八个个性化鲜明内涵突出的节点,犹如蓝宝石镶嵌在这条翡翠项链上。198总部经济节点,展示全球500强企业的风采,配置气势宏伟高大伟岸的成都市市树银杏,象征落户成都的500强企业在天府之国的沃土上成长成参天大树。金沙遗址节点,诠释着成都三千年前辉煌灿烂的历史,在古树、盆景、花木的簇拥下,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向我们诉说着成都的昨天,预示着成都即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东郊工业遗址节点,展示着成都三线建设的辉煌,同时也呈现成都现代工业的雏形,以轿车为代表性的新型工业时代,充分显示了中国第四城的活力和强有力的竞争力。在绿茵如毯的草地上,款款新颖别致的轿车给人们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和至美的享受。

总之, 环城绿地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城市生态风景林所涵盖的生态、景观、游憩3大功能。生态功能居于主导地位, 但随着城市的扩张、周边高层建筑开发建设的势头不减,导致环城绿地的生态功能停滞不前甚至降低, 而同时由于城市园林的形式和内容不断融入, 游憩功能逐渐加强并有逐渐成为主导功能的趋势。近年在改造修缮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潮流化的绿化元素, 比如: 模纹色叶灌木板块、进口的草坪、夜景亮化等, 存在着园林化的趋势。此外, 由于种植配置不当和缺乏养护管理, 树木总体的健康水平下降, 影响生态效益的发挥。

三、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风景林是其最经济的建设手段

提倡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城市生态风景林的建设是动态的, 而且, 随着时代的发展, 其更新过程不可或缺。这种更新富有挑战性, 机会与问题共存。帮助生态风景林更新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使城市居民参与到对其发展方向的决策之中。在环城绿地50 余年的发展中, 从早期政府的修建环城保护性绿带的决策到后来规划部门或城建部门主导的改造修缮, 生态风景林真正的服务对象——城市居民从未参与到规划、建设过程中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对居住生活环境关注度的提高, 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 可以采取公众监督和市民参与的方式进行城市生态风景林规划建设, 让市民参与到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发展方向的决策中来,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阶段, 城市绿地建设仍是非赢利性的, 以财政投入为主。从成都市环城绿地的建设和在城市生态景观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来看, 城市生态风景林是最经济的城市绿地建设手段,其建设成本远小于目前流行的欧式广场、花坛喷泉等园林造景方式, 而在发挥综合生态效益, 形成城市地域景观风貌, 城市居民的参与性等方面却远远高于后者。更为可贵的是, 城市生态风景林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动态更新, 永不落伍。所以,规划建设城市生态风景林,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首选和必须的手段。

城市生态风景林的游憩规模和容量问题。城市生态风景林之所以区别于城市园林绿地和城市林业, 就在于它在具有森林景观风貌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休闲游憩功能。但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主次之分, 即城市生态风景林的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游憩功能不能起主导作用, 过量的游憩行为必然对城市生态风景林的经营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直接影响树木的健康, 如果超过其生态忍耐性, 将导致对城市生态风景林系统的破坏和森林景观质量的下降。这就要求相关研究人员在城市生态风景林的规划和建设中合理地预测其环境容量, 设置适度的休闲游憩设施, 从而达到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和可持续性的协调发展。

提高城市生态风景林的近自然化程度促进城市风景向自然演近。通过对成都市环城绿地生态风景林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 可以得出: 在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应遵循自然规律, 如城市自然山水地貌、自然生态肌理、天然景观风貌。近自然程度越高, 则景观评价越高, 越受市民大众的认同。为此, 要控制城市生态风景林范围内的人工设施, 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在林种结构上, 应模拟地带性自然植物群落,建立复层植被系统, 促进城市生态风景林的自然进展演替。

四、成都市环城绿地建设的启示

在生态文明引领下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珍重自然,呵护自然,自然与城市共荣。“环城生态绿廊的打造,具有以绿兴城的划时代历史意义,为成都市民提供生态休闲场所,为城市提供更充足的绿肺空间。”据市环城生态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世界各地,植物群落资源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在成都,如果按照现在的城市规划发展下去、而不做任何生态补充的话,到2050年,成都就会出现严峻的生物种类锐减现象。  本着未雨绸缪的思路,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环城生态绿带,计划用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85公里长、133平方公里规模,绿意盎然、水韵悠长,规模宏大、独具特色的大都市生态绿地系统,突出植物群落保护,构建开放、人文的亲绿景观和林地空间,为成都增添一条“绿色翡翠项链”。 成都市环城绿地的建设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站在成都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措施,未来的成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都市“第四城”。

参 考 文 献

[ 1] 张少杰. 吴泽民. 合肥环城公园廊道景观及生态环境作用分析[ J]. 中国城市林业, 2007, 5( 1) : 29 – 31

[ 2] 王成, 彭镇华, 陶康华. 中国城市森林的特点及发展思考[ J] . 生态学杂志, 2004, 23 ( 3) : 88- 92.

[ 3] 蔡春菊. 扬州城市森林发展研究[ D] .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004.

[ 4] 王原, 吴泽明, 张少杰, 等. 合肥环城公园城市森林群落结构与树木配置特点[ J] . 中国城市林业, 2004, 2( 6 ) : 9- 13.

[ 5] 吴泽民, 黄成林, 白林波, 等. 合肥城市森林结构分析研究[ J] .林业科学, 2002, 38 ( 4) : 7- 13.

[ 6] 徐斌. 合肥环城公园植物调查[ J]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6) : 1649 - 1651.

[ 7] 吴泽民, 吴文友, 白林波, 等. 合肥市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J]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 12 ) : 2117-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