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特色主要是通过教学改革来具体体现的,教学改革是高职会计专业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决定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高职会计专业教改目标以及改革内容,寻求一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会计教学 课程建设 会计实训

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一定会计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是高职会计专业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决定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探索建立符合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和核心任务。

一、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师证书培训为教学主要内容,培养以从事会计、出纳等岗位为重点的财会应用性专门人才;制定出更高水平的会计教学方案,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明确核心课程,突出实践能力;教材选用符合工学结合要求;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知识新颖、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质量较高;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满足教学需要;专业社会信誉度高,办学效益显著。

会计专业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经过广泛调研,与用人单位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以岗位能力和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基本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型课程体系向职业工作课程体系的转变。

二、具体改革内容

1.课程建设

(1)按照不同学习领域统一课程标准――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会计课程体系。突出会计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会计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需求。会计专业主要培养在财会行业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按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要使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就必须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从培养目标出发,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据此撰写各门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

(2)按照会计课程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在做好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统一会计课程标准,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高职会计课程体系构建要考虑两点:①理论课程要紧跟新会计准则,注重会计证书培训。知识体系的构建则是以“必需”、“够用”为标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重构教学评价体系,融入会计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突出学生能力培养。②实践能力培养要满足会计岗位需要。教学课程体系要求以会计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技能优先为原则,注重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将会计就业岗位分为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会计监督岗位和财务管理五个岗位,而相对应的学习领域分别是《出纳业务操作》;《会计制度设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报告编报》;《会计信息化》、《会计工作管理》;《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统一编写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

(3)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的建设。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要求,优化课程建设标准,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态度养成,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重点建设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特色的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

2.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实训教材的变化赶不上现实的步伐。因此,部分教材应做到每年甚至每半年就改版一次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突出资料的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为此,应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编写一套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重心,以融合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内容为特色,制订统一的“实训要求及课程标准”,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

3.以赛促训,以训强技

会计专业参与并开展各类专业特色浓厚的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训强技”,如:财会信息化竞赛、会计业务操作技能竞赛、综合计算技术竞赛、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竞赛、珠算、点钞竞赛、会计知识竞赛等,将竞赛作为一种衡量专业技能、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际横向联系和比较的有效手段。

4.细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夯实校内会计实训

(1)职业基本素质和技能实训。主要包括会计书写、珠算技术、点钞捆钞、凭证整理装订、小键盘录入、台式计算器运用等实训项目组成,各项目的教学可全部聘请工作在企业一线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进行指导。通过各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掌握会计职业岗位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放在首位。重视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将校内实训放在首位,实践证明这是最有效的实训模式。具体实训资料应以工业企业为情境,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工作能力为主线,按照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的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并重点放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

(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促进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协调,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会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构建一个培养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长效机制。

5.增加执业资格和能力训练,实施多证考核制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调整、企业兴衰、加快了岗位更换,一种职业能力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把技能训练由一种向多种发展,实行多证书培养,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学院应要求学生毕业时至少拿到双证书,并鼓励学生拿到多证书,对考证的学生给予培训与训练。因此,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师证书培训为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并要求全部学生都必须获得会计证和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必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会计类证书的权威性相对较高,通过参加考试,可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学历教育课程与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相结合,会计专业有以下项目可以实现技能考证:

(1)会计电算化证: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省财政厅举办的会计电算化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该证书也是学生获得会计资格证的必要条件之一;其次,鼓励学生参加用友ERP认证考试。该考试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该证书在使用用友财务软件的企事业单位获得了认可。

(2)综合计算技术证:为通过技能考试的学生颁发了院级综合计算技术合格证,加强了学生在计算机数据运算方面的能力。

(3)会计从业资格证: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融合,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全面接轨。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专门进行课程培训,合格后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

(4)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从入学开始就为学生定目标,三年中尽可能考取初级会计师资格证。

6.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师是既有丰富的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学校现有的“双师型”教师也不过是教师参加了某种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了一个证书,实际经验无从谈起。

(1)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加大专任教师“双师”培养力度。如:会计职称系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对获取证书的教师予以适当奖励。

(2)建立与会计职业界的联系与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

(3)教师都要有在企业兼职、顶岗的经历。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培训不少于两个月。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了解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充实教学内容,并将教师参加实践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4)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结合重点专业建设,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并设立奖励专项经费,制定和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实施“双师型”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度。

(5)引入兼职教师。一方面,应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并从中选拔专门的实践教学教师;另一方面,从企业一线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担任会计实践和实习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秀锦 马树超: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6(12)

[2]周 济:2006年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