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各自各精彩的香港日式餐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各自各精彩的香港日式餐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Busy Suzie、Roka和Zuma,三家香港餐厅为日式的精致菜肴带来了时尚节奏。而细品之下,又不难发现其各具特色,哪怕是蘸酱,也令人有全然不同的体会,其中原因或在于,三家餐厅的行政主厨分别来自日本、法国和加拿大。当日式风情遭遇西方感观,当和风清雅碰撞西洋浓烈,呈现出三种截然不同的意境,正所谓各自精彩,但和风料理的精髓仍都得以保留。

精巧、细致、清淡是许多人对日本料理的共识。在传统的日式餐厅中,菜肴一上桌,首先抓人眼球的势必是它雅致的配色以及别具一格的造型,一些颇为艺术的造型甚至会让人迟迟不忍动筷。因此,也有人称日本料理是用眼睛来吃的。

所幸,日本料理并非华而不实派,外在之余,对食材的选择、营养的配比也颇为讲究,算是“内外兼修”的典范。对喜好清淡口味的人而言,唯一容易让人气馁的地方或许在于其近乎“袖珍”的分量。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哪怕是一人用餐,也多了品尝各种菜式精妙之处的机会。

我们此番在香港走访的三家餐厅,Busy Suzie、Roka和Zuma,均以和风为主打,却不拘泥于日式餐厅的传统,都取了十足的西洋名字,在开放式厨房的设置上,也都把炉端烧(Robatayaki)巧妙变身为设计元素,在材料上更诉诸天然,并注重保留本身色调,为日式的精致菜肴带来了时尚节奏。

Busy Suzie :原味的炉端烧体验

三家日式餐厅中,Busy Suzie的开业时间最短,2009年底才正式迎客,传统日式风格却最为浓郁,这大概与其首席行政总厨殿山满男是日本人不无关系,由其亲自挑选的团队也以日本本土人士居多。不过,这些都要等品过了菜之后才会有所察觉。步入餐厅的一刻,食客的印象一定与东洋风情无关,而更多的感受是现代与时尚。

Busy Suzie所在的1881 Heritage楼群,前身是香港水警总部,如今则被打造成尖沙咀新的奢侈品集散地。身处这样的潮流之地,Busy Suzie的时尚气息也就不难理解。从私家观光电梯直上二楼,进到餐厅内里,一个巨大的环型炉端烧餐厅连酒吧赫然映入眼帘,搭配上大面积的深色木材,凝重不失明快,再加上侍应生身着的由设计师操刀的制服与高帮帆布鞋,很多人应该会和我一样,第一反应就一个字,潮。

千万别动摇,这的确是一家如假包换的日式餐厅,侍应生的日语问候只在其次,眼瞅大厨们扎着头巾、穿着和服盘坐在环型开放式厨房的平台上,心自然落定。事实上,他们所演绎的也正是正统的日式炉端烧,即把炭放在沙子或软土上烤东西吃。从形式上看,与铁板烧有几分类似,食客可以边欣赏大厨的表演边享用美食。

殿山满男介绍,炉端烧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保证食材的原汁原味,因此,搭配的调料也是最基本的盐、醋和芥辣等;其另一个特色则相当符合如今的健康饮食概念―所有菜式均为无油烹饪。言语间,第一道菜已经上桌,充满日式风情的长碟里,四个蕃茄一字排开,佐以一小撮食盐,既是配色也是佐味。每个蕃茄只有平日常见的1/4大小,虽经烹饪,但仍保持了原有的形状与色泽,仿佛刚从枝头摘下一般新鲜。一口咬下去,酸甜的汁水带着清香洋溢唇齿之间,炉端烧魅力初显。

接下来的脊和蘑菇据说为日本特有,长得颇似中国的香菇,滋味没有特别出彩之处,倒是两枚盛惠85港元的价格让人吃惊不小。所幸大名鼎鼎的和牛串烧粉墨登场,化解了之前的平淡。“和牛”之所以出名,皆因其自幼喝啤酒、听音乐、被按摩着长大,并且能长出像大理石花纹般的膘。不过,待到变成桌上美馔时,上述特色早已消失殆尽,只留下肥腻适中的口感和肉类特有的甜香。

海鲜是日本料理的重头戏,在Busy Suzie也不例外。新鲜的食材每日由日本空运到港,并且选取的都是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区。如若有饕餮之客指定某种罕见的食材,也可提前与餐厅预定。此番上桌的是较为常见的北海道鳕场蟹(又名帝王蟹)与味噌带子。蟹腿的外壳开有一道适中的裂口,方便食客优雅地取食,而不必顾虑坏了形象。搭配的棕绿色芥辣引起了我的好奇,原来混合了芥末籽,所以颜色不同平常。不过,最得我心的还是味噌带子,切成薄片经炉端烧烹饪后重新放回贝壳中,加以少许的味噌汁调味,既不失原有的鲜嫩又带出了甘甜,整只下肚,让人感觉意犹未尽,充分领会浅尝辄止的意境。

另一个体现“原味”炉端烧的细节在于,源自日本仙台的炉端烧,前身是渔民以船桨为工具明火烹鱼,而Busy Suzie沿用了这一传统,厨师以木桨为客人奉上菜肴,餐厅之名也受此启发而得,与中餐桌上的圆转盘英文名“Lasy Susan”相映成趣。

到访之日,恰逢台风“灿都”来袭,暴雨夹杂着刺眼的闪电,阵势惊人。因此,光顾的客人不多,但偌大的餐厅却丝毫不显落寞。大厨一边忙碌地烹饪,一边与侍应生相互大声通报进度,趣味十足。可以想象,如若宾客满堂时是何等热闹的场面。

暴雨耽误了行程,可我们一行人乐得抿一口清酒,在一派现代气息中用视觉和味觉共同品味一场正宗的日式舞台剧。这应该也是Busy Suzie的特色所在,西洋其表,东洋其里。不管是竹制墙身搭配白色灯笼,还是洗手间里再现捕鱼场景的打击音乐,甚至别具一格、原始风味浓重的蓝色手纸,无处不让人体会到和风元素。正如同日式料理惯有的风格:低调、内敛。

Roka : 国际调调的和风餐厅

与“原味”的Busy Suzie不同,Roka菜式的原材料依然以东洋为主打,但更多融合了国际风味,结合来自法国、泰国等地的物料与烹饪手法,打造出了充满异国风味的和风料理,其口味因此也更重一些。如果说Busy Suzie是内敛而细腻的,那么Roka当属浓重而大气的。

Roka的名字取自日文RO和KA,前者意思为舒适之所或聚会的地方,后者则解作燃烧的火焰,一来贴合炉端烧的烹饪手法,二来意指餐厅洋溢好客的氛围。餐厅的地理位置极佳,从金钟地铁站往太古广场方向,一下扶手电梯,Roka就静静地伫立在对面,等着食客一探究竟。

我们的赏味之旅从Roka的“名片”鸡尾酒开始。柚子、薄荷和莓子三种口味,均以日本烧酒作底,入口容易但后劲十足。待品完三杯酒、从高脚凳下地时,餐厅营运总裁尼古拉斯(Nicholas Watt)不忘调侃一句:“小心犯晕哦。”的确,是有点,不过,更多的是在回味柚子皮特有的带着苦味的甘甜―与清凉的薄荷和酸甜的莓子相比,柚子口味显然是我的心水之选。

离开吧台,稍许移步,就切换到了开放式的炉端烧厨房。厨房正前方的长条冰带上,插着红椒、茄子、玉米等各种食材,既保持新鲜也扮演了装饰环境的角色。身为行政总厨的法裔黑人帕特里克(Patrick Zepho),不时亲力亲为地为食材重布造型。

这边厢,大厨已经开始忙碌,准备主菜之一的柚子面豉烧鳕场蟹脚。只见长约30厘米的蟹脚静静地躺在网面上,帕特里克手举一只长勺,一遍遍向蟹脚上慢慢地浇着由黄油、青柠和柠檬混合而成的浓汁,最后再撒上红绿椒碎。跳动的色彩极易打开人的食欲,而甜酸的味道搭配蟹肉本身的质感很是独特,只是略有掩盖了蟹肉的清香之嫌。不过,这种混搭的感觉,大概也是Roka日式料理的特色所在。

事实上,当日品尝的四个菜式,无不充斥着和风清雅与西洋浓烈的碰撞。头盘梅酒鹅肝配紫菜脆饼,纯日式的紫菜脆饼完全中和了鹅肝的滑腻,只觉满嘴飘香。用芥末烧烤的原只北海道带子,汁水饱满、肉质细滑,令人颇有大快朵颐之感。而白芦笋鲳鱼配柚子汁,则以鲳鱼卷着来自法国的白芦笋,白绿的对比本就十分清爽,而鱼肉的软嫩比对白芦笋的清脆,再加上酸味的柚子汁和凉凉的口感,用沁人心脾来形容最是恰当了。

不仅是菜式,Roka的装修也难觅和风元素,以简约为主,充满国际调调。而作为全球连锁中的一分子,Roka的另三家餐厅分别开在了伦敦(两家)和美国亚利桑那州,为其国际风味提供了充足的注解。只是,在香港这家Roka的吧台旁,树立着一座经过特别处理、用煤炭建成的石柱,强调着餐厅的主要烹饪器具,无声标榜着传统日式的炉端烧烹饪手法。

Zuma : 现代化的日式居酒屋

Zuma与Roka同由名厨瑞那(Rainer Becker)创立,在东京柏悦酒店(Park Hyatt)6年行政总厨的经历,让他对日式佳肴情有独钟,遂在转战伦敦后于2002年创办了Zuma,比Roka的问世更早两年。如今,这家与著名奢侈品百货店哈罗兹(Harrods)同在一条大街的餐厅已成为城中胜地,时常能觅得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等名人的踪迹,订位不是件容易的事。

顶着这样的光环,2007年Zuma落户香港,选取了人潮如织的置地广场,并且十分“豪气”地占据了两层,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并不多见。一层的餐厅里,包括了炉端烧长桌、主厨房和寿司吧的开放式厨房几乎占了1/3的面积,但落地玻璃让整个环境显得颇为通透敞亮,只是几块日本庭院中的天然石头,不经意间流露出东洋的传统元素。

经由一个旋转式楼梯直上二层,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略为昏暗的灯光、偌大的酒窖、上空悬挂满了各种清酒瓶的吧台以及散落在四周的座椅,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居酒屋的画面;当然,是现代版的。超过2000种的红酒和50种的清酒品牌,让酒饕可以肆意选择,点两味刺身或是小食,或坐在敞亮的一楼大厅,或斜倚在昏暗的二楼酒廊,放松一下常年紧绷的神经,暂时远离现实现世的聒噪,手执禅意的玻璃酒樽觅得一分难得的宁静。

驻店品酒师谢永隆介绍说,与红酒相比,清酒的包容性更强。红酒相对味重,与海鲜不太搭调,而清酒的味淡,除了辣食以外,搭配的范围更为广泛。酒杯的选择上也是如此,品清酒不仅可以用传统的酒樽,也可以使用红酒杯,因为稍稍收拢的杯口更利于保持酒的香气。两厢对比,果然如是,酒还未入口,醇香已然入鼻,嗅觉先行被调动了起来。

对着小“冰山”上三三两两摆放着的各式刺身,一口清酒、一啖刺身,我也开始体验现代居酒屋的写意。除了平常如鱿鱼、赤贝,“冰山”还有少见的上等鲔腩、中级鲔、鲭和金目鲷。而入得口中,不管哪种名目、色泽的生鱼片,鲜甜是第一感知,且几乎入口即化,食材的新鲜度可想而知。花切后的鱿鱼片则卷成小卷,用牙签穿着,方便取食,虽滑嫩却不失咬劲,让人不忍下咽,想要留在口中细细回味。最妙的是在下一次举箸前,小啜一口清酒,让味觉在清爽与细微的酒精刺激间切换,顺带还保证了菜品之间不串味,其功效就如同挑选多款香水的间中,以闻咖啡豆“洗鼻”一样。

珠玉在前,接下来的烧黑豚腩肉配柚子面豉酱、酒糟蒸蛋配提子味冰沙的甜点就没有那么突出了,倒是鲜海胆伴海藻多士,还让人有些惊艳。本来对海胆这种软体动物有几分天生的抵触,即便电影《非诚勿扰》里,葛优陪着失意的舒淇去到北海道,扒一口海胆鱼子饭,给出了“腥、通透、刺激”的评价,也未能刺激我的味蕾。在众人的强力推荐下勉力尝试,却发现紫菜饼的香脆和海胆的轻滑馥郁相得益彰,腥味那是半点没有。还来不及细品,海胆的味道就消失在口腔里,只剩下牙齿寂寞地碰撞着紫菜脆饼,而舌尖还在努力地找寻,让人想起一句颇为感伤的话:幸福稍纵即逝。

所幸,在这里,只要够钱埋单,大可以再来一份。也可以干脆,一壶浊酒,独自感怀,亦或把酒言欢。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