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诵读《弟子规》与孝道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诵读《弟子规》与孝道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共有360句,由1080个字组成,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

《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老夫子对孝道的重视程度,也让我们明白:我们是从父母所来,我们应该知恩感恩。《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就是教育孩子要从小孝顺父母,要有孝心。孝道是根植于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它不仅存在于古代哲学、古人的行为方式里,它还深藏于国人灵魂深处,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扬,就像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评体系就将“是否尽孝”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牛淑卿在他们所著的《大家都学弟子规》一书中写道:“我们提出大家都学《弟子规》,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公,建设国家;二是为私,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具体说,就是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为中华民族后继有人,脉脉相传。”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古人所讲的“百善孝为先”、“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帮助许许多多的人。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周朝以孝治天下,国运昌盛八百年。而像“孟子哭竹求笋”、“王祥卧冰求鲤”、“黄庭坚车衣顺母”等二十四孝故事,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孔子“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首孝悌”,当一个人孝悌做到了,就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他会推己及人:当他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对别人的父母同样也会恭敬地对待。当孩子对人懂得恭敬,对事、对物自然而然也会心生恭敬。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和万事兴”,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亲情氛围,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通过诵读弟子规》来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同学;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能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就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该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良好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孝道,就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其中诵读经典《弟子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学习《弟子规》,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漯河市第15中学校长王郑生开展了这样的别样教育:师生见面相互鞠躬问好,而且还长诵《弟子规》。这虽然是一个很古板的做法,却也不乏可取之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坚持诵读《弟子规》,开始也许只是觉得好玩,但是当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长此以往,这《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也必然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做法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在无形间教会了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等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规矩,看似平常无奇,然而,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么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就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假如我们在家庭里能培养出孩子的孝道行为,那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成都市青羊区新华路小学二年级二班肖淑丹吃午餐时,准备省下鸡腿带回家给妈妈吃,被班主任罗老师注意到了。罗老师让她吃自己的那个鸡腿,又把班上多出的两个鸡腿送给了肖淑丹,请她带给她妈妈吃。这件小事经《华西都市报》报道后,大多数人为肖某的孝心而感动,有人读出了对教育的反思,甚至有人开始自责。肖某在家里就此事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件小事》,原文如下:

今天中午,鸡腿发下来了。哇,好香啊!我想一口咬掉,可是又想给妈妈留着。只闻一闻香味,就用纸包起来(准备)塞进书包,被结果罗老师看见了。老师问我为什么不吃鸡腿,我说给妈妈留着。这件小事把老师感动了,还引来了一群一群记者叔叔和阿姨,他们都表扬我关心父母,是一个好孩子。我以为关心父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到却变成了一件大好事。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吴定初认为,肖某给母亲留鸡腿回家,肖妈妈并没太感动,孩子类似举动较多,在父母看来,只是一件平常事。而另一方面,这件小事,又感动了不少人,因为家境不太好的人互相关心和照顾,在外人看来,更容易体现出来,有“小事不小,震撼力量大”的作用。而对于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近年来,《弟子规》受到了许多家长的推崇,并以此为教育孩子的标杆,但是切不可盲目,应适度为好。背诵《弟子规》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与心血了。孝道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殊教育形式。因此,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正确性显得十分重要。

据《新华网》、《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的一位母亲在家用《弟子规》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结果就读小学三年级的9岁孩子晓军(化名)在学校犯了错,怕给父母丢脸,竟冒雨在教学楼露台上长跪20多分钟,以示自我惩罚,校长和班主任劝说半天他才愿意起来。对于儿子在学校下跪自罚,晓军妈妈表示怎么也没有想到,她说,今后会配合教师改变教育方法。该校工会张主席说,晓军的父母想教育好孩子的出发点是对的,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让孩子无形中背负了太重的负担,孩子感到不快乐,心理压力比较大,所以才做出过激行为。由此看来,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学习国学也应该正确有效,否则,孝道教育就会变成“愚道教育”,《弟子规》就会变成了“弟子跪”。

对于这种现象,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说:“利用蒙学读物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不错的,但是要学会分辨,对传统的东西进行取舍。”范先佐教授说,孩子犯了错,首先要分清是什么错误,找到犯错的原因,然后督促他们以后改正。教育重在引导,而不是惩罚,不能把过去的一套方法搬到现在来使用。

总而言之,教孩子诵读《弟子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贵力行”,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实践一句,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规》的内容与《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日常生活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四者有机结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意义重大。因此,在诵读《弟子规》时,与《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知行合一,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学习孝道会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任登第,牛淑卿.大家都学弟子规[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2]高家龙.母亲教儿子学《弟子规》儿子犯错自罚雨中长跪[DB/OL].新华网,2012(2).

[3]戴璐岭,吴小川.小学生省下午餐鸡腿回家给妈妈吃引发教育反思[N].华西都市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