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高中体育考生的德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高中体育考生的德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高中体育考生的行为分析,结合高中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分析造成他们当前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并针对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育考生;行为管理;高中

高中体育考生是一批文化成绩一般,体育素质较好,热爱体育,作为体育特长生参加高考的学生。一般来说,他们平时在不同的班级上课,只是在训练时间才集中在一起。由于这种两端管理的特点,管理难度较大,这些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抽烟、打架。由于在户外进行,活动范围大,一个不留神,学生就逃课了,待下课要点名时再跑回来。回到课堂上,他们也不爱学习文化课,厌学情绪严重。笔记通过几年的体育教师经验,对此情况产生的原因及教育方式谈一些看法。

一、造成体育考生问题的原因

1.体育考生自身及观念的原因

大部分体育考生生性好动,加上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课堂自控能力较差、坐不住,在文化课课堂上听不进去;有些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认为,这些学生考不上大学,而上级下达升学指标时又要按班级人数的总比例计算,体育考生成了占用名额却难以出成绩的特殊群体,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无能为力,认为他们是包袱,对他们不管不问,教师的这种态度,使体育考生更对自己没有信心,破罐子破摔,进行体育训练成了他们逃课的幌子,最终造成上述问题。

2.学校教学措施不够完善

体育考生因为每天要参加训练,并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缺课较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文化学习。虽然学校对此强调文化课教师要给他们补课,但因体育考生分布在各班,人数较少、文化科目多,因此教师给体育考生补课就成为落实不了的空话。体育考生落下的文化课越多,就越不爱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3.家长对体育认识不够

一些体育生的家长思想传统,认为只有学习文化课才是正道,才是真正的学习,认为学习体育没前途,不支持学生的体育训练,但体育考生本身又喜欢体育,造成体育考生进退两难,心态难以平衡,造成一些问题。

二、体育考生教育方式的建议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在对体育特长生德育的总体设计上,坚持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着重解决:训练动力、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等问题。

1.转变观念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必须让各科任教师认识到,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科目。体育考生尽管文化基础较差,但这些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强,只要科任教师能耐心指导教育学习,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加强文化课辅导,加强社会宣传,重视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转变教师与家长对体育考生的看法,使体育考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自然会改变做一个“坏学生”的思想,其行为也会转变。

2.在体育训练中结合训练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

体育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会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身心疲劳,通过这些训练过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体育心理、比赛心理等个性品格的培养。要重视个别教育,个别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尤其对那些发展特别优秀或较差的学生,更具有重要意义。把体育考生评价表彰作为一个教育过程,建立规范化的评价、表彰制度。使每一个阶段的评价,都能帮助每一个体育特长生,对照全体建设目标和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开展自我评价,从而确定新的起点,促使体育考生集体意识、自主意识的发展和成熟。

3.在体育训练中要强调德育的三个原则,即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

有意原则既训练教学过程要有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同步性,要求体育教师在训练中了解体育考生,针对他们的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实施德育目标控制。有序原则既对教学、训练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组合,优化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一种情感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稳定地培养与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原则是选择好训练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的某一环节上,找准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要求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和灌输做人的道理结合起来,把培养能力和深化思想认识结合起来,把发展智力和训练良好的心理品质结合起来,使体育考生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不足,转变行为。

总之,体育考生作为素质教育对象的一部分,我们要转变观念,从心理上接受他们,耐心地对他们的不规行为通过多种方式说服教育,使体育考生从思想上转变,使他们品德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宾,郑玉光,曲维忠.浅析体育特长生的德育教育[J].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

[2]胡建忠.如何做好高中体育特长生德育工作[J].体卫艺教育论坛,2007(3).

(作者单位 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体育组)