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和谐“小社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和谐“小社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迎宾水”的功能

一天晚上,北京返回徐州的K107次列车刚开车,一位14号车厢上铺的徐州籍旅客一头倒在下铺就睡了。二组乘务员马文涛换票时提醒他睡错了铺位,没成想那位旅客回了一句挺噎人的话:“难道我在这里睡违法么?”

这让马文涛想到车队组织的服务心理适应训练中听过的一则寓言:一位想到朋友家借斧子的人,一路上猜测着朋友可能对他的种种怠慢,越想越憋气,于是敲开门后第一句话竟是:我才不借你家的破斧子呢!而这位说话噎人的徐州籍旅客一定是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或遇到了烦心事,气正不顺呢。

马文涛给这位满腹火气的旅客提来一壶温度适宜的白开水,并给他倒上,让他平静一下心情。车到天津前,小马又为他调整了下铺。

小马事后了解到,这位旅客在北京某大医院看病时,遭遇了“医托”,花了许多冤枉钱,而且买返程票时,又被人“加了塞”,排到他时没有了中铺和下铺,于是,心中便有了一股无名火。

列车长曹杰说,他们在服务实践中发现,有的旅客可能是带着情绪上车的,所以,他们在车上找茬发脾气在所难免。为此,车队在服务程序中规定了一个特别的服务细节:始发站开车后为每一位旅客送一杯水,名曰“迎宾水”。通过为旅客添水过程“察言观色”,感知旅客情绪,了解服务需求,以便掌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

那杯“迎宾水”也颇有学问。车队规定,迎宾水要在列车出库前烧开,并根据不同季节,制定冷凉的温度标准,以便送到旅客手上后马上可以饮用。让那些带着大包袱、小行李口渴舌燥的旅客能立刻能喝上一杯。

“建设和谐社会是个大的道理,也能被一杯温度适宜的‘迎宾水’诠释――当然我们还精心设计了清心水、泡茶水、用药水、告别水”。车队副队长李振琳说。

语言的魅力

乘务员张海燕是个细心的姑娘,她研究过乘坐K108/107次列车旅客使用的方言种类, 如沿途旅客常用的苏北话、济南话、天津话,中转旅客使用的皖北话、鲁南话、豫东话,乃至广东话、上海话,大类有9种,细辨口音有20多种。面对这样一个南腔北调的语言环境,要营造和谐氛围,说话的学问很重要。 因此,乘务员们都掌握了好几种方言。

一次, 乘务员赵冰洁看到一名上海女士被一位山东旅客踩了“孩子”(鞋子)而争吵不已。外人听不明白事由而无法劝解。平时对各地方言格外用心的小赵听明白后,机智而幽默地用上海方言插话劝解:“啥事体值得侬?我替伊向侬道歉,坐下来喝杯水消消火气。”那位感觉“占理”的上海女士看到在异乡遇到了知音,一下子产生了亲切感,又感觉有些不好意思,马上停止了争吵。

后来,用方言劝架成了徐京车队的一项特色服务。车队副队长杨长华总结说,其效果有二:一是旅客心理上能产生他乡遇知音的亲切感,对化解矛盾有奇效。二是其他旅客不易明白争吵内容,能为双方保全面子。便于他们消气后尽快融入周围环境。

融洽、理解、沟通,这些看上去很抽象的东西,被车队转化为服务内容,并具化为服务细节,使“和谐”理念有效发挥着调节“小社会”里各种矛盾的妙用。――这当然不仅仅表现为“说话的学问”。他们还在列车上为旅客配备了针线包,并根据不同季节配备了不同颜色、不同花型的卧具、饰品,乃至铁道部规定18-24度的空调温度标准,也被他们做出了“和而不同”的文章:比如何时调至18度能让旅客感到适应,何时升至24度让人身心舒适……这些“多样性的统一”,让流动的“小社会”里充满着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