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聚焦“伴性遗传”考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聚焦“伴性遗传”考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要点梳理

1.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方式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①当我们研究一对性状的伴性遗传时,这一对相对性状一般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因此它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形成配子时,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彼此分离。

②当研究分别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时,若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其余各对皆为常染色体遗传,则它们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③伴性遗传的特殊性:一是雄性个体中,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或Y染色体上),它没有等位基因;二是由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在考虑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时,也一定要和性别联系在一起。

(2)几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类型遗传特点举例

伴Y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

伴X隐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性患病,其父亲、儿子一定患病。人的红绿色盲

伴X显性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具有连续遗传现象。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一定患病。人的抗VD佝偻病

例1.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下表。据此所作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 )

类别ⅠⅡⅢⅣ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注:每类家庭人数150~200人,表中“+”为发现该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

A.第Ⅰ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第Ⅱ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第Ⅲ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D.第Ⅳ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解析:在第Ⅰ类调查中,母亲正常而儿子患病,因此,这种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第Ⅱ类调查的结果,不能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如XbXb(母亲患病)×XBY(父亲正常)XbY(儿子患病)、XBXb(女儿正常);第Ⅲ类调查结果,不能确定此病遗传方式的显、隐性,如:AA×AAAA;第Ⅳ类调查发现,父母表现正常,但出生患病的后代,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

答案:D

3.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定步骤

(1)首先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即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则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遗传病。即双亲都表现患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则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①在已确定隐性遗传病的系谱中:

a.父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必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在已确定显性遗传病的系谱中:

a.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必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例2.(2011年江苏生物卷-24)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解析:由系谱图中Ⅱ4和Ⅱ5均患甲病,Ⅲ7不患甲病,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甲、乙两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推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Ⅱ4和Ⅱ5不患乙病,生育了患乙病儿子Ⅲ6,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甲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乙病用b表示,则I1的基因型为aaXBXb,I2的基因型为AaXBY,Ⅱ3的基因型为AaXbY,Xb致病基因来自I1;由Ⅱ2的表现型知基因型为aaXBX-,由Ⅲ2患乙病推知Ⅱ2基因型为aaXBXb。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aXBY,Ⅲ8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和AAXBXb四种可能;Ⅲ4基因型为AaXBXb,Ⅲ5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3+2/3×3/4=5/6,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生育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5/6×1/2=5/12。

答案:B

二、深化拓展

1.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上图为X、Y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Ⅱ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Ⅱ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

例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Ⅲ片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应高于女性;尽管Ⅱ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但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并不相同,有时男性患病率并不等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②XaXa×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

答案:B

2.根据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

选择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隐性个体与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显性个体杂交(XY性别决定的生物就是“隐雌显雄”)。这样在子代中具有同型性染色体(XX或ZZ)的个体表现型是显性,具有异型性染色体(XY或ZW)的个体表现型是隐性性状。具体分析如下:

(1)XY型别决定

假设X染色体上的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则选用隐性纯合母本与显性父本杂交时,后代中的隐性个体必为雄性,显性个体必为雌性。图解如下:

(2)ZW型性别决定

鸡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公鸡含有ZZ染色体,母鸡含有ZW染色体。芦花鸡的羽毛有黑白条纹,由B基因决定,当b基因纯合时,表现为非芦花,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让ZbZb(非芦花公鸡)与ZBW(芦花母鸡)进行,其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为ZBZb(芦花公鸡)、ZbW(非芦花母鸡),这样就能在雏鸡时根据是否有条纹判断出雌、雄个体。

例4.(2011年安徽理综卷-31)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蚕基因(G)与白色蚕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 对t,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 X 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2)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雄、雌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 ZTZt、ggZt 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蚕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解析:(1)因ggZTZT×GGZtWF1(GgZTW、GgZTZt),所以F1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占1/2。Fl中雌雄个体杂交,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G_ZtW占3/4×1/4=3/16。

(2)对ZW型生物,人们常利用雌性显性个体与雄性个体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确定其性别。即用ZtZt×ZTW,故可选择ggZtZt×GGZTW或GgZtZt×GGZTW。

答案:(1)1/2 3/16

(2)P:基因型 ggZt Zt × GGZTW

F1基因型 GgZT Zt Gg ZtW

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体色油质透明的雌蚕,保留体色正常的雄蚕用于生产。

或P:基因型 GgZT Zt × GGZTW

F1基因型GgZT ZT Gg ZtW GG ZT ZT GG ZtW

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体色油质透明的雌蚕,保留体色正常的雄蚕用于生产。

3.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的判断与实验设计

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某等位基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为: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与显性性状的雄性个体。

例5.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鼠与野生型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假如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必须鉴别突变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F1的杂交组合最好选择(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解析:由条件可知,突变型是显性性状,野生型是隐性性状;选择隐性性状的雌鼠与显性性状的雄鼠杂交时,若后代雌鼠全为显性性状,雄鼠全为隐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鼠中都有显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A

三、相关链接:性别决定

1.性染色体类型

例6.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

B.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

D.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

解析: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其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祖辈中的祖父;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在体细胞表达;X、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也能发生联会行为;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两条X染色体。

答案:C

2.性别决定的类型

(1)性别的发育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性别决定,它是指细胞内遗传物质对性别的作用,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决定性别的主要物质基础,它在精卵结合时就已确定;二是性别分化,它是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经过一定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才发育为一定的性别。

(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性染色体类型XY型ZW型

雄性的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Y常染色体+ZZ

雌性的染色体组成常染色体+XX常染色体+ZW

生物实例人等大部分动物鳞翅目昆虫、鸟类

(3)染色体的倍数决定性别

在膜翅目昆虫蚂蚁、蜜蜂、黄蜂和小蜂中,其性别与染色体组的倍数有关,雄性为单倍体,雌性为二倍体。如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因而具有单倍体的染色体数(n=16);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具有二倍体的染色体数(2n=32)。

(4)环境因子决定性别

有一些龟鳖类和所有的鳄鱼的性别是由受精后的环境因子决定的。这些爬行类在发育的某个时期内卵的温度是性别的决定因子,稍稍改变温度,就会使性别发生急剧变化。当卵在22~27℃温度中孵化时,只产生一种性别;当卵在30℃以上的温度中孵化时,则产生另一种性别。只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同一批卵才会孵化出雌性和雄性两种个体。

(5)雌雄同体的生物(如蚯蚓、两性花的植物)无性别决定问题,其生殖器官的出现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例7.(2011年福建理综卷-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雌∶雄=1∶1 B. 雌∶雄=1∶2

C. 雌∶雄=3∶1 D.雌∶雄=4∶1

解析: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有两种,即含Z的卵细胞和含W的卵细胞。根据卵细胞形成的特点,若产生的卵细胞中含Z,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分别是Z、W、W,卵细胞与这三个极体结合形成ZZ、ZW、ZW的后代;若产生的卵细胞中含W性染色体,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分别是W、Z、Z,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极体结合形成WW、ZW、ZW的后代,又知WW的胚胎不能存活,由此可推测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为4∶1。

答案:D

四、跟踪训练

1.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含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数量相等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呈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 )

A.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

B.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为宽叶,1/2为狭叶

C.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

3.某人染色体组成为44+XYY,该病人可能是由于亲代产生配子时,什么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所致?( )

A.次级精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

4.下列是人类有关遗传病的四个系谱图,与甲、乙、丙、丁四个系谱图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系谱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丁系谱中的夫妻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1/8

C.甲、乙、丙、丁都可能是苯丙酮尿症遗传病的系谱图

D.甲、乙、丙、丁都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

5.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蝇表现型比例及雄蝇表现型比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

(2)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3)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参考答案:

1.C 2.A 3.A 4.B

5.(1)BXF、bY或bXF、BY

(2)X染色体 直毛在子代雌、雄果蝇上均有出现,而分叉毛这个性状只在子代雄蝇上出现

(3)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蝇×分叉毛雄果蝇、分叉毛雌果蝇×直毛雄果蝇),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