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法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造型法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的人物画造型的主要特点在于突出形式美感,即用点线面及黑白对比来表达画家的情感。本文主要从透视、形体和构图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点。

关键词:中国人物画;透视;形体;构图

一、透视

绘画中所讲的透视是指与绘画造型要求相关的视觉规律,它首先必须依赖于画家的视觉感受,因此造型中的透视方法的首要因素取决于观察世界的方式与方法。中国人物画的透视法则是取之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崇拜理,讲求客观,而东方文化在客观观察自然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主观感受,把自己也作为自然的一份子溶入自然。因此中国绘画的透视也完全不同于西方绘画。

西方绘画采用的是焦点透视,它的基本原理是将隔着一块玻璃板看到的物象,用笔将其画在这块玻璃板上,就得出一幅合乎焦点透视原理的绘画。焦点透视的主要特征是符合人体视觉真实感和讲求科学性。它是在艺术与科学互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焦点透视,准确掌握了表现空间位置的规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焦点透视的典范之作,成功地在平面上创造了三维空间。

中国传统绘画采用的透视方法是“散点透视”,中国绘画受中华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和独特的空间意识的影响,因此具有特殊的表现方法,它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来表现所描绘的事物,超越了“张素以远映”的空间表现意识和手法,成功地解决了“目有所极,所见不周”的最大难题。

中国绘画也讲究“近大远小”这种视觉感受在画面中的处理,但它并不刻意地、机械地来量度这种关系。中国人物画造型中的透视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在中国画中只是用不同大小的平面造型来表现“近大远小”这种空间关系,有时根据画面的需要甚至可以打破“近大远小”的透视原则,如《韩熙载夜宴图》(如图一)和《簪花仕女图》,这两幅画都是通过对人物大小和位置的安排来表现人物的地位和主次关系,显然已经打破了“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

图一

二、形体

形体指的是形体占有空间的方式,它在人物画发展的起初是追求象形的。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日趋成熟,它不仅追求象形而且更加追求传神。东晋顾恺之首先明确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传神写照”的理论。他依靠人物外在形态的描绘来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并且顾恺之还分析了“以形写神”的三个主要要领:一是形体的准确描绘――“容仪”“骨法”“服章”“大势”。二是眼神的刻画――“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三是人物之间和环境道具之间的关系――“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到了宋代,由于绘画题材的扩大,郭若虚又提出了区别“贵贱气貌”的绘画法则,“如画儒贤要有“忠信礼义之风”,画隐士要有“脱遁高世之节”,画农民要有“醇朴野之真”,画武士要有“勇悍英烈之貌”,画贵戚要有“纷华侈靡之容”等。而且要求所画人物必须反映出其恭、傲、愉、悲等不同的情绪及心理变化,从类型角度出发,界定了各个阶层人物的共性及气质风貌,这就扩大了顾恺之“传神”的含义”。陈郁提出了肖像画的“写心”问题。提出“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这一理论提出,使中国物画“传神”论发展达到了高峰,可见“神”和“意”是形的内在灵魂。中国人物画的形追求内在、本质、意象和隐含。另外,作为造型的手段,中国人把线看作是有生命的,并在追求“功力”的基础上偏重于情感、个性和人格境界的传达,因此他们格外重视“传神”。中国画的线条与它所构成的形体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依附关系,线条本身的神韵是把对象的内在气质同书写笔画的内在力度进行了完美地结合,它流露了画家的性格、学识和绘画功底。从顾恺之的《洛神赋》(如图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线条俊秀挺劲,洒脱飘逸,表现出一种典雅美。那连绵不断,循环飘忽而又遒劲有力地用笔,并不是严格依照对象的形体轮廓而存在,而似乎是在追求一种“势态”和“情致”。这种表现方法与其所倡导的“传神论”是一致的。

三、构图

构图就是“布局”,传统绘画中把其称之为“章法”,在现代绘画中又称其为“构成”,虽然叫法不同,但基本含义还是相通的。人们生活在三维立体空间之中,整个空间无边无限,而绘画所指的空间是二维平面的,它是有限的。虽然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也有密切的关联。构图就是把无限的立体空间转化为有限的二维平面,这个转换过程也就是创造过程。中国古代画论就有经营位置之说。经营原意是营造,建筑,《诗・大雅・灵台》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经是度量,筹划,营是谋划。谢赫借来比喻画家作画之前的布置构图。他要求我们不死板地照抄物象,不把视觉所看到的所有客观物象都全部搬到画面上去,画家只是为了渲染意境,取得艺术效果而将画面上应该有的和可以有的形象做巧意的安排,画面中不应该有的或者可有可无的都一律去掉。所以我国的构图学,讲究色与色的衬托,形与形的呼应,讲究疏密、露藏、繁简、虚实、参差,抑扬等手法,讲究不同的形体在画面中的高度统一。在西方绘画的构图则更加注重反映客观事物,追求将客观情景真实地再现于画布之上。西方绘画的构图更讲究画面饱满,他们用人物,风景把画面填充的很满,即便是留白的地方也会用白色颜料涂满。而中国绘画则更讲究留白,在中国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画面空白的地方占据了画面很大的面积有时画面的留白的面积比所画的主体物面积还大,甚至有些绘画的人物主体只是用简洁的线条描绘,大部分面积做留白处理。如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如图三)

小结

中国的人物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造型特点,无论是民间绘画、宫廷绘画亦或是文人画,都根植于中华民族在征服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而形成的特殊的民族性审美特征。中国画强调形式意味但却不脱离形象的真实特征,突出个人主观性的同时也注重客观形象对主观的影响。中国绘画的造型观与西方绘画的造型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用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来观察对象和表现对象。

参考文献:

[1]陈绶祥.国画讲义[M] .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2]赵权利.中国古代绘画技法・材料・工具史纲.广西美术出版

社,2006

[3]洪惠镇.中西绘画比较[M]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